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头,是艺术家的乐园。
杂技、魔术、涂鸦……各种街头艺术,赋予街道以鲜活的生命,向更广泛的公众解释街头艺术的真实本质。
漫步在欧洲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艺术家,他们身怀绝技,创造着都市的奇观。
街头艺术就是这样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就是这样一种在街头巷尾展示的艺术形式。它贴近生活表达生活,更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玩命的街头魔术
魔术在古代中国称之为“幻术”,顾名思义,制造幻觉之术。而在西方,魔术的起源是宗教。
古希腊的神殿也利用了魔术的原理。祭司打开神殿大门时,风箱会吹向地面,祭台上便出现了火焰,还有应用风管制造会说话的神像。最早的戏法纪录是杯与球戏法,这是目前人们所知最古老的戏法。此戏法在中世纪大受欢迎,被魔术师们广泛表演于市集中。这些魔术师到村庄的空地上变简单的戏法娱乐村民,招致了教廷的猜忌。教会认为,这些人施展的是巫术,是异教徒的魔法,在1400年到1600年的时间中,欧洲三万多名被冠以“巫师”称号而烧死的倒霉人里,不少都是魔术师。
文艺复兴后,魔术师渐渐不再受到迫害,日趋开明的社会开始接受魔术这种娱乐形式。越来越多的魔术师走上街头,表演街头魔术,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近景魔术。在霍夫金泽把近景纸牌魔术搬进剧院之前,近景魔术都可以说是街头魔术。
所谓近景魔术,就是魔术师面对一个或数个观众作表演,需要有熟练的手法技巧,所用的道具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钱币、扑克牌、钥匙等等。因为与观众面对面接触,观众又常常可以触摸表演物,往往带来的震撼极大。
18世纪最伟大的街头魔术师是艾萨克·福克斯,打个比方,福克斯相当于1720年代的大卫·科波菲尔。在当时的集市上,只要有他的表演,大量人员便聚集观赏。他的经典戏法是从空无一物的袋子中不断拿出鸡蛋、硬币还有小鸟。这个魔术使他大受欢迎,也因此使他成为了当时收入最高的魔术师。
19世纪的魔术师中,海曼是最受瞩目的一位表演者。他经常漫步在市场里,从农夫的摊上拣一只鸡蛋,把它打碎,发现鸡蛋里有一枚硬币。
而要问当今世界最红的街头魔术师是谁,大卫·布莱恩肯定是最多人首先想到的对象。
大卫·布莱恩1973年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今年47岁,他的扑克牌、读心术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通过美国广播公司网络向全世界介绍了其独特的街头魔术,革命性的街头魔术将魔术表演表现在电视上,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观众的反应和表情是一大亮点,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来没有看过布莱恩这样的魔术作品,实在是太刺激了。
1997年5月19日,布莱恩的第一个电视转播一鸣惊人。他不仅技术好,而且爱玩命。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想着怎么延长自己的寿命,大卫·布莱恩却似乎是个例外。就在观众面前,他可以把硬币咬成两半,他可以吞下戒指,再吞下衣钩,最后拉出戒指,他也可以在街头突然悬空飞起,与鲨鱼共舞。

真正让他成为传奇的,是他一次一次动真格的挑战极限。这些年,他尝试过一种又一种的死法,每一次,他离死亡都只有分毫之差。
1999年4月5日,布莱恩将自己“埋葬”在一个透明棺材下一星期,每天只靠四茶匙水维生,公众可透过水看到如活死人的布莱恩躺卧。
2000年,他又进行了另一项打破世界纪录的表演:在两块8英尺高的大冰块拼合而成的“冰棺材”里呆了整整61个小时。2003年9月5日,布莱恩再次向人类的生存极限发出挑战,把自己放在一只2.1米高、2.1米长0.9米宽的透明箱里,并用起重机吊起来,悬挂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伦敦塔桥上方12.5米的高空,在里面不吃任何食物生活44天,只靠两条管子分别送水和排尿。
2003年10月19日晚,美国魔术师大卫·布莱恩在英国伦敦成功完成为期44天的绝食表演。最后,在数千名观众潮水般的掌声中,满脸胡须、瘦削虚弱的布莱恩走出降落至地面的透明箱。
你真不知道他到底是个魔术师还是一个行为艺术家。理论上,人是不可能绝食44天的,可是呢,如果仅仅是魔术,他又不可能真瘦那么多。就算他偷偷吃少量的食物以保持生命,也是对自己身体的极大折磨。这样的魔术师,实在是非常可怕。
街头音乐:从古典到流行
密集鼓点与乐声相合,轻快的打击声传递出美妙的乐章,在街头,个人音乐家或者组合成的乐团,用各种乐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澳大利亚土著部落的传统乐器乐声响起,带来大地低吟版的震撼,带来耳目一新的听觉感受。
欧洲的马路边、露天餐桌旁,经常看到一些流浪艺人在演奏乐器,有拉小提琴、弹吉他或吹萨克斯的,也有拉手风琴的。这些艺人一般都穿着比较干净,而且面带笑容,令人为那悠扬的音乐陶醉。
古典音乐走出高雅的音乐厅,这是接地气的感觉。
另一方面,现代流行音乐很多都起源于街头文化。嘻哈(hip-hop)和饶舌说唱乐(rap)40多年前始于美国街头的一种黑人文化,嘻哈文化的四种表现方式包括rap(有节奏、押韵地说话)、b-boying(街舞)、dj-ing(玩唱片及唱盘技巧)、raffiti writing(涂鸦艺术)。 嘻哈源自美国纽约的黑人社区布朗克斯区,他们将生活上的娱乐发展成为现今多样的嘻哈文化,发挥黑人独有的特质,如节奏感及歌声,进而舒缓情绪和消遣。
在美国70年代的初期,黑人电台一直在音乐和文化传递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而Hip-Hop这样的舞曲音乐最早也是从这些黑人电台流传开来的。Hip-Hop的拥护者,大多数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喜欢Hip-Hop音乐当中所强调的自我表达意念——要个性。

Hip-Hop这个词本意是屁股一颠一颠的意思,1961年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区的梅勒·梅尔是最早的说唱歌手之一,这一批元老级的说唱歌手发明了“Hip Hop”这个词,指的就是唱歌时屁股一颠一颠。之后,吹牛老爹等超级嘻哈歌手令嘻哈乐从不登大雅之堂的街头音乐成为青年人的挚爱。
现代流行音乐的另一大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