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宫颈癌初诊及随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CT在宫颈癌初诊及随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3月接诊的74例宫颈病变患者的CT扫描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0例疑似宫颈癌者归为初诊组,接受CT初诊。将34例接受过手术、放疗或(和)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归为随访组,接受CT扫描。结果:初诊组CT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80.56%、77.5%、50.00%。随访组CT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100.00%、70.59%、54.55%,其敏感度较初诊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组中有13例患者出现肿瘤残余、复发、转移,其中小淋巴结转移共4例,远处转移共5例。结论:CT扫描在宫颈癌初诊和随访中有较高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对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CT扫描;宫颈癌;初诊;随访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多集中在35~55岁女性人群中。其中原位癌多发展生在30~35岁女性中,而浸润癌则多发生在45~55岁女性中。关于宫颈癌的病因仍在研究中,目前认为可能与性生活紊乱、早孕以及通过性交进行传染的部分人类病毒(如乳头瘤病毒、胞疹病毒Ⅱ型、巨细胞病毒等)有关[1]。患者在患病早期通常不会出现明显体征及症状,颈管型病变患者的宫颈外观较正常,因而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宫颈癌的明确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随访期对淋巴结的情况进行监测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以了解CT在宫颈癌初诊及随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目的,展开研究,经数据整理和分析,现已形成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2年12月-2014年2月接诊的74例宫颈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年龄28岁~68岁,平均年龄(47.2±3.1)岁。将40例疑似宫颈癌者归为初诊组,34例接受过手术、放疗或(和)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归为随访组。
  1.2方法
  CT检查方法:使用SomatomHIQ扫描仪进行扫描,层间距为5mm~10mm。患者取仰卧位,双臂置于身体两侧,摒住呼吸。从耻骨联合下缘向上至宫体完成扫描,部分患者行全腹扫描。扫描参数:120kV,300mA,矩阵:512×512。对增强扫描者使用非离型对比剂,注射量为1~1.5ml/kg,注射速度为3.5~4.0ml/s。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宫颈边缘情况、肿瘤大小、宫腔有无积液等情况。按临床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标准对宫颈癌进行分期[2]。
  1.4统计学分析
  为保证科学性,数据的收集及分析均由专业人员操作,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7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使用SPSS14.0软件包对得出的清洁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t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初诊组术前CT扫描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详见表1。40例宫颈癌患者共有2例原位癌,2例腺鳞癌,1例透明细胞癌,28例鳞癌,2例子宫内膜癌,5例宫颈慢性炎性反应。
  表1 40例疑似宫颈癌者的术前CT检查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n)
  注:CT检查敏感度为80.56%(29/36),特异度为50.00%(2/4),准确度为77.5%(31/40)。
  2.2随访组CT检查与综合评判良恶性结果详见表2。其中12例患者出现肿瘤残余、复发、转移,其中小淋巴结转移共4例,远处转移共5例。按临床国际妇产科协会分期标准进行分期:Ⅰa期共计3例,Ⅰb期共计7例,Ⅱa期共计8例,Ⅱb期共计12例,Ⅲa期共计2例,Ⅲb期共计2例。
  表2 随访组CT检查结果与综合评判结果(n)
  注:CT检查敏感度为100.00%(12/12),特异度为54.55%(6/22),准确度为70.59%(18/34)。本组敏感度与随访组敏感度对比,χ2=20.94(P=0.0000)。
  2.3宫颈癌在CT中的表现。本次研究共74例宫颈癌患者。宫颈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肿瘤直径(2.6~6.4)cm,平均(4.2±0.8)cm。宫颈边缘模糊或不规则共13例,宫旁软组织肿块共13例,宫腔积液共14例,输尿管旁密度增高或模糊共7例,不规则索条或梨状肌或肿块蔓延至闭孔肌共8例,盆腔淋巴结肿大共16例,直肠或膀胱受侵共3例。
  3讨论
  宫颈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病情加重会出现不同症状。阴道流血:早期主要是接触性的出血,中晚期则呈不规则阴道流血。年轻患者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老年患者表现为绝经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3]。阴道排液:液体为血性或白色,呈米泔样或水样,部分患者阴道排液有腥臭。晚期则表现为米汤样,或表现为脓性恶臭白带。晚期因癌灶累及范围不同可出现尿急、尿频、下肢肿痛、尿毒症、肾盂积水、贫血等症状[4]。CT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较高,成为宫颈癌的主流诊断方法。
  由表1和表2可知:CT在术前的检查敏感度为80.56%,特异度为50.00%,准确度为77.5%。对接受过手术、放疗或(和)化疗的宫颈癌患者的检查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54.55%,准确度为70.59%。CT扫描诊断宫劲癌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本次研究发现CT对宫颈癌初诊患者的检查敏感度比对正在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的检查敏感度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本次研究研究结果可知:CT能对患者的肿瘤情况进行监测,有助于对宫颈癌进行准确分期。CT扫描中宫颈患者均出现宫颈增大。肿瘤直径平均(4.2±0.8)cm。主要的CT 表现有宫颈边缘模糊或不规则、宫旁软组织肿块、宫腔积液、输尿管旁密度增高或模糊、盆腔淋巴结肿大、直肠或膀胱受侵等[5]。通过本次研究得出CT诊断有以下要点:①可通过快速注射对比剂行增强扫描,从而使宫颈强化比宫体低,以达到提升宫颈结构显示清晰度的目的[6]。②膀胱憋尿可增加膀胱充盈度,对增强CT扫描有利。③准确的宫颈癌分期对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检测可推断病情的发展情况[7]。
