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与重试:中国画“本我”再审视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立足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国画百年来在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所选择的借西改中的转型路径进行重新审视,进而回到中国画的“本我”立场,探寻这种转型的得与失以及开启对中国画“本我”的再审视,以期通过呼唤重拾与重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从“本我”向“新我”的合乎自身逻辑的现代性转化.
其他文献
A  【释义】  一日三餐,你若忽略其一二,它便马上会让你难受和不自在。厨房在制作一日三餐时是处于动感之中的,煤气灶的火焰燃烧成好看的红色花朵,似乎用柔软的舌头舔着锅底,直至让锅里的水沸腾。菜刀、菜、案板,都会亲密地接触,而油盐酱醋等将把自己的肢体溶化成一种味道,到达人的味蕾。大米、 面粉、肉类等,经过蒸、烧、煮、炖、烤的过程,最后变成一盘菜或主食。从头至尾,锅碗瓢盆会响起一片低低的交响曲,至于炒
期刊
一rn汉语新诗已历经百年发展,但有些比较关键的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比较彻底的讨论.新诗的格律问题就是之一.关于新诗要不要格律?要怎样的格律?现代诗的研究者们至今争论不休.要厘清这些问题,不得不再次回到历史语境中,尤其是汉语新诗的创生与发展之初,做深入的辨析和思考.
期刊
我的小说处女作是《霞姐》,发表在《山东文学》1981年1期,是那一期的“头条”。  那时候,我还在山东大学上学。我1978年底考入山东大学,属于现在所谓的“新三届”。  1980年暑假回家,我妈说我妹妹订婚了。我有两个妹妹,订婚的是大妹妹,她小我两岁。在我的印象中,妹妹是很小的,怎么就订婚了?她将要出嫁的村庄在我们村庄的南边。那几天,我经意不经意地,会看我们南边那个村子,时不时就会想象出嫁后的妹妹
期刊
儿子临死的时候说,要把骨灰埋在老家露水镇的山上去。老爹德满和儿媳妇寒梅答应了他最后的要求。可是,他们都没有料到的是,回露水镇的路没有想像得那样容易。  那是一个外表看上去特别高档的小区。不过,那仅仅是表象而已。小区的施工质量就像玻璃一样脆弱。今天楼外高层的墙皮整体脱落,砸坏了楼下违规停着的几辆轿车。露出的墙体明晃晃地在阳光下很刺眼,像裸露在外的痔疮。明天埋在地下的那些管线,经常会不听话调皮地爆裂开
期刊
日前,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吴山明美术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钱塘江畔,六和塔旁,外观古色古香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吴山明美术馆正式开馆.开馆特展“赤子之心——吴山明捐赠作品展”分“高格写魂”、“墨意文心”、 “蔼然师者”、 “赤子人生”四大板块,展出了包括早期《小菊》《傣家少女》《饱经风霜的老人》、中期《农家》《风雪牧牛人》和晚年耗时两年完成的12幅大型组画创作《香格里拉》与《知白守黑——黄宾虹像》《麟凤之象》等力作,立体展现了吴山明先生的艺术人生和艺术成就.
期刊
作为一名从延安走出来的美术家,赵域的诸多美术作品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惜其中年早逝,鲜为人知.本文对画家赵域展开个案研究,试图在有限的作品和文献的基础上,对画家其艺术之路进行初步研究,以弥补目前学界对赵域研究的不足.
中国画自成体系.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衍变中,不仅一以贯之,延绵不绝,更是以最独特、最具艺术意味的方式,凸显东方审美文化之特色与魅力,并升华为中华民族对生命的历史认知与现实感受的视觉艺术表达形式.rn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家通过一轮复一轮的审美创造,不断为中国画注入生命力,而我们对古人审美智慧的追寻和探究,无疑是推动当代中国画深度发展的潜在力量.在中国画相对独立的体系中,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下,尚缺少一个具有共识性的基础训练方式,这也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此,本文探究古人遗存以弥补当代中国画的缺失其意昭然.
期刊
晚秋的风轻轻梳理着静谧的庭院,午后的阳光照进画室,借着地板的反光,给墨迹未干的画作涂上一抹斑驳梦幻的迷彩.我坐在门槛儿上,面侧向里,后背朝外,任灼热的阳光将肩背刺得又痒又痛,凝神打量着占据整个墙面的巨幅作品《唐山抗震救灾》.rn熬过1000多个日夜,在铺着宣纸的水泥地上爬来爬去,将160多位英雄形象和他们托起的生命从40年前那片瓦砾废墟中真实还原.肩负着这一使命,我像背着一座山一路挺过来,历经艰辛疲惫、孤独煎熬以及夹杂其间的激情冲动与喜悦亢奋,百般滋味瞬间涌上心头,禁不住鼻头泛酸,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期刊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当代社会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是当代青绿山水画家常朝晖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文明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逐渐被打破.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的今天,常朝晖从生态文明着手,以山水绘画为己任,以“心中的自然”为切入,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心中的自然重新描绘人在自然中的角色与定位,在青山绿水的描绘中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对生态自然的礼赞.
期刊
中国画在美术现代转型的历史浪潮中几经变革,却往往也会在变革程度超出中国文化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呈现出对传统画学的资源重识与价值重建.这种由变革与复返相互穿插构成的“往复形态”凸显出中国画变革中的稳定性现象.本文结合中国画在现代转型语境下的具体举措与思想阐发,从以“通变”思想为表征的互系思维、以整体文化特性为基底的稳定结构、以“笔墨精神”为核心的语言特性3个角度对这一现象试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