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改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意见:要把握好听的环节,发挥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优势,尽量使用真实素材,介绍最新口语表达方法,改变课堂组织方式,重视评价。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存在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提出,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口语教学是为了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使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信息,经过思维活动,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为语言,完成交际的全过程。
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哪怕有也是走过场,从而成为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说起来重要,想起来需要,干起来不要”的处于边缘和游离状态的教学内容。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英语口语教学不像阅读教学那样,教师可以对课堂甚至是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较大程度的预设,英语口语教学需要作为起着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和使用者,笔者下面就英语教师在实施英语新课标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社会对外语人才听说能力的需求,外语教学在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上还明显滞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突出表现在:
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不少高校中,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为精读和听力(或听说)两大类。精读课占课程总学时的3/4,而听力课只占1/4。由于受师资、班级规模等制约,教师大多只是进行集中听力训练。此外,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中普遍没有口语测试,这也使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忽略口语学习。
2.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落后。
大学英语教学在观念、方式和内容上依然较多地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有学者曾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进行调查,发现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70%的教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外语学习方法”和“培养外语能力”。这表明“不少教师懂得应该如何做,但实际上却没有这样做”。
3.缺乏语言交际的环境。
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可供语言大量输入和输出的语言环境。我国外语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每周有限的课时难以保证学生有足够语言输入或输出的机会。此外,高校扩招使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与大学英语授课教师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不少高校只好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这种教学环境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4.学生被动地对待口语学习。
首先,许多学生学英语的内在动机仍然是为通过考试。其次,心理障碍也是制约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原因之一。由于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规范、语用能力薄弱等原因,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缺乏信心,害怕出错而羞于开口。此外,社会文化观念也是影响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因素。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较为含蓄,在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在课外也不愿主动与外教进行交流。
二、改进口语教学的建议
1.要把握好听的环节。
桑德拉、黑贝尔等著的《有效沟通》一书中明确指出:“在人们指责的所有沟通错误中,不去倾听可排在第一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而这项技巧和其它任何技巧一样,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因此英语口语应该重视对学生听的技巧的要求和学习。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多年的英语,结果还是不敢讲英语,讲不好英语,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听的训练和大量的语言实践。
2.发挥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优势。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软件问世,使得口语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教学生的面授。多媒体网络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能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反馈及时、可无限重复、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尽量使用真实素材,介绍最新口语表达方法。
在课堂上使用真实的素材会让学生感到更加贴近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能使学生尽量感到身临其境。如三鹿奶粉事件、超市塑料袋收费、2008北京奥运会等现实话题,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此外,给学生播放一些英美国家的访谈节目,在让学生针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做相应的口头实践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情况,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掌握一些最新的口语,如go go go(加油),hop on/hop off(跳上/下公共汽车),cheers(年轻人中更通俗的表达感谢或抱歉的词语)。这些教学因素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4.改变课堂组织方式。
口语课无非是让学生表达思想、开口说话。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室内课桌的排列有其固有的形式,课堂交际相对来说也缺少自然、真实的交际环境。这是教师应当考虑到的教学因素之一,应尽量营造出一个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然的情景环境。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模式,可以改变课桌的摆放,将其摆成半圆形,或依照课堂内容,将课桌摆成适合辩论、演讲或者表演的形式。这样就可以从环境、形式上都创造出一种氛围,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状态。另外,考核学生的场所也可由教室内移至户外,如草坪、树荫下,等等。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环境会令学生感到放松,摆脱在教室中那种固有的紧张感觉,处在一种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当中,学生自然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5.要重视评价。
评价是引导和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参与。英语口语教学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师在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过程参与的同时,对于评价主导性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效,在评价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倾听情感,养成良好的倾听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评价,什么样的倾听行为是正确的、是应该提倡学习的,什么样的倾听行为是不应该的,需要改正。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评价贯穿始终,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
英语口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如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中心任务。口语课程应成为大学生英语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程。我们应不断地对英语口语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积极推进口语课程的进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口语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能够自由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ygate M.Speak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2,(6).