  综上所述,CT扫描在宫颈癌初诊和随访中有较高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通过CT可了解宫颈的边缘情况、肿瘤大小、转移情况等,从而对病情进行监测,对确诊后及术后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翟亚楠,郭顺林,周怀琪等.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系统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1):23-26.
  [2] 谢忠伟.CT及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7):71-72,73.
  [3] 晏俊芳,于浪,孙玉亮等.以CT图像为基础的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5):377-381.
  [4] 钱跃龙.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9):1209-1211.
  [5] 姚铭,刘桂锋,王永亮等.多排螺旋CT对宫颈癌影像诊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69-2170.
  [6] 余莹莹.CT及MRI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4,25(4):541-543.
  [7] 李永容,杨雪梅,张奇志等.CT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中的价值[J].四川医学,2013,34(7):1090-109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分析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与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3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及37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双侧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显著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药物显著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中线移位大于5mm显著低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在的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总结血液透析室的存在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落实到实处。结果:在对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并落实严密的感控措施,有效的控制肝炎病毒感染的传播,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医务人员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关键词:血液透析 肝炎病毒 护理  
期刊
摘要:“Cocktail”鸡尾酒探针药物法是一种给予两种或多种的探针药物的方法。“Cocktail”探针药物法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评价药物对CYP450酶活性影响的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其在人体和动物中CYP450酶应用,了解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Cocktail;探针药物法;动物模型;  探针药物法即某些经细胞色素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来我院体查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GE螺旋CT后处理软件与灌注成像技术,对比分析两组CT灌注成像信息。结果:在主动脉、门静脉、肝脏组织及脾脏组织TDC达峰时间上,实验组依次为(20.02±2.37)s、(37.91±3.10)s、(62.0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彩超在各类急性腹痛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7例急性腹痛患者采用腹部、浅表和腔内探头进行扫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及总结。结果:357例急性腹痛患者中经急诊彩超确诊的为322例,急诊彩超与临床的符合率为90%。结论:彩超诊断急性腹痛,具有无创性、简便快捷的特点及较高的符合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急性腹痛;彩超;应用价值  急性腹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其中48例采用硬脊膜外麻醉,2例因其他原因采用气管内麻醉,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中膀胱痉挛占24%,切口感染占12%,尿道外口狭窄与应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整体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92例脑动脉瘤破裂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为基础将其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再次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致残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
期刊
摘 要:血药浓度与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常规多点采血监测不能完全反应患者体内血药浓度变化,也使局限了个体化给药的发展。如何利用已有的条件获得病人的药动学参数并预测血药浓度是个体化用药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三种常见的血药浓度预测模型,生理药动学模型,群体药动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  关键词:血药浓度;预测;模型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化用药。所谓个体化用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煤工尘肺高千伏(HKV)胸片和DR胸片诊断、检出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煤工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0例,HKV诊断与检查),B组(50例,DR诊断与检查),对两组患者诊断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患者胸片诊断结果确诊率、胸片总体密集度及肺区密集度、胸片质量优片率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胸片各项诊断及检查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瑞芬太尼与芬尼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影响情况。方法 :将在本院行麻醉手术的48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麻醉诱导维持过程中瑞芬太尼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明显比芬太尼组稳定,P<0.05;麻醉后两组血糖、皮质醇均明显上升,但瑞芬太尼组上升值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麻醉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