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裴德山的创新“三部曲”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位沈阳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的技术士官,近年来成果不凡荣誉不少:2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中有6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全军优秀士官、沈阳军区优秀人才标兵、二等功荣立者。
  敢啃创新“硬骨头”,他的创新“三部曲”最“扎眼”——
  
  基础篇
  
  学习,架设创新桥梁!
  
  裴德山热衷于科技创新,源于他入伍前就学过一段时间的电器维修,那时他十分崇拜大发明家爱迪生。然而,科技创新不是只有理想就能实现的。到部队第三年的一天遭遇过尴尬、掉价,跌“跟头”之后,他才真正捡了个明白。
  初中毕业的裴德山因为在家学过电器维修,被大队选送到长春装甲兵技术学校学习两年,获得了中专文凭。有基础、还经过院校培训,学成归来的他自以为虽然不敢说自己才高八斗,但在基层坦克修理团队也应该足够用了。他因此滋生起了自满情绪,工作中常常当起了甩手掌柜,经常把工作任务分配给其他战士,自己落得个空闲。一天,他们修好的一辆坦克到野外试车,中途电路系统出了故障,怎么也发动不起来。大热天,他爬到车里摆弄了好半天,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诊断出什么毛病。就在这时,大队的一位高级工程师来了。只见那位高工三下五除二就把故障排除了。铁甲战车又重新恢复了战斗力。这时,那位高工目送远去的战车,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参加过院校培训,底子也很不错,但技术是没有止境的,搞技术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自满,容易自满的人要想搞技术革新提高装备保障能力,那难度就更大了”。倾听此言,裴德山无地自容。
  这个意外的车辆故障,既掉尽了他的面子,又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虚荣心,更像一剂猛药,摧毁了他的浅薄无知。是啊,学技术忌讳自满,要搞创新更要加强学习,从那以后,裴德山开始学习攻关。为迅速掌握坦克维修技术,裴德山三伏天经常钻到坦克车里,对照教材上的设备电路图,一条线一条线地顺、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找,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地对。烈日下的三伏天,坦克外面像烙铁、里面像蒸笼,而他一钻进去什么也顾不了,经常是好半天都不出来。出来时总是满身汗水。就是凭着这股倔劲,通过一年多的实践锻炼,他不但全面掌握了坦克电气修理的技能和故障排除方法,而且能够比较熟练地画出坦克全车电路图,专业修理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成了大队的技术尖子。
  不仅如此,熟悉裴德山的官兵还知道,他为自己能进行科研革新还进行过“百米冲刺”和素质“升级”:在全军兴起的科技大练兵中,他针对技术革新的需要,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自学了《电工原理》、《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等20多本专业书籍。同时,还系统地学习了坦克稳定器、军械、无线电等相关工种的理论知识,为开展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
  
  攻坚篇
  
  小兵,要敢啃创新“硬骨头”!
  
  科技创新,关键在实践。1999年,在大队开展科技练兵活动中,裴德山针对装甲电机故障检测遇到的问题,自告奋勇地立了个叫做“电机检测修理箱”的革新项目。
  “小裴开始搞技术革新了!”
  “裴班长一个小战士,还能搞科技创新?”
  “裴德山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
  裴德山立刻在大队引起了不同反响。面对不同的议论,当然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裴德山在心里坚定地说,士官为什么就不能搞科研搞创新,小兵怎么啦,小兵要敢干大事、要敢啃科技创新的“硬骨头”。
  “不破楼兰终不还!”裴德山东北人的倔强又上来了。他像出窑的石灰,别人越是泼冷水,他越是热情升腾、激情四溢。
  革新就是对传统思维的突破,不经过几次阵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裴德山采取两条攻关“战术”:一边针对革新中遇到的问题,他进书店、拜专家、查资料,请老师帮助他做数据分析,研究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晚上经常加班到一两点钟,制作、试验和调试设备。功夫不负攻关人,他最终完成了课题的研制,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这个奖项虽然不高,但这是裴德山的第一个科技奖项。这给他的科技创新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不久,他又立起了“起动电机参数检测”科研项目。这个项目主要解决起动电机力矩始终检测不精确的问题。这个项目有一大亮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如果能成功,就会使起动电机的检测技术手段变得比较先进,可以说是检测手段的一次跨越式提高。但接下来的两大难点:一个是有些关键技术还得向权威院校的专家教授学习请教;另一个是需要10多万元经费保障。
  天啊!两大难题,对于一个兵来说,真是太难了。但裴德山在难题面前没有退却。在大队一位高级工程师的帮助下,他们来到某航空学院寻求技术支援;在经费保障难题面前,他以心系保障力的诚心和胆量,更有具备出创新成果的充分条件,赢得了大队党委的高度重视。
  专家教授和大队党委为小裴的成功助了多臂之力。历尽艰苦,这项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问世了。专家们评价说,它充分运用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检测速度快、直观和精度高、操作方便的目标。
  近年来,裴德山先后独立和参与研制了“电台部件检测仪”、“装甲车辆起动电机参数检测仪”等20余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5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l项四等奖,他被军区评为优秀人才标兵,荣立了二等功。当记者还没有采访完他时,他又作为军区惟一优秀士官典型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军士官队伍建设座谈会,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受到四总部通报表彰。
  
