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理专业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经济地理学”为例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分课堂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为目的一种全新课堂教学模式。高校地理专业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以地理思维、地理素养和家国情怀为课程目标,紧扣地理学科专业“三性”特点,以课程教学的“四对分”“三学习”为抓手,建立起基于“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和“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合作共进”的全新课程教学模式,以“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
其他文献
从来“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用以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①.但今日“客家山歌的原生态传播场依旧存在;客家山歌的舞台态传播场不断推出\'新创作品\',形成\'新客家山歌\'”②.“新客家山歌”还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客家族群中广泛传播,体现出“一带一路”所倡议的“文化包容”.关注客家山歌在新时代的“新变化”不仅是音乐学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学研究课题,更是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民心相通”的国际关系学研究课题.
期刊
引言rn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Ⅱ,1825-1899)的《蓝色多瑙河》(“An der sch(o)nen,blauen Donau”,Op.314)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维也纳圆舞曲,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作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Vienna New Year\'s Concert,本文缩写为VNYC)的两首固定加演曲目之一,《蓝色多瑙河》每年通过电视与网络转播为全球乐迷所熟知,同时也成为了世界各地新年音乐会的常演曲目.如果在短时间内聆听多个不同乐团演绎的《蓝色多瑙河》
期刊
仪式音乐是在各种民俗礼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类型,我国当代的仪式音乐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逐步兴盛.新世纪以来,国际学术前沿成果使中国仪式音乐的研究视野得以不断拓展,尤以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为甚,在民间婚丧仪式、佛道仪式、萨满仪式及傩仪式等不同领域的仪式音乐个案研究成果日渐丰硕.近来,由孟凡玉于2020年12月出版的《民间仪式音乐与乡土社会秩序》(以下简称《秩序》)一书,是中国仪式音乐研究领域的又一全新力作.该著是作者立足多年仪式个案研究实践,结合中西历史文献与前人成果,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不仅深入剖析了民间仪
期刊
泰国东北部被称为“伊山”(Isan)地区,位于湄公河(Mahohong)西岸的呵叻高原(Korat Plateau),毗邻老挝、柬埔寨,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伊山”在梵语中便为“东北”,这里的居民大部分为佬族人,与毗邻的老挝人为同一族群,在传统文化上有很多的相似性.由于历史和政治背景、落后的经济以及与泰国其他地区文化差异性问题,这一地区的音乐文化曾长期受到其他地区的偏见和歧视.20世纪50年代,随着伊山人离开家乡到曼谷等大城市寻找工作,伊山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音乐形式麽蓝(Mo Lam)开始在曼谷出现和
期刊
【摘 要】国内学习日语即便是日语专业的高材生,能做到口语流畅的还是凤毛麟角。日语在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中排名第三位。在日语口语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大部分中国学生,都会遇到发音、敬语的使用等难题。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作者接触到的多数学生的口语能力总是难以提高,鉴于这样的现状论文以《综合日语》课为例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提高应用日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日语学习 口语能力
高职院校红色德育“目标—评价”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一般系统理论,利用红色资源建立红色德育体系的一般框架并着力就红色德育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输入—输出”分析。输入的信息与社会环境相联系;输出的效果通过红色德育评价而被认识。红色德育评价引起社会环境的反馈,使社会环境产生新的输入;为了适应新的输入,系统又产生新的红色德育目标进行输出。如此循环往复,不停地运行发展。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高等教育评价虽具有相关规定,但是法律确定的评价没有实现管办评分离、法律没有对民间机构的评价进行规范、法律对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缺乏具体规定。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制度设计,提出构建高校自我评价法律体系、政府行政评价法律体系、第三方评价法律体系。
抗战时期,中山大学辗转迁至粤北坪石,一批知识分子在此教学,为华南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延续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尊称为“坪石先师”。王亚南先生是坪石先师的杰出代表。1940-1944年,他在中山大学任教,将救亡、治学、育人融于一身,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担当。坪石先师的精神和风范,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在关于扬琴的理论话语中,“扬琴现代作品”和“现代扬琴”是一个高频用词.其中的“扬琴现代作品”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扬琴音乐作品,准确的表达应是“现代扬琴作品”,即新音乐语境中的扬琴曲,以区别于传统扬琴曲,而不特指那种运用20世纪现代作曲技法创作的扬琴音乐作品.所谓“现代扬琴”,即那种既可承担传统扬琴功能,又可以演奏“扬琴现代作品”或参入其他类型乐曲演奏的扬琴,泛指新音乐语境中的扬琴艺术.无论是哪种表述,都强调了扬琴的现代意义,都与作为新音乐的扬琴曲相关,并最终指向同一个理论范畴——“扬琴的现代转型”.
期刊
高校资助育人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新时代背景下,资助育人工作应以“精准”为导向,“精准”理念必须落实在资助工作的每个环节当中,才能保证资助育人效果的达成。进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创新实践,建立高校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必须做到:全员育人:齐抓共管,构建全员资助育人大格局;全程育人:重点突破,搭建全程育人平台;全方位育人:多管齐下,形成全方位领航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