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礼·大司乐》所记载的“六诗”是中国本土生成的一个重要诗歌术语,其涉及早期诗乐观、文学观、政教观等,蕴含了三代礼乐文化生成及传播等众多学术信息。作为早期诗乐形态,“六诗”的生成机制、演述体式、传播机制与上古政教传统、风俗等社会体制有密切关联。“六诗”之教服务于当时社会的整个意识形态领域,上古“王官之学”即早期官方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这其中既包括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亦包括巫祝文化。“六诗”之衍生与巫瞽乐官的采编、典乐和教学等密切相关。伴随王官文化的衰退,瞽眯逐渐沦为优人讽谏,周代六诗亦最终走向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