[6]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04).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存在问题 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日趋频繁,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提出,大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口语教学是为了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使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信息,经过思维活动,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为语言,完成交际的全过程。
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往往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哪怕有也是走过场,从而成为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说起来重要,想起来需要,干起来不要”的处于边缘和游离状态的教学内容。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英语口语教学不像阅读教学那样,教师可以对课堂甚至是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较大程度的预设,英语口语教学需要作为起着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和使用者,笔者下面就英语教师在实施英语新课标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社会对外语人才听说能力的需求,外语教学在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上还明显滞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突出表现在:
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不少高校中,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为精读和听力(或听说)两大类。精读课占课程总学时的3/4,而听力课只占1/4。由于受师资、班级规模等制约,教师大多只是进行集中听力训练。此外,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中普遍没有口语测试,这也使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忽略口语学习。
2.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落后。
大学英语教学在观念、方式和内容上依然较多地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忽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有学者曾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进行调查,发现90%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主要角色是“语言讲解者”和“语言示范者”;70%的教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外语学习方法”和“培养外语能力”。这表明“不少教师懂得应该如何做,但实际上却没有这样做”。
3.缺乏语言交际的环境。
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可供语言大量输入和输出的语言环境。我国外语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每周有限的课时难以保证学生有足够语言输入或输出的机会。此外,高校扩招使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与大学英语授课教师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不少高校只好采用大班上课的方式。这种教学环境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不利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4.学生被动地对待口语学习。
首先,许多学生学英语的内在动机仍然是为通过考试。其次,心理障碍也是制约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原因之一。由于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规范、语用能力薄弱等原因,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表达缺乏信心,害怕出错而羞于开口。此外,社会文化观念也是影响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因素。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较为含蓄,在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在课外也不愿主动与外教进行交流。
二、改进口语教学的建议
1.要把握好听的环节。
桑德拉、黑贝尔等著的《有效沟通》一书中明确指出:“在人们指责的所有沟通错误中,不去倾听可排在第一位。”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而这项技巧和其它任何技巧一样,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因此英语口语应该重视对学生听的技巧的要求和学习。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多年的英语,结果还是不敢讲英语,讲不好英语,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听的训练和大量的语言实践。
2.发挥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优势。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软件问世,使得口语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教学生的面授。多媒体网络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能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反馈及时、可无限重复、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尽量使用真实素材,介绍最新口语表达方法。
在课堂上使用真实的素材会让学生感到更加贴近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能使学生尽量感到身临其境。如三鹿奶粉事件、超市塑料袋收费、2008北京奥运会等现实话题,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此外,给学生播放一些英美国家的访谈节目,在让学生针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做相应的口头实践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背景情况,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掌握一些最新的口语,如go go go(加油),hop on/hop off(跳上/下公共汽车),cheers(年轻人中更通俗的表达感谢或抱歉的词语)。这些教学因素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4.改变课堂组织方式。
口语课无非是让学生表达思想、开口说话。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室内课桌的排列有其固有的形式,课堂交际相对来说也缺少自然、真实的交际环境。这是教师应当考虑到的教学因素之一,应尽量营造出一个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然的情景环境。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模式,可以改变课桌的摆放,将其摆成半圆形,或依照课堂内容,将课桌摆成适合辩论、演讲或者表演的形式。这样就可以从环境、形式上都创造出一种氛围,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状态。另外,考核学生的场所也可由教室内移至户外,如草坪、树荫下,等等。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环境会令学生感到放松,摆脱在教室中那种固有的紧张感觉,处在一种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当中,学生自然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5.要重视评价。
评价是引导和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的参与。英语口语教学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师在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过程参与的同时,对于评价主导性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功效,在评价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倾听情感,养成良好的倾听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的评价,什么样的倾听行为是正确的、是应该提倡学习的,什么样的倾听行为是不应该的,需要改正。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评价贯穿始终,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
英语口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如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中心任务。口语课程应成为大学生英语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课程。我们应不断地对英语口语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积极推进口语课程的进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口语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能够自由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Bygate M.Speak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2,(6).
[6]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