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帝国?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而言,显然,是存在好帝国这么一回事儿的。而且,他认为的好帝国,就是大不列颠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上个月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一群企业家一起访问英国时,我被体贴的同行者赠送了一本尼尔·弗格森的《帝国》。这个高产的历史作家在这本书中试图雄辩地说明,为何大英帝国对人类文明贡献良多,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上(尤其是中国教科书上)那个应该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万恶帝国主义。
  尼尔·弗格森用一本书来说明,如果没有大英帝国,世界将会与今日大不相同。“即使我们认同,在过去的300年间,贸易、资本和人口流动也可能会‘自然发生’,但我们仍然无法回答文化和制度传播的问题。事实上,在这些领域,大英帝国留下的印记似乎更加清晰,且难以抹杀。”
  英国人通过殖民或者军事与金融力量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时,他们也同时传播了英国文明中那些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可是“文明”啊!按照尼尔·弗格森的说法,大英帝国传播的这些东西中,比较重要的包括:1. 英语;2. 英式的土地使用期限制度;3.苏格兰和英格兰式的银行;4. 法律;5. 新教;6. 团队体育;7. 政府权力有限的“守夜人”国家;8. 议会体制;9. 自由的观念。
  在他看来当时的大英帝国比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还要优越—对于美国是否能称得上帝国,人们争论不休。他判断的标准是,对于阻碍“劳动力、资本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的两个障碍,大英帝国处理得要比美国好得多。这两个障碍分别是:内战、法制落后和腐败的政府;以及“美国及其盟国不愿意传播及实行自由贸易,或不愿从自己丰富的资源中拿出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用于经济援助计划。”而大英帝国,“在其存在的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作为一个主动的力量,在世界近1/4的疆域中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法制、投资保护和相对廉洁的政府……大英帝国还在它的正式版图以外受其经济影响的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以推行这些体制。”
  尼尔·弗格森的结论是,“帝国的出现是人类的福音”,“迄今为止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方面比19世纪至20世纪的大英帝国做得更出色”。
  尼尔·弗格森这个惊人而大胆的结论,自然让这本书在当年一出版就成为争论的焦点。他的观点和人们通常对历史上帝国的认知截然相反。帝国不再是那个通过枪炮掠夺殖民地的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然后再将之作为市场来倾销自己的商品,演练工业革命的国家劫掠者;与此同时还变成了文明的输出者,瞧瞧那些即使是今天看来也会让很多人怦然心动的词语:自由贸易、金融体系、自由的观念和法律的观念、有限政府,还有,足球……
  这些词语中的很多也解释了英国为何能够崛起,并且战胜了曾经同其争夺帝国位置的国家如西班牙和法国。比如1759年11月英国舰队和法国舰队在布列塔尼半岛南岸奎贝隆海湾深处的一战。法国舰队的2/3在这次战役中被摧毁。此役彻底奠定了英国的海上霸权。随后英国又利用这海上霸权占据了众多原先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而英国之所以能在争夺海上统治权的战争中获胜,是因为英国有一个关键优势,那就是“借贷能力”。按照尼尔·弗格森的说法,英国1/3的战争经费都是通过融资获得的,政府通过向大众投资者销售低利率债券的方式来融资,从而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而法国“却只能被迫乞讨或偷窃”。英国的胜利,也是银行体系的胜利。
