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安奈德联合异维A酸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对比观察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dma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王继湖,周英芹,徐扣凤,廖素红
  
  2003年6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异维A酸胶丸治疗囊肿性痤疮患者,并与口服异维A酸治疗作为对照,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囊肿性痤疮患者均来自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6-33岁,平均为23.5岁,病程6个月~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7-34岁,平均为22岁,病程6个月-3.5年。所有病例均为选择后皮疹触之柔软、有囊性感,且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效果不好的患者,皮损表面无白头,但有少量黑头,遗留色素沉着或炎性红斑,囊肿直径0.5-1.0cm,分布于面、颈、前胸等部位,以面部最多。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囊肿常规消毒,选用7号针头的注射器,从囊肿下方边缘刺破皮肤,轻轻挤压抽吸使囊内带血的胶冻状脓液流出,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反复多次挤压抽吸直至无脓性分泌物为止,再用庆大霉素液冲洗囊腔2次,然后用曲安奈德+2%利多卡因(比例为1:1)局部多点注射,使皮疹充盈变白,然后加压5min,间隔15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曲安奈德使用总量不超过40mg,每30天复诊一次,未愈者重复治疗,最多治疗4次。同时内服异维A酸,10mg/次,3次/天,连服4周后改为2次/天;对照组内服异维A酸,10mg/次,3次/天,连服4周后改为2次/天,疗程为4个月。治疗期间不用任何内服及外用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囊肿消失,无囊状感,无硬块;有效:囊肿大部分消失,停止用药后仍有小囊肿出现;无效:经过2~4次治疗后囊肿无明显变化。有效率以治愈+有效计。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治愈率为76.67%(23/30),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治愈率为36.67%(11/30),有效率为93.34%(28/30),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X2=8.34,ρ<0.01),有效率无差异(X2=2.07,ρ>0.05)。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30例,每月观察1次,6个月后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内服异维A酸在3~7天后出现口干舌燥,4~6周后伴有皮肤脱屑、干燥,减量后症状减轻,继续治疗。对照组无效2例,经曲安奈德局部注射2次后症状明显改善。
  
  3 讨论
  
  曲安奈德为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与成纤维细胞胞浆内的特异性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内,通过调节糖皮质激素应答基因的表达,改变成纤维细胞合成一些功能性蛋白质的水平,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的合成,可阻止瘢痕的形成,具有抗炎、促进组织溶解吸收的作用。异维A酸又名13-顺维A酸,是目前治疗结节囊肿性痤疮的常用药物,能缩小皮脂腺组织,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分泌,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和炎症反应,减少毛囊皮脂腺管部的角化过度等。采用口服异维A酸,0.5mg/kg/天,其副作用相对较少,患者能够耐受,病情好转后减量,疗程一般应达2-6个月,可减少复发及延长复发时间。另异维A酸有致畸作用,育龄妇女服药期间及停药后半年内应避孕。
  治疗中用7号针头沿囊肿下方刺破囊肿,挤压抽吸囊内容物,多次冲洗后,用曲安奈德和利多卡因多点注射,虽不能像手术那样将囊壁剥离,取得很好疗效,但异维A酸与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用药,患者无明显糖皮质激素副作用,且封闭次数最多4次,患者均能耐受,依从性好。我们认为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联合口服异维A酸不失为治疗囊肿性痤疮的有效方法之一。
  
  [收稿日期]2006-09-11 [修回日期]2006-12-06
  编辑/李阳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作者:王少华,王燕华,吕建萍,李记森,王伟精    眼睑分裂痣是发生在眼睑皮肤上相对少见的一种色素痣。治疗方法颇多,临床上多需手术,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我们自1993年以来治疗眼睑分裂痣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5例,女10例。年龄为15~25岁,仅累及上下睑外1/3者4例,中外2/3者8例,上下睑大部分者3例。最小病变(闭眼时总面积)
期刊
作者:曾永红,王晓波,陆伟,孙应明,丁加根  [摘要]目的:对面横裂的传统手术方法加以改进,使口角形态更为自然、上下唇运动协调,减少口角溃烂,并使颊部丰满。方法:改变两种传统方法直接缝合口角的方式,而以三角形返折瓣形成新口角;尽量保留颊部软组织,行肌功能修整,恢复口轮匝肌环形结构;颊部皮肤以“Z”瓣交叉,避免瘢痕直线收缩和组织菲薄的凹陷性畸形。结果:以此方法进行的8例手术,术后无一例出现口角炎和溃
期刊
作者:隋继强,韩岩,吴红,郑岩,易成刚,郭树忠  [摘]目的: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合bFGF、EGF的缓
期刊
作者:袁华,肖庆昌,吴小珍,贺葵阳,邹筠  [摘要]目的:探讨患儿腭裂手术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对1997~2005年间在我院治疗的1~12个月的354例唇腭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按年龄分四组分别对其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发音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354例患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1~3个月年龄组患儿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体重普遍增加;年龄组越大,术中出
期刊
作者:陶芸,赵亚南,王继华,张景波,肖鸿,刘红莉  [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 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天后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IGF-1R抗体或生理盐水,连续7天,观察1个月。分别对瘢痕增生指数(hypertrophicindex,HI)、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一定剂量IGF-1R抗体组HI值、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中远期修复效果。方法:对我科1995年7月-2005年3月具有完整病历记载并能正常复诊的312例(394件)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3年以上成功率为96.2%,5年以上成功率为92.9%,牙龈炎症、松动脱落、瓷崩是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失败的3种主要表现。结论:为确保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中远期疗效,应从适应证的选择、固
期刊
2000年1月~2006年9月,我们采用局部注射治疗腋臭患者96例,并与传统手术切除方法相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96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0例,女56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1.5年,年龄16-40岁,平均为26.7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ρ
期刊
作者:黎冻,周翔,莫海雁,韦洁  [摘要]目的:观察1320nm Nd:YAG激光治疗面颈部皱纹临床效果。方法:采用1320nm Nd:YAG激光对面颈部皱纹进行治疗,每5~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间隔时间3~4周,随后建议每6-12个月维持治疗1次,患者和医生共同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65例患者,其中满意55例,满意率84.6%,有效率100%。结论:1320nm Nd:YAG激光治疗面颈部皱纹安全
期刊
邢 新 男,安徽人,医学博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优秀学科带头人。从事整形美容外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在烧伤晚期畸形整复、难治性创面修复、瘢痕畸形矫正、两性畸形诊治及性器官再造、体表肿瘤手术治疗、眼袋整复及其并发症处理、面部除皱、鼻尖整形、乳头内陷矫正等整形美容手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一些独到之处。获国家自然科
期刊
作者:刘新强,李正明,曹奕,范存晖,刘珺,陈杰  [摘要]目的:研究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及所带来的美学的影响。方法:选正畸临床非拔牙病例和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病例各64例,分别对其矫治前和矫治后模型下颌尖牙间和上颌尖牙问的牙弓宽度进行测量,测量点为尖牙牙根齿槽部之最突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两组病例的下颌及上颌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ρ>0.05)。矫治后,非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