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之文献综述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旨在为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英语学习;学习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18-01
  
  随着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不断发展和理论的逐渐完善,国内外语言教学界开始认识到掌握相关的学习策略对学习的重要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主要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发现学习策略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文秋芳(1996:11)说过“有关外语教学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近30年来,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十分全面并且不断深入。
   学习策略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研究外语学习策略的有Rubin(1975),Naiman et al.(1978),Wong-Fillmore(1976)以及Sterm(1983)等。J.Rubin是早期语言学习策略最有影响的研究者之一。她主要是对成功外语学习者(good language learners)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以及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手段调查成功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继Rubin之后,N. Naiman等人的研究可以说是学习策略研究的第一个重大发展。1978年Naiman等人出版了他们的经典专著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Naiman et al,1978,1996)。与以前的研究相比,Naiman等人的研究在深度、广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进。
  1990年O'Malley和Chamot出版的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和Oxford出版的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基本上反映了80年代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也代表了80年代学习策略研究的水平。
  进入90年代以来,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继续发展,而且出现三个新的趋势:
  (一)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自主学习的研究结合起来,Wenden于1991年出版的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就是主要探讨外语学习者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培训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点,1998年Cohen出版的语言学习策略的另一部重要专著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的第五章“The impact of strategies-based in struction on speaking a foreign language”专门论述了以学习策略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模式对外语学习(特别是口语能力的培养)的影响;(三)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策略与文化的关系。代表这一研究趋势的有Oxford 1996年编辑出版的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round the Worl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该书收集了有关世界各地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论文。其中专门有一章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外语学习者与其他国家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策略方面的异同。
   如果说,国外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兴盛于八九十年代,在国内外语学习策略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90年代后期。
  1984年,广州外国语学院黄小华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的以“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为题的硕士论文标志着中国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开端。文秋芳也在1991年就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进入90年代后,我国外语界对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展开了更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者有刘润清(1993;2000),文秋芳(1995;1996)等。他们主要研究中国学生对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策略,并且局限于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1996年,我国出版了第一部专门论述外语学习策略的著作,即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该书以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概括了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框架,而且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各种学习策略的培训方法。既有理论研究意义,又有实践指导意义。程晓堂,郑敏于2002年出版了《英语学习策略》一书,该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了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背景、定义、分类、听说读写以及训练方法等重要内容,满足了广大一线教师的需要。2003年和2004,文秋芳、王立非编著了《中国当代英语学习与策略研究丛书》,该丛书包括学习策略理论研究,学习策略实证研究,英语写作研究及英语口语研究与测试。这套丛书汇集了当前中国外语学习策略的重要研究及成果。2006年,刘振前,肖德法出版了《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该书是一个国家级学习策略项目的论文集,其中很多研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研究对象均为在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国内研究者主要是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词汇学习策略是研究重点,研究结果表明词汇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有显著影响(王文宇,1998;吴霞等,1998,张萍,2001;陈辉,2001;林敏,2003;张烨等,2003)。其次,交际策略引起学习者一定程度的重视。如高海虹(2000)以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的研究表明,学习者较多地使用检索策略,而非成就策略。谭雪梅等(2002)也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过研究。再次,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文秋芳,1995;文秋芳、王海啸,1996;江晓红,2003)。最后,策略使用的变化和影响策略使用的因素也被纳入了研究范围之内(文秋芳1996b;江晓红2003)。
  关于听力学习策略的研究,代表性的有王笃勤2002年的文献《英语教学策略论》对听力教学策略进行研究,认为听力教学策略指有助于培养学生听力能力的课堂操作模式和技巧。苏远连2003年发表在现代外语上的的《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外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通过调查听力学习策略训练对中国外语初学者,尤其是成功的学习者和不成功的学习者,在传达式听力理解成绩,策略使用意识,学习信心等方面的影响,证实了中国外语课堂环境下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冯建岭等(2006)探讨听力策略的运用在高职听力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有效性;王振永(2007)对职业院校听力策略训练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钱亦裵(2008)阐述了在听力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语用策略的应用;马玲玲(2008)研究了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对于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蔡洁(2007)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的听力技能训练来了解其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曹慧芳(2007)对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的性别差异也做了研究。
  
  参考文献:
  \[1\]O'Malley,J.M,&Chamot,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14-128.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
其他文献
摘要:罗素认为哲学上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对语言的模糊使用,尤其是混淆了专名和摹状词的含义。专名是具有命名功能的语词,是一个简单的完全符号,它能够单独使用,其意义就是其指称对象。而摹状词是具有描述功能的语词,是一个复杂的不完全符号,它不能被单独使用。  关键词:专名;摹状词;指称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77-02    一、摹状词和专含义  
期刊
摘要:基于多元系统理论的相关理论,对《老人与海》有代表性的两个译本:内地最早的海观译本和最新的张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的译者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采取了何种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又是如何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的。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文学;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75-02    一、《老人与海》及译
期刊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高质量的研修活动,而传统的教研活动都普遍存在着一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构建以课例为载体、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相统一整合的“行动教育”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种有价值的选择,并以一个现实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说明教学行为改进的实际过程。  关键词:课例研究;行动教育模式;比较研究;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泛读课堂的观察,分析,并结合学生反馈,找出商务英语泛读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试从案例教学法和建构理论出发推出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的方案,并以此来开展试验性教学。  关键词:商务英语泛读;案例教学;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92-02    商务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如何定义和加强自主学习监控,使之有效地服务于自主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在以建构主义思想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从构建系统监控、多方位增强监控意识等方面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外部监控的设计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建构主义;自主学习;监控体系;元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9
期刊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polysemy)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一方面这些义项的不断拓展反映了人们在客观世界中的身体体验的不断发展和对周围世界的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多义词中一个中心义项统领其他义项的现象也反映了认知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和省力原则,以及象似性原则等基本原理。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一词多义;经济原则;省力原则;象似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过去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认知、轻情感的片面误区,忽视了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作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情感因素对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非智力因素,运用合理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情感因素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必须重视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因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学科性要求在教学中要做到经济、贸易、商务等课程与英语的有机结合。经贸英语阅读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对教师来说,它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课程。通过近几年来的经贸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将以需求为导向,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当前教师、学生、教材及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改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此课程的实用性价值。  关键词:需求分析;经
期刊
摘要:商务英语谈判是商务英语专业及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与沟通的能力,使其掌握常用的商务英语谈判的术语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本文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结合商务英语谈判实训课程的教学体会,对商务英语谈判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商务英语谈判;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石油英语专业的教学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小组合作的角度探讨了石油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并结合教学经验,对石油专业英语学习团队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组合作;石油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04-02    合作学习是指以合作小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