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 :江苏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liang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培育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议题。自媒体环境拓展了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培育空间,丰富了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建构机制,保证了大学生社会认同的有效反馈,但也出现了大学生的困惑与彷徨、教育者的缺位与失范等问题。为化解这些问题,高校应从创新培育方式、丰富教育途径、建构舆论合力、创新话语形式等层面入手培育大学生形成新时代的社会认同。
其他文献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告诫全党“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回望党史百年,在建党初期那段开天辟地、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里,留有许多江苏高校师生的红色印迹。文章从江苏高校师生经受五四运动暴风雨的洗礼、革命先驱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南京成为党团组织活动的重镇三个方面加以描述和总结。通过透视江苏高校师生在建党初期的思想启蒙之言、革命实践之功与忠诚信仰之德,呈现出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
针对共享情境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供需错位问题,该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以及Pearson卡方检验等方法,考察设有财务共享中心和未设财务共享中心两类企业的会计人才社会需求差异,并深入挖掘设有财务共享中心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提升专业素能、关注需求高端化趋势、改革多维教学模式等视角提出培养财务共享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建议。
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高校目前在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缺乏面向全球的顶层谋划、缺乏高质量的国际合作、缺乏国际知名的一流声誉等问题。文章综合分析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发现麻省理工学院所进行的全球化策略实践卓有成效且对中国高校来说最具借鉴意义。文章梳理了麻省理工学院策略的三大经验:一是远期规划引领发展;二是国际合作为纽带;三是核心价值融入策略。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三点启示:一
本科教育质量提升是高校质量建设的重点和关键。高校新生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提升也是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从目前来看,高校新生教育面临教育目标定位偏差、教育责任边界模糊、教育实现形式单一、新生教育针对性作用载体泛化、教育外部适应滞后等问题。推动高校新生教育质量提升也就成为实现高校学生身份阶段转换、营造浓郁学术育人环境、做实本科教育基本环节、实现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应然选择。新生教育作为破解本科教育质量提升问题的关键之举和应时之选,要坚持阶段性和关键性相结合,强化服务学生的新生教育育人功能;协
新时期工匠精神应该进行动态的解读。当前“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有历史文化的偏见、社会价值观的急功近利、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不完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监管不到位、企业参与力度不够等。在自我效能理论视阈下,培育工匠精神包括营造尊技崇匠的社会氛围、完善社会分配和法律制度、优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健全政府完善技能人才学历提升机制与保障政策、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等途径。
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形式,高等教育认证的法律规制,已经成为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两大法系高等教育法律研究与实务的前沿议题。在德国,高等教育认证被纳入公法规制的框架与体系之中。作为基本权利的干预方式,高等教育认证是否对学术自由基本权利构成侵害,是否违反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等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构成德国高等教育认证合宪性与合法性审查的焦点议题。在美国,认证机构具有私人协会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法院以适度限制的眼光对待认证机构。然而,随着作用于联邦政府、认证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关系的法律的动态演变,适用于
社会实践基地在高校青年骨干团队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高校团委在社会实践基地选择过程中的评价问题,可以通过熵权法对选择过程进行评价。首先根据文献及政策参考法,用户访谈,搭建研究对象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评价矩阵和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评价模型计算排序;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计算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创新型、创业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务。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与之匹配的软硬件平台、管理机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而这也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的方面。文章提出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为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做富有
[摘 要]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之中,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丰功伟绩,“四史”的核心内核共同擘画了中国共产党永续发展的“精神图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各个时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