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工作与青少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呈现出高发病率、低龄化的特点。近视被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环境因素中的近距离工作已成为近视发生和发展危险因素的研究热点,但近距离工作与近视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文对近距离工作的内容、近距离工作总时长、近距离工作强度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包括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以及相关机制研究(近视工作诱导的短暂性近视、调节滞后、巩膜缺氧学说)进行总结,为近视流行病学和近视形成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测量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过程中患者周围剂量当量率及住院期间胸前体表的累积剂量,探讨加强131I治疗过程中辐射防护问题。方法在某开展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的医院,选取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78名,用γ辐射巡测仪测量患者服用131I药物后10 min、1、2、5 d共5个时间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距离分别为体表5、0.5和1 m处;测量方向为患者前后左右4个方向。用光激发光剂量计测量患
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作用已被逐渐深入研究,在肿瘤中显示出越来越高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对表观遗传学在RNA修饰方面的深入研究,诸多研究表明m6A甲基化修饰在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6A相关修饰蛋白具有成为肺癌临床诊治靶标的潜在应用价值。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4岁,因"上颌前牙区疼痛,伴反复流脓3年,加重1周"入院。自行口服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症状体征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口腔检查见上颌前牙区牙龈肿胀,挤压可有少许淡黄色液体流出,硬腭正中前部隆起,触之较软。鼻腔检查见鼻腔黏膜充血,鼻中隔右侧偏曲,左侧鼻底部隆起。诊断方法鼻内镜检查见
病史摘要患儿,男性,1岁4月龄,以"间断发热10 d,发现血钾低5 d"为主诉入院。患儿10 d前发热,口服药物效果欠佳,5 d前外院查血钾偏低,予以抗感染及补钾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血钾仍偏低。既往有多饮多尿病史1年,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体征体格检查:体温36.8 ℃,脉搏112次/min,呼吸24次/min ;血压:左上肢150/100 mmHg (1 mmHg=0.133 kPa
病史摘要2例患儿为姐妹关系,均因运动障碍就诊。例1为姐姐,16岁,运动发育落后16年。例2为妹妹,5岁3个月,运动发育落后4年10个月。症状体征例1于新生儿期起病,喂养困难,无力,运动落后,当地医院考虑为脑性瘫痪,物理康复及药物治疗16年,来院时吞咽、咀嚼困难,认知功能尚可,吐字不清,竖头不稳,不能独坐,肌张力不全,症状晨轻暮重,有焦虑、抑郁表现,经常失眠。例2出生后5个月内无异常,5个月时注射七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42岁。患者右耳闷半年,无耳鸣,无耳痛,无耳流液,无眩晕,无发热,无鼻塞及流涕。症状体征患者主诉右耳闷。诊断方法耳内镜检查显示:鼓膜内陷;纯音听阈检查显示:呈轻度的传导性耳聋,骨导平均5 dB,气导下降至30 dB;声导抗显示:患侧负压-188,对侧正常。鼻内镜示:右侧咽鼓管咽口下壁淡蓝色肿物,咽鼓管咽口消失。诊断为:鼻咽部血管瘤。治疗方法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
病史摘要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畏光流泪异物感5 h。症状体征患者就诊时自觉双眼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科检查:双眼荧光素钠染色见角膜上皮损害,右重左轻,前房清,丁达尔现象(-),瞳孔对光反应正常,虹膜纹理清晰;眼部双侧前额颞顶部头皮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IgM和IgG均为阳性(参考区间阴性ELISA法),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抗体IgG定量25.50 COI为增高(参考区间<1.00 CO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6岁,因"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后2年,乏力、纳差半年"入院。患者2018年6月6日因原发性肝癌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1个月行Gem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健择),共10个疗程。2018年8月起加用免疫治疗,纳武利尤单抗180 mg 1次/月,共行14个周期,至2019年9月停止。2020年1月起出现纳差、乏力,常感恶心,偶有呕吐,间断有发热,平素血压正常,偶
宫颈癌是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防控形势严峻。近十几年,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宫颈癌防控工作,在疫苗研发、筛查体系建设以及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方面成效显著。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宫颈癌防控质量参差不齐,距离实现WHO 2030年消除宫颈癌阶段性目标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立足于全球消除宫颈癌的国际背景,我国亟需借鉴国际宫颈癌防控经验,并结合我国宫颈癌防控形势和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