  解释大英帝国在当时何以成为帝国,或者为什么是大英帝国成为帝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仅仅是尼尔·弗格森所要做的工作的一部分,甚至是不那么激动人心的一部分。毕竟,已经有太多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在探讨国家实力兴衰的问题。比如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或者戴维·兰德斯的《国富国穷》。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如何能证明大英帝国在道德上也不那么让人生厌。
  尼尔·弗格森自豪地举出了关于黑人奴隶的问题。从1562年开始,英国人就成为贩奴者,在两个半世纪中有超过300万名非洲人被英国人贩卖为奴。但是,在18世纪末,由于英国国内狂热的宗教复苏,大英帝国摇身一变,从“世界上最大的奴隶主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解放者”。这场由宗教而起的道德觉醒几乎席卷了整个英国社会。废奴运动也成为“议会之外发起的民众运动中规模最大的一次”。1807年,奴隶贸易在英国被废除;1814年,有超过75万人在请愿书上签名,呼吁废除奴隶制本身。甚至还“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政治,即压力集团的政治”。
  在奴隶制这个问题上,道德力量战胜了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力量。这项罪恶的事业“顶着一些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被废除。这还不算,大英帝国还将这项道德努力的成果扩散开来。这一次,道德也运用了帝国的枪炮和战舰。一支英国海军被派往巡查非洲沿海,他们有权拦截并解放他们遇到的任何一个奴隶。当然,尼尔·弗格森指出,称得上诡异的是,同样是这支执行奴隶贸易禁令的皇家海军,也在同期参与了用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口岸的活动。
  另一个足以证明大英帝国确实更加文明的证据,发生在其他帝国崛起之后。这是些发生在大国兴衰中的故事,但比纸上描述的更残忍。“在整个20世纪,英国统治的主要威胁,或者说,最可能成为大英帝国统治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并非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而是其他帝国。”多种选择可能并未推进文明。按照弗格森列举的史实,“这些帝国对待其臣民的态度,远比英国严酷。”
  以各个帝国在非洲的殖民统治为例,比利时在比属刚果的统治是“滥用人权的代名词”,称得上是恐怖。德国人和法国人在非洲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高居不下的死亡率就是证据。日本在对韩国进行殖民统治时曾经镇压过韩国人的反抗,仅一次就造成超过6000人被杀,1.4万人受伤,俄国对波兰的高压政策也同样让人咋舌……
  新兴帝国挑战日不落帝国的最高潮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正是大英帝国在全球位置的转折点。它造成的帝国的衰落,在尼尔·弗格森看来也是帝国高贵行为的结果。“到1940年丘吉尔就任首相时,看起来最有可能替代英国霸主地位的就是裕仁天皇的大东亚共荣圈、希特勒的千年帝国,以及墨索里尼的新罗马帝国了。正是与所有这些帝国对手对抗的昂贵成本,最终拖垮了大英帝国……它这样做是对的,尽管成本很高。”换句话说,大英帝国牺牲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击败了这几个邪恶帝国。而继承它的衣钵的,也是它曾经最为得意的殖民地。
  尼尔·弗格森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问道:“大英帝国真正伟大和高贵之处在于,它付出了沉重代价才获得了胜利。最后,为了阻止德国人、日本人和意大利人建立它们的帝国,英国人不惜放弃了自己的帝国。难道这样的牺牲,还不足以洗清大英帝国的其他罪恶吗?”
  尽管我们可以认为尼尔·弗格森对大英帝国的赞美有些过于强烈,让人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但是,至少对我而言,在看到他列举出的同时期其他帝国的斑斑劣迹和糟糕的人权记录时,我还是会忍不住感慨,或许,真的存在一种叫“文明”的东西。它很难描述清楚,但你总可以清晰感觉到。而昔日的大英帝国,可能就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帝国。
其他文献
你觉得在遭遇困境时,身为主管的人是否不能指望工作者?必须要靠自己?那么怎样找出突围的方法呢?  一个创业中的老板找到我,他说,由于本业要改善很困难,且非一蹴而就,所以他想做一点相关业务,抢点钱应急。由于此相关业务与其本业正相关,而且有延伸效益,我非常赞同,但接下来我就不能认同了,因为他的执行方法大错特错,完全不可行。他告诉我,他要雇用两个新人来执行此项目,这样才能专人专项全力工作。  我说,用两个
