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内部信,其实都是公开信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hua511352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纠纷让万科近日成为舆论的中心点。6月27日,也就是宝能系提出有关罢免全体董事和股东代表监事议案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万科员工收到了以“事业合伙人大会执行委员会”名义发出的题为《同心者同路》的内部信。
  这封信主要针对宝能系提出的“内部人控制”的质疑做出解释,说明了公司各方面业务受到的影响,并号召员工不惧压力,“齐心协力走下去”。不过内部信中并没有透露管理层打算采取什么措施—这不难理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已经让内部信变成了“公开信”,而上市公司要遵循关于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同时又不能把底牌透露给交易对手,这决定了内部信并不会有一般人所期待的“干货”。
  但另一方面,过去几个月里,万科和宝能、华润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各方分歧已经彻底公开的情况下,万科员工难免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管理层在此时发出内部信,一方面是鼓舞员工,另一方面也是对宝能罢免提议的回应。
  内部信最初是作为公司管理层和员工沟通的一种渠道。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商Kelly Services中国区总经理李兆龙介绍说,内部信在国外大公司非常普遍,因为相对来说,国外公司的等级观念没那么强烈,氛围更平等。“尤其是当公司组织架构越来越庞大的时候,高管如果还要通过行政层级层层下达重要的战略信息,效率就太低了。”减少沟通成本、提升效率是内部信越来越常被使用的原因。
  除此之外,CEO直接和员工沟通的另一个好处是能避免误解。“同一个事情的发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内部信的作用就是保证在公司内部对一件事能保持一个统一的理解。”李兆龙说,他自己也会写内部信,并且非常注意用词,避免产生歧义。
  不过在当下,内部信显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CEO都喜欢发内部信,曾任美世咨询大中华区合伙人、现为独立企业咨询顾问的韦玮认为,内部信已经被企业当做对外宣传的媒介渠道在使用,是一种公关策略。比如万科这次的内部信,除了鼓舞员工,它还起到了向竞争对手、谈判方、以及中小股东喊话的作用。
  到底CEO会在哪些时候发内部信?他们想要在里面透露哪些信息?作为公司人如何更好地理解CEO的内部信?《第一财经周刊》通过对比boss们的内部信以及采访相关领域的专家,做了一些总结。



  CEO大多选在哪些时间点发内部信?
  年初年末的工作总结和展望
  绝大多数的公司都会在这个时间点发内部信,它既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新一年公司发展的展望。让我们来看看一家汽车公司的高层会在内部信中提到哪些内容。他们往往先分享销售数据: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如何、公司在行业中处于什么位置;过去一年发生了哪些行业大事件;最后,一定会有对于明年工作的期望,以及对于公司员工的激励。
  人事、组织架构调整时需要一封内部说明信
  人事和组织架构的变化往往是公司转型或是战略重点转移的标志,所以不论是引进重要人才或是核心高管离职等重大人事变动,抑或是公司部门重组、汇报机制发生了变化,企业都倾向于通过内部信告知员工。以5月18日雷军在小米发出的内部信为例,他宣布了“任命周光平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手机前沿技术研究”以及“手机研发和供应链管理团队改向雷军直接汇报”,这其实是表明两部分业务的重要性在小米内部有所提升,是未来公司会重点关注和投入的方向。
  对公司而言的一些关键节点
  以互联网公司为例,因为处在行业变化快、竞争压力大的环境里,所以经常会有各种事件发生,比如项目融资成功、兼并其他公司,或者业务萎缩以致被兼并、倒闭等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时间点上,公司人都有可能收到来自高层的内部信—尽管你可能已经获悉这些重大信息了,但CEO的内部信还是有鼓舞人心、安抚等作用,并且更直接。
  除了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间节点,CEO还会在企业关键的发展阶段写信给员工。比如陌陌的CEO唐岩在最近的一封内部信中,介绍了陌陌新拟的企业文化slogan“独立思考,不唯上”,并且分享了为什么要制定它,以及他本人对slogan的理解。“这封信更多是给一些入职不久的员工看的,他们可能会受到之前工作经历的影响,重新强调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鼓励他们打破过去的框架,去尝试一些新鲜的创意,同时也让他们快速了解陌陌是怎样的一个公司氛围。”初创期就加入陌陌的资深员工韩忆解释道。
  危机事件发生时
  当公司遇到重大的舆论、公众危机时,很多CEO都会站出来对员工“发声”,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魏则西事件”之后所写的内部信就是一例。
  另外,哪怕不是自己公司的事件,而是与竞争对手相关,但足以影响行业格局变化时,CEO也可能会借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应对措施。比如滴滴获得苹果10亿美元战略投资后,易到CEO周航就发了内部信,说自己受到“震动和压力”,并试图从整个出行服务平台生意广阔、前景好的角度带动员工更正面地理解这个行业大事件。
  内部信都有哪些“深意”?
  这件事为什么发生?
