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课程标准设计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及核心课程,本着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能力驱动为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由简入繁的课程知识体系,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逐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职业能力等,从而实现项目化课程标准设计。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编程与调试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04-01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可作为一门独立的技能应用课,实践性是特别强的。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经过前期的学习,已基本具备学习本课程的知识、技能基础。该课程对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机器人编程调试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以后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编程调试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一次性就业岗位为现场安装、调试、维护工程师,主要岗位职责为机器人安装、调试和维护;2-5年后所晋升岗位为机器人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主要岗位职责为机器人编程、调试、维修、运行和管理;5年以上的未来岗位是系统集成开发工程师,主要岗位职责为机器自动化线的设计及升级改造等。
  在教学计划制定和教学过程中,根据岗位职责及职能力要求,基于典型项目案例教学这一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和创新实践过程中。一直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学生的培养重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课程整体目标
  本课程以面向就业岗位为导向,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能力目标,对本课程进行了知识体系重构。整个学习过程将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重点突出。教学知识由机器人的开关机操作到认识示教器,再到手动操作方法、编程、自动运行方法,学习内容逐渐深化。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手动操作机器人;能够看懂相关技术手册;能够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相应的机器人坐标系;能够合理使用运动指令及逻辑指令;能够对机器人系统程序进行备份恢复;能够对常见基于KUKA控制器的机器人工作站进行编程示教。
  课程知识目标:熟悉机器人工作站在搬运、焊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KUKA机器人控制器相关知识;掌握KUKA机器人示教编程器相关知识;掌握KUKA机器人坐标系相关知识;掌握KUKA机器人运动控制指令;熟悉KUKA机器人系统备份及简单逻辑指令相关知识。
  课程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分析与决策能力;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能力。
  三、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该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及岗位职责,设立该课程的总情境为毕业后,进入XX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部从事机器人编程调试工作。该技术部接到一个大项目是为新谷科技机器人生产线进行调试。该项目作为一个大项目又可细分为8个子项目,项目一,了解KUKA机器人系统结构和功能;项目二,KUKA机器人操作及手动移动;项目三,KUKA机器人零点标定;项目四,KUKA机器人的工具测量;项目五,工作台的基坐标测量;项目六,执行机器人程序;项目七,建立及更改编程的运动;项目八,利用机器人程序中的逻辑功能。
  四、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为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的主要班级学生分组实操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而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项目驱动法等。
  五、考核评价方式
  本课程考核评价结合企业标准,评价每个子项目实施过程。每个项目的考核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自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侧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点评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
  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法为:过程性考核占60%,包含8S考核(10%),出勤(5%),作业(5%);项目考核占(40%),在每一个子项目后面附有评分标准,采用多种評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考核占(40%),包含实操和笔试部分考核。
  课程标准设计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论与方法,更是教学过程、教学思路的体现,直接关乎该课程的开展。合理的进行课程标准设计,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建慧.工学结合“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4(05).
  [2]曾欣.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构建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
  作者简介:
  许红岩(1985-),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自动化。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192-02  美术教学是中等专业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想要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再一味的进行绘画技巧的教授,还需要让学生对美的感受有一个深入的了
期刊
【摘要】校友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利资源,这已成为当前各个高校的共识,就目前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更多地探讨的是关于校友对于学校方面特别是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促进作用,但是却忽了对于广大的校友们来说,与学校建立起的长久联系对于每一位校友的发展来说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本文分别站在毕业生与校友两个角度对他们彼此间的促进作用做了简要的分析,从这些分析中我们看到校友与毕业生相互之间在合作中都得到了发展和促进。
期刊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及比较分析等方法,以第2017年男篮亚洲杯为平台,对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四强队替补、年轻、后卫运动员的上场时间及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群体差距。  【关键词】篮球 中国队 四强队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01-01  一、前言  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更名为亚洲杯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鸣金开
期刊
【摘要】针对《矿井火灾学》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案例分析与研讨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提供案例,学生进行研讨,提炼出课程知识点,并对创新想法进一步研究,形成论文或者专利等物化研究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 研讨 案例 矿井火灾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2016YB5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201
期刊
【摘要】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升是实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终身学习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尤其是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笔者从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意义入手,全方位、深层次地探析了提升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信息素养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要】每一項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运动强度,需要考虑小学生的身体负荷水平。足球运动需要小学生具备较好的跑跳能力、忍耐力与合作力,才能逐步突破各个足球技能的学习难题,所以更需要以优良的教学设计刺激小学生的兴奋心理,使小学生的身体及时攻克惰性,快速进入足球运动状态之中。本文将从通过游戏营造愉悦的运动环境、创新足球技能练习方式保护学生的运动激情、鼓励小学生自主展开运动总结三个角度分析提升小学足球教学效率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机械专业课堂教学的“课堂内容三要素入手”,分别讨论了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作业布置、互动教学、批评教学、教具使用五个方面的有关“度”的把握,在课堂内容设计方面文章总结出课堂内容三要素发生冲突后的协调办法,在教学互动方面文章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比如互动特性等及专业语言互动(抽象互动)与通用语言互动(形象互动)等的一系列新概念,这些内容都是近年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理
期刊
【摘要】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与广大的团员青年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是教育和服务学生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学院学生专业特色及实践经验,对工作进行了剖析和思考,从而为未来的创新开辟可以借鉴的道路。  【关键词】高等中医药院校 基层团组织 思考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 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3SJBFDY05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针对高职电类专业《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难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单片机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微课的特点。文章提出了将微课技术应用于单片机技术教学、并进行了实践,从结果看:微课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 单片机技术 微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210-02  1.单片机技术课程
期刊
【摘要】本文从教学手段的角度探讨了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研究实现课堂教学兼具知识性、技术性和审美性的有效路径,进而提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交互技术 服装立体裁剪 交互式电子书 可视化知识点 数字化作品集  【基金项目】2016年度全国纺织服装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编号:ZWH-16028)研究成果;2017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