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

来源 :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a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分为两个发掘区,揭露面积共65平方米。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另还发现少量细石器遗存。
其他文献
台家寺遗址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朱寨镇三合村白庄自然村(图一)。1957年在流经该遗址的润河河道内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器,包括龙虎尊和兽面纹尊等大型容器[1]。2012年台家寺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黄河泛滥冲积等历史原因,阜阳市乃至豫东皖北地区淤沙严重,先秦时期的遗址埋藏较深,难以发现或进行考古工作,台家寺遗址属于保存相对较好的台墩型遗址。为深入了解台家寺遗址的文化性质和内涵,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组成台家寺考古队,于2014~201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共发掘16座商
南白楼墓地位于河北省元氏县苏阳乡南白楼村西南约1000米的山前黄土台地上(图一)。墓地西倚太行山余脉坛山,南侧和北侧均为小山,东侧为华北平原,地势开阔。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7'30"、北纬37。43,10",海拔78.8~81.5米。东侧砖瓦厂取土对墓地东、中部造成了严重破坏。南水北调中线渠道从墓地中部穿过。为配合工程建设,2009年7~9月,武汉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等对墓地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勘探面积5.8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共发掘墓葬36座,其中战国秦汉时期墓葬22座、唐代墓葬
孙家村遗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新区丁岗镇,西北距镇江市区约25公里,北距长江约10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1′05″、北纬32°06′42″,海拔约11.9米(图一)。遗址所在区域从雩山开始分布有两条山脉,向东沿长江南岸由粮山、青龙山、北山、烟墩山等至五峰山、圌山;向东南由马迹山、正干山、水晶山等至小黄山,属于宁镇山脉东端。两条山脉包夹的三角形区域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整体地势西高东低,捆山河向东为冲积平原,山下的河流汇入太平河通向长江。这一区域分布着20处以上的台形遗址和大型土墩墓,年代多为西周早期至
一、遗址概况2015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察队,对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矿冶遗址开展了调查,认为这些遗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规模巨大、冶炼金属种类多样、生产体系完备,尤其是炼锌遗址保存较好。在此基础上,2016年7~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郴州市文物管理处、桂阳县文物管理所对桂阳县的15处大型古代炼锌遗址开展了专项调查(图一),并对保存较好的桐木岭遗址进行了主动考古发掘。本次调查发掘在聚落考古理念指导下进行,通过调
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大庄科乡,南距北京市区约70公里,西距延庆城区约40公里,地处延庆东南部深山区,属燕山山脉腹地(图一)。大庄科乡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铁、锌、石英石、白云石、钼、金、铜和大量的花岗岩[1],现已开采的品种有铁、锌、石英石、花岗岩等。矿冶遗址群开采铁矿石的矿洞及部分露天采矿遗迹分布在山脚及半山坡,采矿洞口清晰可见。榆木沟铁矿为致密块状磁铁矿。香屯矿山现存一处露天采矿遗迹,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及褐铁矿。东三岔铁矿体较长,在灰岩中呈团块状,储量较大。东王庄铁矿主要为磁铁
《荥阳后真村》由河南省文物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本书为16开本,正文约40万字,正文后附图版26页,定价268元。本书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项目—荥阳后真村遗址的考古发掘报○信息与交流告。全面报道了汉、唐、宋金及清代墓葬、陶窑、灰坑、水井、窖穴等各类遗迹,以宋金时期和清代遗存最为丰富。宋金时期水井为研究当地的水文情况提供了详实资料。清代墓葬对研究当地的民俗风貌有参考价值。
走马岭遗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村与屯子山村的交界处,地处长江(荆江段)南岸的冲积平原,北距长江约10公里,紧邻上津湖北部边缘,周边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集(图一)。遗址分布在高出周围2~9.8米的台地上,四周边缘分别由砚盘山、西蛾子山、东蛾子山、东纱帽山、西纱帽山等较高的土墩围成一圈。走马岭遗址外围还有较多土墩、土岗,如北面的屯子山(包括罗地山、屯子岗、虎山、碾子山等,以及这些土墩、土岗所分布包围的近亚腰形台地),西北面的三角台,西面的狗赶张、江王台、西边山,西南面的蛇山、队屋台子,南面的蛇子岭等
石家河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西北的土城村(图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最大的史前城址——石家河古城的所在地。三房湾遗址属于石家河遗址群的一部分,位于石家河古城内西南部,其南部为南城垣,西部为西城垣,地势较为平坦。遗址中部有一口大水塘。以水塘为界可分为东西两个台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房湾遗址历经多次发掘。1955年3月,为配合石龙过江水渠建设,在三房湾遗址南部的水渠经过区域进行首次发掘,面积共50余平方米[1]。
石家河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西北的土城村(图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最大的史前城址——石家河古城的所在地。严家山遗址属于石家河遗址群的一部分,位于石家河古城外西北部,与黄家山共同构成一道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弧形带状岗地,其西部为鲁台寺-扁担山-三星台构成的弧形带状岗地,两条岗地大致平行,中间的洼地为人工开挖的壕沟。严家山的东部为邓家湾遗址,20世纪90年代的发掘已在邓家湾发现石家河古城的西北段城垣。
城河遗址位于湖北省沙洋县后港镇双村村十三组和龙垱村三组,地处汉江西侧、长湖北岸,南距荆州古城约40公里,北距荆门市50公里,东北距沙洋县城20公里,东南距汉宜公路3公里。城河及其支流分别流经遗址的西、南及东侧,于遗址东南方位汇合。遗址海拔高度43~53米,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4′30.14″、北纬30°35′18.86″(图一)。该遗址最初发现于1983年,当时被命名为“草家湾遗址”,同时根据采集到的陶片认为是新石器时代遗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