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旱黄瓜生育特点及特征特性,对其在京津一带的秋冬季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培育适龄秧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保鲜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京津冀的黄瓜种植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旱黄瓜;秋冬茬;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2.04 .7;S6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19-01
旱黄瓜又称秋黄瓜,是华南系黄瓜及南亚系黄瓜在北方引种后的一系列适应性品种的总称。比水黄瓜(普通黄瓜)含水量小,不但口感脆甜、风味浓郁,而且营养丰富,是一个果、菜兼用的黄瓜品种。在东北地区、河北、京津、山东等省市均有栽培。由于销售价格高于水黄瓜1.0~2.0元/kg,使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现针对其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品种特性
旱黄瓜果实短圆筒或棒状,长度平均18~28 cm,果型指数在5以下,横径平均4~6 cm,果皮绿白色,有些耐老品种为黄棕色并伴有均匀的裂纹,刺少瘤稀,刺白色或褐色、黑色。不易老,果肉厚(1 cm以上),皮薄瓤大,种子腔常为三心室,瓜把短粗或无瓜把。植株喜湿热和短日照,因其茎蔓粗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对病毒病有一定的抗性;较耐旱和瘠薄、亦较耐低温寡照。一般主侧蔓均能结瓜,初花节位较高,以后2~3节有1花,雌花比率高。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由于现有黄瓜品种种类繁多,要注意选择主蔓长势强、侧枝分生能力强、早熟、丰产性好、节成性好、雌花着生节位低、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的品种,如龙源秀春、京研秋瓜、丰硕9号、绿宝、唐秋系列等优良品种。
2.2 整地施肥
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砂壤土,连续2~3年种植非瓜类作物的高效日光温室,开沟施肥,均匀撒入有机肥75 t/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深翻并疏松土壤,整细、耙平。
2.3 培育适龄秧苗
温汤浸种后在恒温箱中催芽36 h,待出芽率达到90%以后,即可播种在早已装好营养土的50穴育苗盘中育苗。由于播种时期是在7月底至8月初,苗期气温较高,移栽大苗易受强光照射而导致萎蔫,当长到2叶1心或3叶1心时,选壮苗进行定植,苗龄20~25 d;也可选择直播,及时间去病苗和小弱苗。冬季温室栽培黄瓜应起高床,畦宽1.2 m,垄高15~20 cm,宽70 cm,双行种植,行距40 cm,株距40 cm,栽植密度为3.75万~4.50万株/hm2,适当稀植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采取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法,垄面中央开高5 cm、宽10 cm的小浅沟铺设滴灌管带用。采用黑膜覆盖,以利后期的保温、保墒、除杂草,苗孔周围用土压严[1]。
2.4 田间管理
为了松土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移栽苗缓苗期过后即可开始进行中耕除草,结瓜后注意适当浅耕,防止伤到已经形成的根系。株高30 cm以上开始用尼龙绳绑蔓,以后定期缠蔓,要求北高南低、同一行高度要一致,以利于均匀采光。当植株长到架顶时,及时落蔓,手法要轻,打去中下部的病老叶和根部周围分生枝时,注意不要伤到上部嫩枝,以免引起病虫害入侵[2]。采光叶最少要保留20片以上,否则影响瓜秧正常生长。5叶以下不留果,看长势留根瓜,前期长势过旺的适当晚采坠秧,10月以后温度降低后,可适当早摘促进根系生长。前期高温注意遮阴通风,使用遮阳网和大开顶风口、揭开裙边等方法防止瓜秧徒长;后期低温注意防寒,可用草苫或棉被进行双层覆盖,温度控制在白天20~25 ℃,夜间12~16 ℃。盛果期温度要控制在白天25~30 ℃,夜间16~18 ℃。
2.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上,苗期是关键,但整个生育期也都要注意提前预防,一旦发病要及时发现,及时通过药剂防治、温湿度调控、加强人员管理及农具的消毒等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3]。
2.5.1 病害。霜霉病防治上,一是烟剂,施45%百菌清烟剂3.00~3.75 kg/hm2,放4~5处,点燃熏1夜,每7 d熏1次;二是粉尘剂,施5%百菌清粉尘剂、10%多百粉尘剂15 kg/hm2,隔9~11 d喷1次;三是液剂,施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白粉病防治上,用2%农抗120或2%武夷霉素1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黄瓜疫病防治上,用50%克菌用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5%敌克松原粉1 000倍液灌根;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600倍液。
2.5.2 虫害。蚜虫防治上,一是喷雾法,此法最常用,必要时喷洒50%灭蚜松乳油2 500倍液等;二是喷粉法,傍晚密闭棚室,用灭蚜粉尘剂15 kg/hm2,用手摇喷粉器喷施,切忌不可对准蔬菜喷,也不需进入行间喷;三是黄板诱蚜,利用有翅成蚜对黄色的趋性,把特制粘黄板悬挂在蔬菜行间,高于蔬菜0.5 m左右,利用其上涂抹的机油粘杀蚜虫;温室白粉虱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扑虱灵
乳油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2.6 采收保鲜
在果实有效膨大、籽粒饱满时及时采收,过早香味不足,太迟肉质变差且不耐贮。保留0.5 cm的果柄收获更利于保鲜[4]。
3 参考文献
[1] 戴红,孟德龙,汪洪洋.黄瓜津春3号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4): 37-38.
[2] 杨微.旱黄瓜秋延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1(6):9-10.
[3] 毕景巧,裴祥旺.麦茬秋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7(9):13.
[4] 李聪晓,袁素芳,薛晶,等.唐山秋瓜新品种绿玉[J].蔬菜,2009(10):9-10.
