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bb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对我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期的食品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的饮食行为习惯,提高饮食结构的科学性。
  【关键词】高职高专 食品营养学 教学改革
  【课题】本文系广东文理职业学院2017年度“创新强校工程”精品开放课程项目GWL201704006《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31-01
  《食品营养学》为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营养素基础知识、食物营养成分、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等内容,了解由于营养摄入失衡而造成的相关疾病,熟悉不同人群的能量代谢状况以及特殊生理条件下如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各种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使其具备营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学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认真研究探讨,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食品营养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借鉴“一线贯穿、二元结合、三个模块”的教学模式,即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二者紧密结合,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细化为不同能力要素,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不同能力要素。[1]在《食品营养学》课程内容中融入《公共营养师》、《营养配膳基础》职业标准相关内容和能力目标,把职业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体现“教、学、做”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如食品营养标签制作,我们利用之前学习的营养素性质、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等内容联合在一起,让同学们自主设计一款营养食品,并将其制作出成品,根据其食物原料制作成食品营养标签,供其他同学品尝并根据食品营养标签的内容打分。通过这个教学内容的整合,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达到学以致用。
  二、《食品营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与健康的重视,食品营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迫在眉睫,因此需要根据食品营养学相关知识结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有针对性地编制营养食谱和指导人们科学健康的饮食。[2]为适应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人们营养的需求,传统教学模式要作相应的调整。传统教学过程没有实践和应用的过程,此种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消极的教学客体,是一种被动地接受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这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热情,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3]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把它利用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如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文、声、像俱全,信息量大,直观、内容丰富,可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刺激,同时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4]利用微信、QQ等聊天軟件可以实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利用网络制作课前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然后调整课程内容的分配时间,以达到高效学习;利用邮箱、网盘进行教学任务的传输,提前分配学习任务,通过以上种种信息化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三、《食品营养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部分历来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食品类学科划分的越来越细,一些有关食物化学成分及营养素分析的实验已经逐步发展为独立的课程,如食品分析等。我们根据自身设计的教学内容,除了保留一些传统的实践内容,如营养平衡调查、营养食谱制作等,我们还增加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验证性实验,如怎么鉴别市售的淀粉、蛋白质起泡性、油脂起酥性的应用等,毕竟食品营养学这门学科就是从生活中来,要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未必会从事营养工作,如果只知道营养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那么将来毫无利用价值,适当增加与生活相关的营养学实验知识,会让他们受益终身,从而达到开设食品营养学科的宗旨,让人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懂营养,吃得健康。
  目前,《食品营养学》在以上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后,已经比传统的教学要好很多,但是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把更多的新颖内容、新型教学模式渗入到教学当中,才能在有限的学时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敬章,“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09年第23期
  [2]范方宇,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轻工科技》2013年第8期
  [3]马勇,高职院校《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食品工程》2009年第4期
  [4]李桂峰,《基于网络环境食品营养学课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5期
其他文献
【摘要】每一項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运动强度,需要考虑小学生的身体负荷水平。足球运动需要小学生具备较好的跑跳能力、忍耐力与合作力,才能逐步突破各个足球技能的学习难题,所以更需要以优良的教学设计刺激小学生的兴奋心理,使小学生的身体及时攻克惰性,快速进入足球运动状态之中。本文将从通过游戏营造愉悦的运动环境、创新足球技能练习方式保护学生的运动激情、鼓励小学生自主展开运动总结三个角度分析提升小学足球教学效率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机械专业课堂教学的“课堂内容三要素入手”,分别讨论了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作业布置、互动教学、批评教学、教具使用五个方面的有关“度”的把握,在课堂内容设计方面文章总结出课堂内容三要素发生冲突后的协调办法,在教学互动方面文章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比如互动特性等及专业语言互动(抽象互动)与通用语言互动(形象互动)等的一系列新概念,这些内容都是近年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
期刊
【摘要】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与广大的团员青年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是教育和服务学生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学院学生专业特色及实践经验,对工作进行了剖析和思考,从而为未来的创新开辟可以借鉴的道路。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 基层团组织 思考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 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3SJBFDY05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针对高职电类专业《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难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单片机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微课的特点。文章提出了将微课技术应用于单片机技术教学、并进行了实践,从结果看:微课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 单片机技术 微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10-02  1.单片机技术课程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教学手段的角度探讨了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实现课堂教学兼具知识性、技术性和审美性的有效路径,进而提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交互技术 服装立体裁剪 交互式电子书 可视化知识点 数字化作品集  【基金项目】2016年度全国纺织服装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编号:ZWH-16028)研究成果;2017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
期刊
【摘要】《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及核心课程,本着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能力驱动为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由简入繁的课程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职业能力等,从而实现项目化课程标准设计。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编程与调试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
期刊
【摘要】通过构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以《统计学基础》课程为例,演示模型的算法设计和数据分析具体过程。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金项目】2017年衡阳师范学院优质课程《统计学基础》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ZKC201768);2016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6
期刊
【课题】课题来源于无锡市2015年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研究课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13-01  一、我国技工院校及其学生的现状  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的当前国情是,技工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心理成熟相对较晚,
期刊
【摘要】在高职演讲口才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大有益处。文章从生命道德教育的内涵、在高职演讲口才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高职演讲口才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三方面着手,对高职演讲与口才课中有效渗透生命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职演讲与口才教学 生命道德教育 意义 方法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5年度校级科研教改项目(项目名称:翻转课堂
期刊
【摘要】培养护理人才最为关键的就是外科护理学教学,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出路。笔者依据外科护理职业岗位实践性强、操作多、要求高的特点,探索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职业要求与工作岗位接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专业 外科护理 理实一体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6年3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