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开封铁塔解读北宋时期印度佛教在中原地区的影响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tao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北宋时期封建社会里,宗教祭祀活动是社会各阶层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它表达着人们的精神信仰,无论是当时的统治者宋太宗,还是士农工商,都不惜花费巨资来构建宗教祭祀建筑。开封铁塔又称“开宝寺塔”,始建于太平兴国七年,建成于宋太宗端拱二年,谓之“福胜塔”,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是宋太宗用来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用的。1049年宋仁宗重新修建了开宝寺塔,由福盛院改到了上方寺.为了防火,材料由木料改成了砖和琉璃面砖,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铁塔。
  【关键词】开封铁塔;印度佛教;宗教;祭祀;北宋
  
   在北宋时期,社会文明主要是以农业文明为中心的,自耕自足的生产生存方式,形成了当时的中国人讲究现实利益的心态,因而产生了人们对宗教的推崇与崇拜,佛教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态度。
  一、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上最重大的事件,也对当时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最初到达中国是在汉朝,史书上记载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很快的传播及发展。到了北宋时期,在中国文化强大的融合能力之下,开始逐渐从最初的探索生活的意义空间向具有神论色彩的民俗佛教过渡。
   在北宋时期的社会里,宗教祭祀活动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佛教为了在中国立足,由僧人将佛教教义理论通过口耳相传,或是经文注译,或是与士大夫和统治阶层中布道,培养最初的信众,然后推及其他层面,深入社会中去,影响人们的生活、思想、诗文、价值观等。士大夫与僧人相互交流,佛学与儒学相互交融、相互吸收、彼此贯通,佛学儒学化,儒学佛学化。与其说佛教在北宋时期由盛转衰,还不如说是佛教在这一时期日益世俗化、中国化了,戴上了中国特色。
   在北宋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直接或间接地利用佛教,“佛教的发展与以皇帝为首的封建中央集权的朝廷、各地儒者士大夫的支持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说儒学是其统治的左手,那么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其右手。唐太宗也曾对佛教的这一作用进行认同,“皇帝道叶金轮,心居黄屋,覆焘恨方,舟航三届。欲便云和之乐,公法鼓而同宣。歌颂之声,随梵音而俱远。”其中的金轮、法鼓都是佛学用语,他提出佛教在维护统治方面的重要性。历代统治者都看到了佛教的可利用性,北宋统治者也不例外。
   宋太祖趙匡胤对佛教的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两件事情看出来:西元九六○年,一位沧州僧人由西域返回中土,宋太宗亲自接见了他,并且还赠送给他紫色袈裟和大量金币;又过了两年,一百多名僧人集体向宋太祖提出请求出游西域,宋太祖一如既往的给以鼓励并且送以经费。宋太祖身边的大臣担心他崇佛过度,反误了朝廷大事。只有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比别人机灵,他猜透了自己哥哥的心思。赵光义对宰相赵普说:“浮屠氏之教,有俾政治,达者自悟渊微,愚者妄生诬谤,朕於此道,微究宗旨。”
   北宋政权的建立者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因害怕再有“陈桥兵变”威胁其统治,曾“杯酒释兵权”,因而在统治期间格外推崇佛教,还设立经院来专门翻译佛经。把佛舍利供奉在东京的滋福殿中,后来又命人在城内开宝寺的福圣院中修建了当时被称为“京城之冠”的13层木塔,用作供奉,这座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开宝寺塔,也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铁塔的前身。赵匡胤本身也是对佛教有着信仰的,为了巩固社会上的崇佛环境,所以才会对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如此重视。
  二、铁塔的建造和特点
   赵匡胤从吴越国掠夺来的财物中,有一件是佛祖舍利。开封铁塔的出现,就和这舍利有关。佛祖舍利抵达东京(现在的开封)后,宋太祖起初将其供奉在都城内的滋福殿中。太平兴国七年(西元九八二年),宋太宗决定在开宝寺福胜院内建一座木塔,以安放舍利。西元九八二年,宋太祖决定重新修建一座塔,用来安放舍利。就这样,开封铁塔的母体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宋太宗最终决定选用吴越国木工喻浩来建造开宝寺塔。宋太祖选用木料建造开宝寺塔,木质材料的建筑具有易损坏,易燃的缺点,在开宝寺塔建成的五十六年后,木塔遭遇“天火”焚毁。千年前喻浩造木塔的情形,我们也只能从前人记述中略知一二了。历时八年,木塔终于建成。塔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多年之后,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述:“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百年,当正也”。不过,开宝寺塔仅存在了五十六年就遭焚毁了,远远不到百年,所以喻浩所说的“吹之百年,当正也”也就无从验证了。
   时至今日,铁塔屹立如故,历经多年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甚至洪水冲刷,铁塔都没有损坏。从建筑艺术上讲,铁塔可称上是一座非常完美的巨型艺术品。远望,铁色琉璃瓦遍饰全身,色调具有铁打铜铸的深厚气质,而且整座塔身上下收分比例协调自然,视觉差比例匀称美观,气势惊人。而走近细看,遍身装饰都是琉璃浮雕艺术品,各种花纹砖有50余种,有佛像砖,有菩萨、飞天、五僧、立僧、供养人、伎乐等;有动物图案砖,有狮子、云龙、降龙、双龙、麒麟等;有花卉砖,有宝相花、海石榴花、莲荷花、牡丹花、芍药花等,还有璎珞、流苏等装饰花纹砖。而在挑角、拔檐、转角等处采用各种艺术装饰砖,有嫔伽、麒麟、套兽、云龙猫头、重檐滴水等,共20多种,如每一个挑角处都是人头鸟身的嫔伽领头,后有独角脊兽,下面是蝉肚老角梁伸出套兽头,套兽口含风铃,勾列出非常美丽的曲线。可以说每块砖都是做工精细、栩栩如生,非常完美的琉璃艺术品。
  三、总结
   佛教作为一种奇特的文化形态,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至两宋之后,已进入其实践和渗透阶段。佛教文化不仅在民间的推广,北宋士大夫与禅林的交游也更加密切,而佛教在思想、学术、文学、心态诸角度对文人的影响也愈益明显。宋太祖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修建开宝寺塔,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北宋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北宋时期的建筑大师、能工巧匠吸收了古印度的佛教艺术,并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建筑精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塔”,开封铁塔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今天的铁塔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宗教意义,但它毕竟还耸立在那里,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并且已经成为了游览胜地,成了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如擎天玉柱耸立在开封城东。为我们今后研究北宋时期的佛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体资料。
  【参考文献】
  [1]王志.图说中国文化[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66-86.
