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r——以“加法和乘法的概念”教学为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于符号意识的认知比较模糊.在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师可通过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经历具体过程,积累符号经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其他文献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然而,现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常常出现以下情况:研究同一个主题时,会用同样的材料和同样的实验方法,经历同样的研究过程
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阅读.教师深入把握数学阅读的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要有计
培养证据意识,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然而,目前科学课中暴露出形式化探究的问题,即在探究活动中,往往是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开展实验,导致学生很少关注实验证据是否可靠、
在对“烙饼问题”教材编写和教学的研究与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了教材的二次开发设计,并给出了该设计在教材中的位置安排和教学目标,阐明设计的思路与意图,以及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对“三角形的分类”开展同课异构的过程中,由开始的不足到改进时结合他人的优势,实现超越.提出数学课堂要服务主体、尊重主体、激发主体,只有这样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数学
摘 要: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数学交流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交流(特别是数学交流的书面表达)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如何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实验表明,凸现数学“写”作能力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很有好处。本文就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凸现“写”作能力进行归纳、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学习;书面表达;写作能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探究图形内角性质、揭示内角规律、梳理知识脉络的典型内容.以“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整合性学习、意义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