期刊
最近国内外各种故事都很多,台湾智能手机公司HTC上演的业绩大逆转故事不是最诡异的,但却是我们最容易看懂的一出。  HTC的剧情其实很简单:从成功的巅峰迅速滑落。去年第三季度,HTC成为美国销量最大的智能手机品牌,但随后的一年中却业绩大跌。HTC第二季度收入30.4亿美元,同比下滑27%,净利下跌57.8%;预计第三季度收入降至23.4亿美元,比去年第三季度的巅峰时期下滑50%。Strategy A
期刊
8月11日,第一家24小时诚品书店香港店和Abercrombie& Fitch同时开业。那天,中环毕打街和铜锣湾希慎广场成为了香港最拥挤的地方。  此前很多人都担忧,选择在卖中高档品牌的铜锣湾希慎广场开在香港的第一家店,从8楼到10楼连租3层,面积4.1万平方米,租金负担可能过于沉重了。很多民营书店,包括季风书店来福士分店,都曾经因为不再优惠的租金而关闭。  它们是书店—谁都知道书店不赚钱。  但
期刊
娃哈哈刚刚成为了中国公司海外收购的最新主角。  这家公司有意买下英国联合饼干公司(United Biscuits)旗下的零食业务分支KP Snacks—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8月19日报道,KP Snacks近日被挂牌出售后,包括娃哈哈在内,共有6家潜在收购方收到了一份长达4页的预售文件,初步的意向价格为5.2亿英镑(约合51.89亿元人民币)。当《第一财经周刊》8月20日向娃哈哈集团求证此消息
期刊
2012年8月16日,奇虎360终于重返搜索业务,其旗下综合搜索引擎上线,用户可以同时查看在百度和谷歌等多个搜索引擎中的搜索结果,并能快速地在百度和谷歌之间切换。  360的综合搜索更像一个测试版本,只是具备基本功能,连产品Logo都还没有,但360的用户规模以及导入流量的推广方式让业界对这一产品不敢轻视。花旗研究部门发布的报告称,浏览器与搜索引擎整合后,将推动奇虎搜索流量快速增长,给出“买入”评
期刊
经过了长达8个月的选拔之后,纽约时报公司终于确认了新CEO的人选。  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这位现年55岁的前BBC总裁将于今年11月正式接管纽约时报公司。这个职位自去年12月前CEO珍妮特·罗宾森(Janet Robinson)被解雇之后一直由董事长亚瑟·苏兹伯格(Arthur Sulzberger)兼任,这段时间,公司股价跌幅超过6%。  这家公司还面临着广告收入锐减的困
期刊
施正荣退任CEO,资本市场选择了用脚投票。  8月15日尚德电力宣布原CFO金纬升任CEO,原CEO施正荣转任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后,尚德股价持续下跌。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其收盘价只剩0.98美元。  这不仅意味着公司市值的大幅缩水—仅为最高峰时的1%,更危险的是,按照纽交所规定,如果连续30日股价均值低于1美元,交易所将有权启动撤牌程序。尚德再一次被拉响“退市”警报。  对尚德而言,这真是一
期刊
上海浦发银行让自己有了硅谷的色彩。8月15日,总部在美国的硅谷银行(Siligon Valley Bank)与浦发银行(SPDB)共同宣布合资银行成立。  这家新银行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浦发银行与美国硅谷银行各持50%股权。合资银行2011年10月获得银监会批准筹建,是自1997年以来第一家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的合资银行。  “科技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创业企业正在大量涌现
期刊
在全球范围内,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一直受总体经济水平的影响呈区域性增长。不同市场对保健品的接受度和零售环境有很大差异,这成了保健品公司在拓展业务时的难题。近日,保健品公司澳佳宝(Blackmores)全球首席执行官Christine Holgate在上海与《第一财经周刊》记者赵蓉分享了她的观点。    C=CBNweekly  H=Christine Holgate  C: 哪些原因驱动了全球保健品市
期刊
产品再奢华昂贵,如果你的门店没有客人光顾,也没法成功。想要能够拥有足够符合产品定位的消费人群,关键是看你把店开在哪里。近日,Gieves & Hawkes品牌运营总监Raymond Clacher先生与《第一财经周刊》记者沈从乐分享了他在奢侈品品牌管理运营方面的经验。    CBN=CBNweekly  C=Raymond Clacher  CBN: Gieves & Hawkes在进入中国市场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