  [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07-110.
  [3]百度百科.开封铁塔、铁塔公园[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91618.htm?fromId=54796
  [4]张煜.心性与诗禅——北宋文人与佛教论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3-112.
其他文献
【摘 要】法律是理性人命令或体现,法律的统治理性的统治。中国的法治推进有其独特性,法治进程虽然无法同经济改革进程相提并论,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中国的法治正在逐渐建立,法治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关键词】法律;法治;人权   “人们必须制定法律并且要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就像是最野蛮的兽类一样(Mankind must have laws,and conform to them,or their
期刊
【摘 要】我国实行知识产权“双轨制”的保护模式。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当事人既可以向行政部门投诉,又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部门亦有权主动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务中经常会出现知识产权纠纷中的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理而提起行政诉讼以及涉嫌侵权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自己未侵犯知识产权之诉。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法官在司法层面上如何处理两者的矛盾。  【关键词】知识产权;不侵权诉讼;行政诉讼  一、法理探析:知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才意识到法律法规对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的社会资源的稀缺,土地资源没有很好的去合理配置。这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用益物体系的结果,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本文就我国现在的实施的用益物权制度进行分析论述,对建立完善的《物权法》用益物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资源;用益物权;体系;完善;探讨  1.引言   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我国对用益物
期刊
【摘 要】法的价值是现代法治之法的灵魂。法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外在价值不可或缺的基础与条件。法的内在价值具有独立性,是法之所有为法的重要条件。法的外在价值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面、利益与需要。  【关键词】价值取向;人权保障;法律的价值;价值冲突   法律价值具有多重含义,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与应用,归结起来,正义、秩序、人权、效率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反映了法律的价值追求。  一、法的价值取向与人权保障
期刊
【摘 要】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村”概念深深的植根于各个领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呈现出发挥不均衡的态势。其中,一些重点高校往往凭借政策、信息、资金、生源、和师资等优势,享受着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带来的成果。然而,大多数普通地方高校,没有上述诸多优势为自身教育国际化发展铺路,导致各高校间差距愈增。为了能够让各个高校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赫然登上国际舞台。本文深刻地剖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构建我国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成因;影响;策略   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 要】法律原则具有填补法律规则漏洞及解决规则冲突的重要作用,是房屋征收法律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国家征收;法律原则  一、国家征收法律原则的必要性   由于征收活动属于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利的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均设有征收条款,如美国第五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人……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未经公平补偿,私人财产不得被征作公用”,为征收行为设置了正当程序和公平补偿两大
期刊
【摘 要】《法句经序》是我国现存的首篇翻译理论文章,然而该序的理论价值却有被低估之嫌。通过对文质之争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试指出文质之争与该序的联系,并阐明序作者支谦的翻译思想倾向;在深化对此序理解的同时,剖析出该序的更多理论意义。  【关键词】支谦;《法句经序》;翻译理论;文质之争   《法句经序》作者,支谦,一名越,字恭明,原为月氏人,故姓支。支谦译有佛经《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常见的方位复合词,它们也可以用于“X+前后/左右/上下”结构中表示约量的意义。比如“五四前后”是指大约在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但他们三者在表约量时的区别是模糊的。本文不仅解释了三者的搭配特点,还从经验基础的角度解释了它们的搭配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前后;左右;上下;经验基础;认知   在现代汉语中,“前后/左右/上下”都是表方位的常用对举式复合词,
期刊
【摘 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现如今已有多个英译本。本文要结合功能翻译理论的三原则对《孙子兵法·计篇》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通过举例分析各译本的特点,从而考察作者翻译中的优缺点。  【关键词】《孙子兵法》,功能翻译理论,英译本  一、引言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之一,因为译者理解不同,译作也很不同。作者选取两位翻译大家的优秀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翻译的技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