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出台了对灾残人员实施医疗康复救助、民政救济、就业援助、计划生育扶助、教育援助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救助政策.这些政策对于构建积极的社会救助机制有多方面的理论启发意义,包括:救急与救穷的关系,残疾人的感恩与他们的权利之间的关系,救助中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作用边界,以及助残事业的文化意义等.要有效推进这些机制的建立,还需要确立务实的政策操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