  如果要理解内部信背后的深意,不应该单单看某一封信,而是要对比这家公司过去所发的信来看有什么变化。
  对比雷军前两年所发的内部信,你会发现在今年5月发布的信件中,他的措辞和传递出的心态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之前更多是在回顾小米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总结壁垒,以及探讨怎样保持优势等等,情绪更激昂、鼓舞员工“再接再厉”的成分居多。
  那为什么最近的内部信会有这种变化,以及为何会有这些人事变动?不妨看看这封信发出的时间点,在这之前一个月,IDC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数据显示,华为、OPPO、vivo的出货量仅次于三星和苹果,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快速增长—这些对于小米来说都是压力。毫无疑问,如果小米还是只依靠早期的粉丝口碑营销,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增长瓶颈。这也是促使雷军决定提升小米手机基础技术研发能力及供应链能力的原因所在。   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同样是战略合作,2014年京东收购腾讯旗下电商业务时,是由刘强东在深圳发出内部信,而今年6月20日与沃尔玛的合作宣布时,则是以京东商城,即公司作为主体来发信。
  这并不是说京东和沃尔玛旗下的“1号店”的合作不够重要,而是相较之下,在2014年的那个时间点,能获得腾讯入口优势的加持,并消除一个竞争对手,对彼时的京东而言更为重要、迫切。所以,刘强东的信中也特别感谢了负责谈判的团队“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的努力”,强调谈判任务之艰巨。而这次,与沃尔玛的谈判细节并没有在内部信中体现,通篇都是以一个非常官方的口吻去描述此次合作,是因为1号店的运营最终仍会由沃尔玛来运作。
  汽车之家在主要股东、管理层变更之后,新任CEO陆敏在发出的内部信里,表示会“维护好全体员工、用户及公司各方面客户的利益”,且“未来的发展战略,仍是按照既定的目标、方向、政策不变,再上一个台阶”。通常公司在发生这样重大的变动时,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公司战略会否发生大的转向、这是否会影响到我所负责的业务规划以及我的客户、我会不会被裁员等。陆敏此时的这封信实质也是初步解答了员工的这几个疑问。
  公司打算怎样做?作为员工的我应该怎么做?
  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的几封内部信记录了公司在不同关键时间点做出的战略选择。2015年6月2日,他给员工发信,宣布去哪儿于当天正式拒绝了来自携程的收购要约。对于一家上市且员工持股的公司,CEO有责任解释清楚拒绝收购的原因,因为这关系到员工利益。同时,庄辰超非常明确地表达出“去哪儿将是在线旅游市场的最终领导者”的强烈信心,原因在于去哪儿“建立的是行业最持久的竞争壁垒”。
  2015年正是互联网公司的合并之年,5月携程刚收购了艺龙,可以想象,对于公司是否最终也会被携程收购,去哪儿员工在当时应该也是有不少担心的。CEO的这封信一出来,对团队是一个正向的激励。
  不过,去哪儿终究还是没能敌过资本的力量。10月,因为百度将持有的绝大多数去哪儿的股份出售给携程,携程还是曲线成为去哪儿的最大机构股东。这一消息公开时,庄辰超主要谈的是公司打算如何保障全体员工的利益,包括对员工持有的股份及期权如何处理的问题。很显然在这个时间点再大谈企业今后的战略意义不大,围绕员工最关心的利益补偿,主动做出回应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涉及到公司之间的兼并等问题时,CEO通常会在内部信中提出对员工的期望,而这些内容也可以看作是员工未来工作的指导方向。以2014年京东收购腾讯旗下电商业务时两方CEO发出的内部信为例,刘强东作为接受方,强调京东团队成员要包容、信任和融洽合作,而对于腾讯电商的员工—实质上是被剥离掉的这部分人员,马化腾则在信中希望他们“与京东密切配合、紧密衔接”,以及“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和更大的平台上,服务更多的用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怎么理解公司未来的愿景和方向?