关键词 旱黄瓜;秋冬茬;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2.04 .7;S6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19-01
旱黄瓜又称秋黄瓜,是华南系黄瓜及南亚系黄瓜在北方引种后的一系列适应性品种的总称。比水黄瓜(普通黄瓜)含水量小,不但口感脆甜、风味浓郁,而且营养丰富,是一个果、菜兼用的黄瓜品种。在东北地区、河北、京津、山东等省市均有栽培。由于销售价格高于水黄瓜1.0~2.0元/kg,使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现针对其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品种特性
旱黄瓜果实短圆筒或棒状,长度平均18~28 cm,果型指数在5以下,横径平均4~6 cm,果皮绿白色,有些耐老品种为黄棕色并伴有均匀的裂纹,刺少瘤稀,刺白色或褐色、黑色。不易老,果肉厚(1 cm以上),皮薄瓤大,种子腔常为三心室,瓜把短粗或无瓜把。植株喜湿热和短日照,因其茎蔓粗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高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对病毒病有一定的抗性;较耐旱和瘠薄、亦较耐低温寡照。一般主侧蔓均能结瓜,初花节位较高,以后2~3节有1花,雌花比率高。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由于现有黄瓜品种种类繁多,要注意选择主蔓长势强、侧枝分生能力强、早熟、丰产性好、节成性好、雌花着生节位低、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的品种,如龙源秀春、京研秋瓜、丰硕9号、绿宝、唐秋系列等优良品种。
2.2 整地施肥
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砂壤土,连续2~3年种植非瓜类作物的高效日光温室,开沟施肥,均匀撒入有机肥75 t/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深翻并疏松土壤,整细、耙平。
2.3 培育适龄秧苗
温汤浸种后在恒温箱中催芽36 h,待出芽率达到90%以后,即可播种在早已装好营养土的50穴育苗盘中育苗。由于播种时期是在7月底至8月初,苗期气温较高,移栽大苗易受强光照射而导致萎蔫,当长到2叶1心或3叶1心时,选壮苗进行定植,苗龄20~25 d;也可选择直播,及时间去病苗和小弱苗。冬季温室栽培黄瓜应起高床,畦宽1.2 m,垄高15~20 cm,宽70 cm,双行种植,行距40 cm,株距40 cm,栽植密度为3.75万~4.50万株/hm2,适当稀植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采取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法,垄面中央开高5 cm、宽10 cm的小浅沟铺设滴灌管带用。采用黑膜覆盖,以利后期的保温、保墒、除杂草,苗孔周围用土压严[1]。
2.4 田间管理
为了松土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移栽苗缓苗期过后即可开始进行中耕除草,结瓜后注意适当浅耕,防止伤到已经形成的根系。株高30 cm以上开始用尼龙绳绑蔓,以后定期缠蔓,要求北高南低、同一行高度要一致,以利于均匀采光。当植株长到架顶时,及时落蔓,手法要轻,打去中下部的病老叶和根部周围分生枝时,注意不要伤到上部嫩枝,以免引起病虫害入侵[2]。采光叶最少要保留20片以上,否则影响瓜秧正常生长。5叶以下不留果,看长势留根瓜,前期长势过旺的适当晚采坠秧,10月以后温度降低后,可适当早摘促进根系生长。前期高温注意遮阴通风,使用遮阳网和大开顶风口、揭开裙边等方法防止瓜秧徒长;后期低温注意防寒,可用草苫或棉被进行双层覆盖,温度控制在白天20~25 ℃,夜间12~16 ℃。盛果期温度要控制在白天25~30 ℃,夜间16~18 ℃。
2.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上,苗期是关键,但整个生育期也都要注意提前预防,一旦发病要及时发现,及时通过药剂防治、温湿度调控、加强人员管理及农具的消毒等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3]。
2.5.1 病害。霜霉病防治上,一是烟剂,施45%百菌清烟剂3.00~3.75 kg/hm2,放4~5处,点燃熏1夜,每7 d熏1次;二是粉尘剂,施5%百菌清粉尘剂、10%多百粉尘剂15 kg/hm2,隔9~11 d喷1次;三是液剂,施70%乙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白粉病防治上,用2%农抗120或2%武夷霉素15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黄瓜疫病防治上,用50%克菌用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5%敌克松原粉1 000倍液灌根;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600倍液。
2.5.2 虫害。蚜虫防治上,一是喷雾法,此法最常用,必要时喷洒50%灭蚜松乳油2 500倍液等;二是喷粉法,傍晚密闭棚室,用灭蚜粉尘剂15 kg/hm2,用手摇喷粉器喷施,切忌不可对准蔬菜喷,也不需进入行间喷;三是黄板诱蚜,利用有翅成蚜对黄色的趋性,把特制粘黄板悬挂在蔬菜行间,高于蔬菜0.5 m左右,利用其上涂抹的机油粘杀蚜虫;温室白粉虱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10%扑虱灵
乳油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2.6 采收保鲜
在果实有效膨大、籽粒饱满时及时采收,过早香味不足,太迟肉质变差且不耐贮。保留0.5 cm的果柄收获更利于保鲜[4]。
3 参考文献
[1] 戴红,孟德龙,汪洪洋.黄瓜津春3号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4): 37-38.
[2] 杨微.旱黄瓜秋延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1(6):9-10.
[3] 毕景巧,裴祥旺.麦茬秋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07(9):13.
[4] 李聪晓,袁素芳,薛晶,等.唐山秋瓜新品种绿玉[J].蔬菜,2009(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