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敢于在科学课堂上置疑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自然规律、掌握探究方法,是科学教学常态。除了这些简单的学习方法以外,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呢?“置疑”就是一个好办法。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就是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而“问题”又是引导学生学会置疑、学会思考的源头。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深度思维,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置疑,敢于用怀疑的眼光来批判性地看待事物,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目标。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之所以不敢置疑,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认为科学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从来不去怀疑它;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科学教材从来没有持怀疑的态度,永远是认可的;三是学生认为“老师肯定是对的”,不能怀疑老师。这些都导致学生不想置疑、不能置疑、不会置疑,甚至不敢置疑。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学会置疑呢?
  一、创造条件引导置疑
  如果突兀地让学生置疑,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因此,可先给学生创设置疑的条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产生置疑的欲望,逐渐敢于置疑、勇于置疑。例如,在教学植物器官时,笔者用“长在地下的部分就是植物的根”来引导学生置疑。学生从随意回答到开始思考,再到对教师进行否定,让“置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对第一个敢于否定教师的学生,教师立刻给予了鼓励:“爱思考,你是对的!”还带领全班学生给他鼓掌。一句看似无意的话,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继而产生了怀疑。学生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勇敢地站起来置疑教师,不仅为其他学生做出了榜样,而且使学生们产生了置疑的意识,即“老师说的话也可能有问题,我要好好听,下次我也可以给老师提问”。
  除了这样的设计以外,笔者也经常对教科书上的一些结论表示置疑,并和学生们一起思考为什么以及到底对不对的问题。通过这样有意识的训练,学生们敢于置疑了。
  二、在反思中引导置疑
  有的学习内容不适合在教学过程中置疑,如学生开展的实验活动,要求具有连贯性,需通过观察、记录后才能得出结论,可将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后。比如,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问学生:对今天的实验,你觉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实验材料是否欠妥?怎么做才会更好呢?此时,学生们会针对实验过程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并讲明理由。
  这样,学生们慢慢地从敢于置疑走向了善于置疑,并将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在教学“燃烧和灭火”一课时,笔者所选用的实验材料中,用棉棒代替了棉花,并在观察实验前强调:实验时只看棉花部分的变化。实验后,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您不应该用棉棒代替棉花,因为自然状态下的棉花和棉棒上的棉花不一样,一个是蓬松的,一个是紧缠的,而且棉棒中间的木棍也会影响棉花的燃烧效果。对学生提出的意见,笔者欣然接受,替换了实验材料,重新做了实验。这不是简单的對实验材料的更改,更体现了师生对科学的尊重,是教师对学生坚定的科学态度的有力支持。
  三、做有意义的置疑
  当学生们敢于置疑后,又出现了新问题:不经深入思考,随意置疑,导致一些置疑毫无意义。为了置疑而置疑或做没有意义的置疑,会让学生误以为值得提倡的是“挑毛病”。所以,当有学生提出一些没有价值的置疑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或驳斥。为此,笔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置疑一定要联系课堂教学并经过思考,一般性问题和大家已经验证过的问题就不要再置疑。这样,就使学生在置疑前先认真思考,就实验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先在组内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以确定置疑的必要性。在训练学生置疑的过程中,教师的引领必须清晰,而且要把握好时机、内容,让学生学会真正的置疑。
  四、置疑的范围要广泛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开放地认识置疑,不能只将其理解为对概念或事物的科学性的置疑。置疑可以是对课堂上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产生的不同看法,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置疑精神,而不是专门针对科学概念的“挑毛病”,避免使学生形成“所有的科学都不一定正确”的思想。
  比如,针对实验设计,可以通过置疑、思考,找到更恰当的方法;也可以在学生得出结论的时候,教师再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会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倾听他人的发言。
  五、课堂置疑的延伸
  不是所有的置疑都能找到答案。有时候学生能够理解,答案自然明确;有时候问题比较深奥,当堂不能解决,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
  比如,在学完“肺的保健”一课后,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们前面学过“爱护胃和肠”,我觉得它们之间有关联,可我又不知道有什么关联。有的学生认为胃和肠、肺没有关系。此时,笔者立刻肯定了学生的问题并提出: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你们可以展开辩论,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一个问题能够延伸到课后,也许能激发一群爱思考、爱学习的学生,甚至产生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六、学会置疑后的变化
  学生学会置疑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是学生上课更加认真。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观察、发现、思考的习惯,并能就不明白的问题与同学研讨。二是更多的学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在听的过程中发现与自己观点相同或不同之处,继续思考,直到解决问题。三是学生更爱思考,回答问题更有深度。在课堂上,学生经常陷入沉思,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思考后的发言有了更强的逻辑性。四是学生更加自信。学生在置疑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的“肤浅”,进而更深入地学习,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学到了更多知识,扩大了眼界,增强了自信心。
  在培养学生学会置疑的过程中,也给教师带来了重要的启发:科学教学不能停滞在教好课堂知识的层面,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适合新时代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未来接班人。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建设校园文化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遵从“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全面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并通过以创促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形式,吸引师生广泛参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均衡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问题;立德树人;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
浦江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内,属浙江中部丘陵山区.当地农民素有养鸡、养鸭的习惯,创造了"鸡戏砂场鸭戏水"的放养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浦江就有人类与牲畜在境内劳动生息.只要有村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文章立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研究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设置情景对话;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参与度;树立学生信心,鼓励学生自我展示,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找到可靠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2-0076-01  英语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生物量酵母菌株12Y-5,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生产菌体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发酵条件为:萄糖4%,蛋白胨2%,酵母1%,培养温度30℃,培养起始
乐清市雁荡镇现有存栏獭兔2万余只,肠炎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獭兔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据2004年统计,全镇因肠炎死亡的獭兔数达3000余只.肠炎的病因比较复杂,可分为肠原性毒
鸡啄食癖是指鸡群中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通常是集约化、规模化养鸡场极易发生的一种综合征.各种日龄、品种和季节都能发生,特别是密集型饲养的鸡群发病的概率更高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小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浙江大部分地区鹅蛋孵化仍习惯采用母鹅抱窝天然孵化,机器孵化技术尚未普及.近年来,我们根据鹅蛋特点,采用前期机器孵化,后期摊床孵化方法,对鹅蛋孵化温度、湿度、翻蛋角度、
肉鸽也称乳鸽,是指4周龄内的幼鸽,主要依靠亲鸽嗉囊产生的鸽乳生长.
奶牛受胎率是衡量繁殖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繁殖力的高低对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奶牛的受胎率,是提高奶牛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