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替尼治疗4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来源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tiedaoxue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和评价苏尼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7年来收治我院的46例CML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统计其完全缓解(CR)率、生存期及影响因素。结果完全缓解35例,占总病例数的76.09%;部分缓解7例,占15.22%;未缓解4例,占8.69%。统计至2010年12月,五年存活26例,五年生存率56.52%。结论苏尼替尼是早期治疗CML的有效手段,能较为明显的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过程中仍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密切配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及二者对评估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72例临床疑是
采用表面无敏化、无活化的化学镀铜法对石墨烯进行表面镀铜,并通过微波烧结法(烧结温度为1000℃)制备石墨烯(GNPs)/Ti6Al4V、石墨烯(GNPs)-Cu/Ti6Al4V复合材料,探讨石墨烯表面镀铜
以6063铝合金薄壁梁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准静态轴向加载的方式,借助WAW-E600型微控万能试验机,探明诱导孔结构对铝合金薄壁梁压缩变形行为与吸能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单
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计划活动,推行至今已有17年历史了。到目前为止已迎来了近百位蜚声国际的学者。2010年10月28日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蒋震剧院举行2010年度杰出中国访
采用正交试验及其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数(LSD)法研究新型Al-Cu-Li-Ag-Mg-Zr-Ce合金的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工艺,并采用电导率、SEM、EDX、TEM等测试手段对合金热处理过程中组织
POCT含义是现场保健检验,它实现了快速反馈(STAT)直接提高了临床诊断效率和急救成功率。POCT在急救乃至医院中的应用和管理,坚持质量是关键。加强网络化管理和人员培训,有助
一六矿床是粤北钨锡多金属矿床中一个重要的钨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宝山、一六两期岩体的岩性均为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过铝质、富钾和钙碱性等相似特征,为分异的S型花岗岩。
目的比较四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差异性。方法对3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分别采用测序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恒温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进行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检测。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冲蚀试验机等手段研究高温及氧化对超音速喷涂WC-10Co4Cr涂层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结合强度、耐磨性能、
针对高温镁熔液中氢气泡析出过程的可监控性难问题,利用建立的镁熔液氢气泡析出动力学模型分析多个因素对气泡析出动态变化的影响。采用传统的单因素法,设定不同初始半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