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新常态下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an0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新常態下产业结构转型的特征,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从增强岗位需求的契合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等方面浅谈高职人才培养模试。
  关键词:新常态;地方产业结构转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1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的特征
  1.1产业结构逐渐向中高端转换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在全球产业经济梯度的中低端,管理经营方式粗放,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阶段,我国的产业结构已从增量扩张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转变,追求经济增长的高质量,高效益,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是一种优化升级,趋于专业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来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
  1.2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创新驱动是经济新常态的核心。由于长期过度地资源开采,我国矿产、林业等资源破坏严重,某些资源已几尽枯竭,资源对外依存度在不断提高,而我国传统的人口红利却在逐步消失,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又日趋严重,导致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只能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技术的创新进步,创新驱动已代替要素驱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将会大量涌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增长点[1]。
  1.3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属于政府主导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许多行为违背了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是不合理的约束。新常态下市场对资源配置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只有尊重市场、理解市场,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找寻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2]。
  2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策略
  2.1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与产业结构转型岗位需求契合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越来越高级化,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技能、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必将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时,要考虑到人才培养规格是否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相匹配,是否能适应地方产业升级后的企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2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常态下,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已不再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创新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和知识技能的增长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唤醒学生的创新欲望[3]。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研、主动思辨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快速获取新信息,了解掌握新工艺、新设备,应对岗位上的各种新情况,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2.3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与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就业市场接轨
  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市场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地方性就业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组织教学。减少一些纯理论性的课程和专业,增加一些实践性、实验性的专业课程,达到专业课程与社会的需求无缝对接。注重校企结合,学校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人才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即企业和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学校就定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使用人单位能够通过“订单式培养”快速引进自己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实现学习到就业的迅速转化和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3结语
  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带来了人才结构需求的转变,也对为地方产业第一线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调整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转型之后的地方产业链深度融合,才能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形成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普适价值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15-20.
  [2]李文.人民要论: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N].人民日报,2015-6-2.
  [3]冉嘉洛.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96-97.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从总体上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问题.在武汉市的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中:优质企业L(贷款需求大、还款能力强)贷款满足率较高;优
摘要: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听力能力很难提高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针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重在探讨帮助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听力能力;听力训练;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H319.9  英语听力是与英语的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紧密联系,且互为促进。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提
当前全球化的现实有目共睹,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一国的任何品牌在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时,都面临着一个个不同于本国文化的新市场,换言之,即该企业将在一种多元文化的复杂环境中来进
摘 要:“推优”是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新形势下“推优”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弥补不足,确保质量,本文认真总结了高校基层团组织“推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创新工作模式。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组织;“推优”;创新  【中图分类号】D297  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中的重要团体,高校“推优”工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
摘要:“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本文结合我国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现状,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构建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问题。  关键词:双师“素质 高职 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5.1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现状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手段的革新,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搞好学生的“先学”是翻转课堂能在高校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针大学生在“先学”中存在的困境,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调动大学生“先学”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翻转课堂、先学  【中图分类号】G434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人心。在辽宁省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时,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子弟兵、公安干警冲在了最前面。抚顺市露天区公安分局年仅24岁的青年干警李伟就是其中之
世界金融市场由于各国央行紧缩的节奏和力度不同,目前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将进一步演变下去。2004年以来,美联储奏响了持续加息紧缩的主音,随后欧盟与其他国家
学校党组织要率领教师落实“三个面向”向21世纪进军北京景山学校崔孟明,范禄燕邓小平同志1983年国庆节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指明了新的历
本报告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论述了计算机产业在全球和中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北京市和中关村计算机产业的现状。利用产业链理论重点分析了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