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举式方位词“前后/左右/上下”的约量表达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we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常见的方位复合词,它们也可以用于“X+前后/左右/上下”结构中表示约量的意义。比如“五四前后”是指大约在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但他们三者在表约量时的区别是模糊的。本文不仅解释了三者的搭配特点,还从经验基础的角度解释了它们的搭配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前后;左右;上下;经验基础;认知
   在现代汉语中,“前后/左右/上下”都是表方位的常用对举式复合词,它们都可以用于“X+前后/左右/上下”结构中表达约量的概念。诸如“五四前后”、“八十上下”等。由于它们的约量用法有很多类似和模糊不清的地方,已有诸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大量的研究。
   张豫峰较早的对“X+前后/左右/上下” 结构进行了研究。在他的《“X+前后/左右/上下”的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一文中把X归纳为时间约量、年龄约量和数量约量。邵敬敏、马喆的《论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约量表达》一文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多创造性的研究,比如把年龄归为时间,进一步把时间分为时点和时段,该文利用CCL考察了约量方位词的历时发展,将其历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但笔者认为该项研究还缺乏一定的说服力。邵文选择了《十三经》到老舍作品等15部著作,样本太少,不足以揭示其全貌。
  1、“X+前后/左右/上下”结构中X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前人研究时大都把“X+前后/左右/上下”结构中X分为时间约量、年龄约量、非时间约量(也叫数量约量),也有的人把年龄约量归为时间约量,还有人把年龄约量归为非时间约量。他们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是没有认清年龄约量的本质。
   当年龄约量表达的是具体时间概念,即定位标时的功能是,可以归为时间约量,记为年龄①,当年龄约量表达的是一个数量,即描述功能时,可以归为非时间约量,记为年龄②。
   因此,本为将“X+前后/左右/上下”结构中的X分为时间约量和数量约量。
   1.1 时间约量分布特点及其经验基础
   由于古代用日晷表示时间,日晷的平面上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降,即时间的推移,可以分出左右和前后方位,而不能分出上和下方位,人们可以根据日晷上往前一点或者往右一点来表示大约的时间范围,于是, “前后”、“左右”这两方位词渐渐的引申出约量义,用以表示时间约量。下面将时间约量具体分为时点、时段和年龄三部分。
   1.1.1时点
   当X为时点词时,后面可以和“前后”、“左右”搭配。时点又可以细分为具体时间和事件时间。
   A 具体时间。具体时间既可以和“前后”搭配,也可以和“左右”搭配。
   (1)公元前14世纪前后,犹太人的祖先--游牧的希伯来人各部落陆续侵入巴勒斯坦,征服土著居民迦南人,并在巴勒斯坦定居下来。
   (2)每年12月11日前后流星雨从那儿出现,到13日达到高潮。流星雨旺发时,一道道流星的闪光,犹如银光四射的链条,非常壮观。
   具体时间有的可以和“前后”搭配,如例(1)、(2),也有的和“左右”搭配。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前后”可以表示该点之前或之后的时间,也可以表示该点之前和之后的时间。它所表示的范围大一些。而“左右”只表示大约的时间范围,它表示的范围比前后小。因此,时间跨度大的词,一般用“前后”搭配,而时间跨度小的词一般和“左右”搭配。
   B 事件时间。事件时间只能和“前后”搭配,而不能和“左右”搭配。
   (3)每年中秋前后,生活在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的鸿雁云集成群,开始迁飞到南方长江流域或珠江流域越冬。
   (4)“五四”运动前后,汉语里出现了一些“欧化句”。
   1.1.2 时段
   “时段”在时间观念上不存在“过去、现在、将来”的区别,在时间指称上带有任指性。具有表示时量即时间长短的功能。因此时段只能和左右搭配,用以表示大约的时间,而不能和前后搭配。
   (5)当然,在中国历史文献上,“伦理”一词比古希腊晚出一百年左右(相对于亚里士多德),始见于秦汉之际(前3世纪〉成书的《礼记·乐记》。
   (6)六个月左右以前,还有一大批政府领袖、商场巨子,不相信在现行的美国经济制度之下会发生严重的商业危机的金石之言。
   1.1.3 年龄①
   归为时间约量的年龄①表示的是具体时间的概念,此时只能和“前后”、“左右”搭配。
   (7)《五柳先生传》作于陶渊明五十七岁前后,因而“好读书”主要指喜欢读经史典籍。
   (8)罗荣桓20岁前后曾在家乡同一些有志青年办了一所贫农小学,或许这养成了他日后循循善诱的风范。
   1.2数量约量分布特点及其经验基础
   所谓数量约量,指一般数词、数量短语、货币数词、度量衡数词等跟方位词搭配表示约量义的词。数量只能和“左右”、“上下”搭配,不能和“前后”搭配
   1.2.1一般数词
   (9)贵州一省探明储量和年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
   (10)这就是说犯有赌博行为的人很广泛,而且绝大部分是有职业的劳动者,其中28岁以下的青年占总数的15%左右。
   1.2.2货币数词
   (11)至于轻工业所受的威胁,更是可怕,像泡化碱,国产成本每磅在三百五十元左右,美货市价仅一百五十元。
   (12)酒店客房价格经过打折扣,仍在每天100美元上下。
   1.2.3年龄②
   年龄②归为数量约量,表示的是一种陈述描述的功能,即人或动植物已经生存的年数。
   (13)第二天,一个50岁上下的男人朝我的车走来。
   (14)这两位学生作家都在20岁左右。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对“上下”的解释是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左右”用在数量词语后面构成方位短语,表示数目、时间、年龄、距离的估计。而“上下”、“左右”表示数量多少与我国传统的度量方式有关。几千年来,杆秤一直是我国衡量物体重量的重要方式,物体重量与其数量成正比,数量越大的物体在度量时越是靠近秤砣右边的准星,秤杆越往上翘,数量越小的物体在度量时越是靠近秤砣左边的准星,秤杆越往下压。久而久之,人們就在概念上把“左右”“上下”联系起来,引申出了约数义。
  2、结语
   本文探讨了“X+前后/左右/上下”结构表约量义的分布特及其原因。X的内涵,各家有各家的分法,本文试从语义的角度把它分为时间约量和数量约量两大类,时间的内涵比较复杂,包括时点、时段和年龄①,它们又可继续细分。它们只和“前后”、“左右”搭配,其经验基础是古代计时工具日晷。数量分为一般数词、货币数词和年龄②,数量的内涵比较简单,只和“上下”、“左右”搭配,其经验基础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度量衡杆秤。本文把年龄归为时间和数量并非独创,在邵敬敏、马喆的文章中也把年龄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约量,既是时间约量,也是数量约量,但是他们没有对这个问题解释原因。本文认为从语义的角度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现象,年龄有的时候大多时候具有时间的内涵,如“他在20岁前后考上大学”,也可以表示数量个概念,如“一个20岁上下的小伙子”,根据年龄这两种不同属性,我们可以把其归纳为时间约量和数量约量。
  【参考文献】
