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四皓”文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来源 :史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q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隐居在商山的四位贤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角里先生周术,他们报国忧民、淡泊名利,隐居时都已八十多岁,须眉皓白,世称“商山四皓”。“商山四皓”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后世敬仰,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通过撰文、竖碑、修庙、赋诗等形式颂扬“商山四皓”的功德,因此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四皓文化”。
其他文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其激进思想改造国人的观念。因此,当常燕生质疑其激进思想时,陈独秀抓住机会,企图一举在观念上“征服”常燕生。常燕生则在与陈独秀的思想论争过程中,逐渐接受陈独秀的激进思想,原本温和的文化观日益激进化。此后,在东西文化调和论的刺激下,常燕生激进的东西文化观日渐成熟,认为东西文明不是“地域之别”而是“古今之异”,并在批评胡适文化观的表述中得以系统阐明。然随时代的变迁以及自身认识的深入,常燕生激进的东西文化观有所调适,开始扬弃“东西文化”乃“古今之异”的观点而强调文化的“民族性”
唐代刘知畿所撰的《史通》(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是一部价值很高的史学理论名著,它在诸多方面为我国的史学批评开辟了道路,前人对它多有探讨与研究。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对本文所考察的问题有所涉及。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与补充。
宅基地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农村土地产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始终与农民个人的切身利益、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密切相关。集体化时代确立了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规范,宅基地制度在此时期得以形成、完善,其精髓更延绵至今,仍在产生着持久性影响。同时,集体化时代乡村中的宅基地实践可谓丰富多彩,该时期农民在宅基地实践中所“发明”的各种应对机制甚至延续至今日乡村的宅基地实践中。因此,对集体化时期中国农村宅基地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史学研究形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思想的多元,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领域的拓展,有目共睹。但遗憾的是,历史学家的研究活动,也似乎与这个变革着的社会越来越远,一些国内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较少听到历史学家的声音,这种局面使人产生深深的忧虑。而仔细想来,大概是历史学家自我边缘化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自己把学术研究变成了一种孤芳自赏,脱离了身在其中的社会场景。这组笔谈,发起关于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的讨论,希望当代历史学家以历史思辨的睿智参与当下社会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建
历史学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门关系着人、群体、民族、国家、人类之命运的学问。此即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是史学意义的根本所在。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历史流于说热闹故事,那就会成为文艺中的一科。说到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因立场、价值取向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定位和看法。对多元的取向,我们应当正视和平等相待。1989年我曾写过一篇《历史学要关注民族与人类的命运》(刊于当年的《求是》第2期),与当下相关的,着重说到了两点:一是“大力开展当代史研究”,其中提到:大力开展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研究大力开展
任卓宣(1896—1990),原名任启彰,笔名有"叶青"等。早年加入中共,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政策和理论。但在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叛共,逐步走上"理论反共"的道路,并成为国民党的重要理论家之一。当1949年国民党溃败,中共宣布国民党战犯之时,他即为战犯之一。后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在台仍坚持其反共立场而终其一生。总的来看,他是反对中国共产党革命运动的人物,因此在大陆被否定。但是,由于他早期在中共党内的活动和他后来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对他的研究,对于研究中共党史、国民党党史和中国近代革命史与近现代中国思想史,都是十分
北伐战争前,国民党在与北京政府的政权争夺中,不惜“借题发挥”国庆纪念日,不管是抵制抑或举行纪念,皆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考量,利用国庆纪念日这一政治节日作为工具和武器,与北京政府进行政权的争夺。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特别是在国民党试图建立全国性政权后,欲图运用国庆纪念日打造统治的正当性基础。国民党在取得全国性政权后,即将国庆日纳入到“革命纪念日”之列,将党与国放到同一框架内,进行党国一体化的制度性处理。国民党通过国庆纪念日强化其执政地位,表达其政治利益诉求,为政权建设提供统治合法性来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民为了维持生计打工。莫斯科省的农民打工问题具有代表性。省内13县农民打工去向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以在当地就职者为主,二是以到外地打工者为主,三是留在当地和前往外地者平分秋色。人数居高不下的就地打工者延缓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进程;农村居民点在经济方面已经超过了城市,但工厂工人却不是城市市民。这正与城市化初期的基本特征,即农村劳动力及其供养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且向城市集中的过程相悖。农民打工问题是理解俄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一个切人点。
中共成立后,在短短20多年内,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和阶级话语,对国民党的阶级属性曾经先后定性为“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地主买办阶级政党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地主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等。期间,国民党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经济政策没有什么变化,它的阶级属性应该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国民党对外国势力、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却在不断地变化,使近代中国的政局变化多端莫测。这些必然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判断,不得不多次对其阶级属性反复斟酌,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复杂方式。两
近代中国的乡村问题,主要是经济上的问题还是政治上的问题?如果是经济上的问题,就应该用发展经济的办法来解决;如果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就应该用政治的办法来解决。20世纪30-40年代,在国民党看来,农村问题主要是经济不发展问题,因而主张用“造产”的经济方式解决农村问题;在中共看来,农村问题主要是土地不平均问题,是地主和富农剥削农民的阶级问题、压迫问题,因而主张用斗争地主、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重新分配方式解决农村问题;国民党是一种温和的农村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