  蘑菇街和美丽说合并的时候,因美丽说原CEO徐易容离任,美丽说相当于被兼并了,所以徐易容在信中主要提及要收集员工的反馈、照顾好员工利益,蘑菇街CEO陈琪的信则更多是饱含激情地描绘未来的业务愿景:“无论时尚媒体行业,还是女性电商行业,尚有战力的前辈已所剩无几。而我方战团,拥有两千人优秀团队、上亿活跃女性用户、几十亿可用现金,业务已横跨时尚媒体、社交、电商、广告、经纪、金融等领域,一个为女性提供包围式时尚服务的新集团已初具雏形。”信件的内容反映了公司CEO对整个行业环境、竞争格局的认识,以及未来的目标。
  内部信里也能窥到一些boss的价值观
  虽然CEO的内部信大多会经过公关等部门的润色再发出来,但你仍然可以透过信看出一些boss本人的性格和行事作风。比如,在魏则西事件后,李彦宏发出了题为《勿忘初心 不负梦想》的内部信,从标题能看出,相比对事件本身的反省,他更强调未来百度的变化。
  当时百度正遭遇严重的舆论危机,但在李彦宏的笔下,他感受到的是“很多每天都在使用百度的用户不再热爱我们,为什么我们不再为自己的产品感到骄傲了”,而且并没有就“百度做错了”做出明确的道歉或是反省。这封所谓的内部信随后被公开,李彦宏也被普遍认为是在回避责任,公众对百度的质疑和负面评价反而更多了。
其他文献
去年,腾讯的收入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但最近这家公司却在高调庆祝自己的数字音乐专辑总销售额突破1亿元。  过去十几年,把数字音乐卖出去在国内一直是个难度极高的事情。在某些公司的推动下,数字音乐免费几乎已经成了“常识”。  从这个角度看,数字音乐专辑销售额能够达到1亿元,的确是个值得庆祝的事情。根据腾讯7月发布的数据,过去的18个月内,QQ音乐数字专辑累计销售2000万张,总销售额突破1亿元,其中
期刊
7月2日,英国女王出席了苏格兰议会第五届大会开幕,并发表了脱欧公投后的首次公开讲话。英国脱欧公投后,苏格兰要求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这番讲话虽然没直接涉及政治,但包含了不少弦外之音。“苏格兰议会的成员们,今天正是心怀希望与乐观精神的良好时机。  “17年以来,苏格兰议会已经变得日趋成熟和能力出众。当然,我们身处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应对,大事件和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展开;要一直保持镇定从容
期刊
最近几天,即便是一些平时不太玩游戏的人,似乎也迷上了一款名叫Pokémon GO的AR(增强现实)游戏。这款于北京时间7月6日发布、围绕任天堂的人气IP“口袋妖怪”开发的新游戏,目前虽然只在澳大利亚与美国市场发布,但发布当天就升至美国App Store的iPhone免费App下载量首位与iPhone App销售额首位。  Pokémon GO的游戏规则并不复杂,通过地理位置定位与AR结合,你可以捕
期刊
这是早就定下来的约会。晚上七点半,在北京一家高级西餐厅的包间里,5男5女根据性别错落地坐在大桌子的两侧。坐在靠门位置的吴东林是组织者,人一到齐,他便敦促大家分别自我介绍,想让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在传递餐具和酒杯的过程中,交谈终于开始了。吴东林殷勤地把生蚝分给坐在两边的女士,顺带聊了聊各自的职业。一个小时后,他在餐桌上把话题自然地引到促成这次聚会的社交App—INVITE上,从它的logo设计灵感
期刊
如果你不知道Peter Diamandis是谁,没关系,你可以把他想成另一个伊隆·马斯克。他们都对太空有兴趣,也都为此做了点事。不同的是,马斯克的SpaceX是他庞大的太空生意计划,而医学博士Peter Diamandis想通过非营利组织XPRIZE鼓励人们探索太空,后来他又开始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XPRIZE的总部设在洛杉矶,在印度等其他地区有办公室。简单来说,它由不同的大奖赛(prize)
期刊
“西班牙队被淘汰了。”尽管没有一场不落地熬夜看球,也不太关注体育赛事,刘春利依然能够准确地说出欧洲杯的近期战况—他的依据是,地铁4号线西单站上西班牙的铭牌“消失”了。  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自6月11日欧洲杯打响,几乎一夜之间,这条地铁线路上的24个地铁站分别被贴上了参赛的24支球队的铭牌,比如:西单站对应西班牙,而北京南站的站名上方多了意大利队。  这是地铁4号线的运营商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期刊
这件事儿说起来真是有些尴尬。上周末,Twitter现任CEO杰克·多西的Twitter账户突然“变脸”:先是发布了几个无关痛痒的视频,接着出现一段话:“Hey, it’s OurMine, we are testing your security.”  这不是一次单独事件。6月初,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Google CEO桑达尔·皮查伊的Twitter账户相继被盗,场景和多西遇到
期刊
一个你可能从没听说过的,在云南举办的COART艺术现场,从2012年开始,已经办到第七届了。如果说这个艺术节还有点名气,那主要还是靠着李亚鹏的明星光环。  在退出演艺圈、涉足房地产生意的李亚鹏的主导下,前6届COART艺术现场都在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举办,依靠王菲、王学兵、谭维维这些明星的参与,以及与尤伦斯艺术机构的合作,在当地已经有了一些影响力。尽管商业赞助很少,COART还是在3年间办了6届,免
期刊
去年7月,定制衬衫品牌量品的创始人虞黎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做了一个试验。他请身边的44个同学、朋友吃了一顿饭,请求每个人给他399元,然后为这些朋友每人定制一件衬衫。  虞黎达有做定制衬衫的想法,但对市场需求并不是很确定。当时他的产品没有包装也没有品牌名称,但8月他又接到了48件衬衫的新订单。这48件衬衫有第一批朋友来回购的,还有推荐给他们的朋友来买的。“在没有任何品牌和宣传的情况下,消费者拿到一件
期刊
当你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英国人可能已经完成了投票,也决定了他们是否还要留在欧盟。我认为,这场被称作“英国脱欧”(Brexit)的事件核心,与全球的创业者都相关。  这次公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关乎风险、机遇和对消极面的平衡—创业者早晚都要面对这些问题。  我50年前开始从商,在那之后,我创立了很多家公司。从无到有地创造一个东西,并且将它变成一家欣欣向荣的企业,同时还能在向新行业进军的路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