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适应证及疗效探讨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依据影像学评价标准及颈前路手术减压方式的选择探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具有完整资料的175例行颈前路手术的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行融合手术145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30例.依据术前影像学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不同手术:(1)椎间隙减压融合术;(2)游离型椎间盘突出超过相邻椎体后缘高度1/2者,先通过椎间隙摘除游离的间盘组织碎块,再通过椎体次全切除确认是否将游离的间盘组织碎块完全摘除;(3)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4)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单节段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按融合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分组,比较两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统计并分析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运动范围.结果 单纯椎间盘突出、轻度椎间盘钙化、椎体后缘有较小骨赘形成的颈椎病可以通过椎间隙达到彻底减压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椎体后缘有巨大骨赘形成、严重椎间盘钙化、相应椎间隙严重狭窄或融合、后纵韧带骨化、广泛的椎管狭窄需行椎体次全切除才能达到彻底减压.JOA评分平均改善率:融合术者为66.05%,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者为6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椎间盘置换节段术后1、3、6、12个月运动范围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只要能通过前路椎间隙达到彻底减压就可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近期手术疗效均良好,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使置换节段的运动范围得到保留.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体脂分布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9例冠心病患者,用MSCT评估心外膜脂肪体积(EFV)、腹部总脂肪体积(TFV)、内脏脂肪体积(VFV)、皮下脂肪体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置钉附加横连短节段钉棒固定的稳定性.方法:5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L5)制备成L3椎体爆裂骨折模型,依次进行单纯经伤椎和上下相邻椎体椎弓
目的 比较研究用于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同直径双主钉的髓内和髓外设计的两种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5至2008年同期进行的两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均为AO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第一部分实验2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n=4):GAT-
The morphotectonic features and their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Southwest Indian Ridge(SWIR)are discussed on the base of the high-resolution full-coverage bathym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iASPP, an 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poptosis-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ASPP) family, has been found to be up-regulated in various h
Sarcoidosis is a systemic granulomatous disease of unknown cause. It commonly affects young to middle-aged adults and frequently presents with bilateral hilar l
目的 介绍1例术后颅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成功治疗经验并文献复习.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细菌培养确诊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结果 联合鞘内和静脉注射多
对13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的磁共振影像(MRI)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显示,13例中10例见胰腺弥漫性肿大、3例局限性肿大.13例平扫病变区均为T2WI稍高、T1WI低信号,1l例
目的 寻找食管、贲门部间质瘤和平滑肌瘤EUS图像的差别.方法 选取经免疫组化确诊的食管、贲门部间质瘤13例和平滑肌瘤11例的EUS图像,利用计算机分析病变处和黏膜下层图像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