  [1]张豫峰.“X+前后/左右/上下”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
  [2]邵敬敏,马喆.论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约量表达[J].学术研究,2009(5).
  [3]段晶.时点时间与时段时间探析[J].北方文学,2012(2).
  [4]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5]王开文.从认知角度看“上下”和“左右”在语义上的相同和相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6).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加强中国梦的认知教育,构建中国梦教育的良好环境,加强实践锻炼来加强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  【Abstract】Students' successors and build
期刊
【摘 要】主题班会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在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继承和创新中其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主题班会研究的不足,同时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阐述了基于学生非常规能力培养的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与实施途径。  【关键词】主题班会;非常规能力;设计与实施  一、当前高校主题班会研究的不足   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高校主题班会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期刊
【摘 要】法律是理性人命令或体现,法律的统治理性的统治。中国的法治推进有其独特性,法治进程虽然无法同经济改革进程相提并论,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中国的法治正在逐渐建立,法治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关键词】法律;法治;人权   “人们必须制定法律并且要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就像是最野蛮的兽类一样(Mankind must have laws,and conform to them,or their
期刊
【摘 要】我国实行知识产权“双轨制”的保护模式。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当事人既可以向行政部门投诉,又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部门亦有权主动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务中经常会出现知识产权纠纷中的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理而提起行政诉讼以及涉嫌侵权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自己未侵犯知识产权之诉。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法官在司法层面上如何处理两者的矛盾。  【关键词】知识产权;不侵权诉讼;行政诉讼  一、法理探析:知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才意识到法律法规对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的社会资源的稀缺,土地资源没有很好的去合理配置。这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用益物体系的结果,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本文就我国现在的实施的用益物权制度进行分析论述,对建立完善的《物权法》用益物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资源;用益物权;体系;完善;探讨  1.引言   为了顺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我国对用益物
期刊
【摘 要】法的价值是现代法治之法的灵魂。法的内在价值是实现外在价值不可或缺的基础与条件。法的内在价值具有独立性,是法之所有为法的重要条件。法的外在价值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面、利益与需要。  【关键词】价值取向;人权保障;法律的价值;价值冲突   法律价值具有多重含义,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与应用,归结起来,正义、秩序、人权、效率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反映了法律的价值追求。  一、法的价值取向与人权保障
期刊
【摘 要】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村”概念深深的植根于各个领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在新时期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呈现出发挥不均衡的态势。其中,一些重点高校往往凭借政策、信息、资金、生源、和师资等优势,享受着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带来的成果。然而,大多数普通地方高校,没有上述诸多优势为自身教育国际化发展铺路,导致各高校间差距愈增。为了能够让各个高校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赫然登上国际舞台。本文深刻地剖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构建我国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成因;影响;策略   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 要】法律原则具有填补法律规则漏洞及解决规则冲突的重要作用,是房屋征收法律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国家征收;法律原则  一、国家征收法律原则的必要性   由于征收活动属于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利的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均设有征收条款,如美国第五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人……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未经公平补偿,私人财产不得被征作公用”,为征收行为设置了正当程序和公平补偿两大
期刊
【摘 要】《法句经序》是我国现存的首篇翻译理论文章,然而该序的理论价值却有被低估之嫌。通过对文质之争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试指出文质之争与该序的联系,并阐明序作者支谦的翻译思想倾向;在深化对此序理解的同时,剖析出该序的更多理论意义。  【关键词】支谦;《法句经序》;翻译理论;文质之争   《法句经序》作者,支谦,一名越,字恭明,原为月氏人,故姓支。支谦译有佛经《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