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内镜治疗小儿食管异物27例体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l1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小儿食管异物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小儿急诊病,异物多为小儿易触及到的硬币、玩具配件、纽扣、食物等.小儿多将这些小物体含在嘴中咀嚼,无意或有意将物体吞入,致使这些物体停留在食管狭窄处.

其他文献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基础,尤其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EST是运用最广泛最成功的内镜下技术.尽管如此,EST仍然有不少短期、长期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及乳头狭窄、胆管炎等[1].1983年,Staritz等[2]介绍了一项可以替代EST的新技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EST相比,EPBD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发生率明显降低.
胰腺占位性病变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并且毗邻血管,周围结构复杂,因此,其定性及定位诊断有时比较困难.超声内镜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更能直接、快速地获取胰腺组织以明确诊断,本研究旨在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行EUS-FNA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作一评价.
胆管良恶性狭窄的ERCP诊治; 一、胆管狭窄的ERCP诊断; 1.良性和恶性胆管狭窄在临床上一般均以梗阻性黄疸和(或)胆管炎为主要表现,通过血液检验和一线的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或MRCP等),通常可确立诊断。ERCP作为二线的检查手段,在对于上述检查仍不能确诊或已确诊需要介入治疗时使用,不建议单纯实施ERCP诊断。
我院2005年06月至2009年02月通过腹腔镜、胸腔镜联合胃镜、超声胃镜微创治疗33例巨大广基上消化道良性肿瘤,取得满意的疗效,现结果和初步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非清髓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内镜变化。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1例,均为皮质激素抵抗患者,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8~61岁,病程3~28年。病变在左半结肠4例,全结肠7例;重度10例、中度1例,均为活动期患者。用脐带血干细胞体外分离试剂盒,从60—120ml脐带血中提取CD34+、CD117+、CD133+、C—kit+、Sca-1+干细胞,总数〉1.0×10
营养支持是肠外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对13例高位肠外瘘患者进行了经鼻胃镜导丝引导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目的比较自发荧光内镜成像技术(AFI)模式下和标准白光技术(WL)模式下内镜对大肠息肉检出率的差异。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8月间纳入的562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A组在WL模式下进镜至盲肠后,用WL模式退镜检查至直肠,接着再次用WL模式进镜至盲肠,然后改用AFI模式退镜检查至直肠;B组退镜检查与A组顺序相反。在首次发现息肉时即取活检,以示标记,并记录下息肉的部位、大小及形态,
患者男,9岁.因腹痛、便血4 d入院.患者4 d前进食冷饮后出现腹痛,以脐周为主,为阵发性,不剧烈,无放射痛,无呕吐,半天后开始解鲜红色血便,1 d前出现呕吐胃内容物,为非喷射性,4 d以来每天解鲜血便约2~3次,每次量约100~200 g,腹痛无加剧或减轻,伴头晕、多汗,无发绀、流涕、咳嗽,无头痛、抽搐、晕厥,无鼻衄、牙龈出血等,精神食欲差,小便正常.
笔者最近见一病例和文献报道相似,但病因明显不同,报道如下。患者男,62岁,因腹部不适,偶有腹泻1个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体形中等,皮肤黏膜光滑,浅表淋巴不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无腹水等。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见一脐凹样隆起,横行走向,无明显充血,单个发生,
胆道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受者和提高移植肝存活率的主要原因,目前常见的胆道并发症主要有胆管狭窄、胆漏、胆管结石、胆管炎、乳头肌功能紊乱等.现对我院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内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疗效,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