  深化篇
  
  党员,要做创新的模范
  
  裴德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大队党委首长的培养关怀。裴德山在述职报告中說,作为党员要带头做创新的模范,在科技创新中践行一名普通党员的先进性。他践行党员先进性、报答大队党委的培养关怀的方法有三条;学习深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创新成果、帮助官兵掌握装备的操作使用;为大队培养技术骨干尽一分力量。
  学习不止,创新不息。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裴德山,对学习和科技创新,总有一种吃不饱、甚至饿得慌的感觉。因此,他加紧学习新知识、熟悉新装备、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军事素质和专业技术本领,在工作中深化提高创新本领。
  2002年新年刚过,大队与总部某研究所、某集团军联合进行攻关的一个重点科研创新项目,进行最后冲刺。课题组的一批科技精英,准备北上大庆、佳木斯等地进行寒区试验。
  “请首长给我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
  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裴德山的倔劲又上来了。他也知道,这次试验很艰苦,他早已经做好了一切吃苦的准备。
  结果,裴德山被安排协助一名工程师做好电路部分数据采集工作。黑龙江北部三九严寒,白天气温零下30多度,夜晚达到零下40度。尤其是荒凉的野外,西北风像刀子一样剁在戴着口罩的脸上,眉毛上早已经结了冰。为确保项目技术参数达到预定的低温指标,试验必须选择在温度最低的凌晨2点钟进行。有时在冰冷的坦克里,他一待就是二三个小时,嘴冻得说不出话来,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这项成果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为之高兴,当然他也为参加过辅助工作,学到了科技创新实践本领而高兴。
  裴德山的科技创新获奖成果转化率高达100%;他的技术革新项目也有80%以上用于装备保障之中。
  近年来,裴德山带过的“徒弟”有23人成为技术能手,其中有6人考上了军校,17人转为士官或晋升为中级士官,成为大队的“科技练兵标兵”和“专业技术能手”。
其他文献
本次抽样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问卷方式,共发放33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32份。选取的样本分别为天津军事交通学院103名男学员、石家庄白求恩医学院157名女学员、甘肃永登68305部队66分队72名男兵。最终调查数据由综合统计各样本数据形成(见图)。这份数据也许不足以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但并不妨碍它作为这个时代年轻军人关于礼仪认知度、理解度、执行度的投影。经由这些投影,我们看到,礼仪离我们很近。  
期刊
新中国第一支犬队    建国初期,一批主要来源于国民党撤退后留下的军犬,被解放军收编使用在边防线上。1950年,新中国第一支公安军军犬训练队在北京海淀区成立,当时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兼任公安军司令员和解放军参谋长。几年后,这支犬队被拆分成南京、沈阳、总后(下板城)三支公安军军犬训练队,分别为南方、东北、边防、总后仓库服务。这三支犬队为后来中国军犬训练队贡献了最初的人才储备和实力储备。    内蒙古军区
期刊
那些难忘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他们以及军犬们的身边。他们每天很辛苦,随时都会有受伤的风险。他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但他们最想说的,还是那些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每一件事都能让他们笑容灿烂。    故事一 它还挺讲感情    记得去年在学员队学习期间,我班学员刘德伟和他的爱犬“聪聪”之间演绎了一段战友真情。故事发生在去年寒假,刘德伟放假回老家,“聪聪”暂时由我来管理,没想到刘德伟走后没几天,这家伙就害起了相思
期刊
这不是一份关于礼仪的“条令条例”,但并不妨碍每一个当兵人将它当作自己的礼仪对照目录、参考答案和训练手册。显然,如同期望每个人都做到“礼仪细节百分百”一样,企图以一篇《礼仪细节百分百》将所有有关礼仪的细节打捞殆尽并不现实,也不符合我们的初衷。生活太大,细节如沙,但总要从一粒沙子开始。我们的初衷便是我们善意的提醒。当你通读完这篇提醒,并试着从百分之一开始,你会发现,做个好兵很容易,做个绅士/淑女并不难
期刊
北国初冬,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后勤应急保障综合演练在辽西群山雪野中拉开序幕。战火硝烟中,一支身披“红十字”的绿色方舱队伍格外引人注目。  这支队伍就是沈阳军区后勤应急保障旅卫生营,是抽组二0一医院建成的。历经55个小时的综合演练之后,专家评估:卫生营经过10年的建设,已初步形成快速转换、指挥控制、应急机动、野战防护、遂行保障、独立保障“六个能力”。    新装备——  “野战方舱”入列,“帐篷医院”
期刊
一名探亲在家的战士,突遇洪灾侵袭,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他不顾个人的生命危险,与洪魔搏斗了8个多小时,凭着机智和勇猛,组织村民抢出农药、化肥等重要物资50余吨,将被洪水围匪的21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他就是空军导弹某旅指挥连电传班班长、一级士官刘玉贵。  2004年9月中旬,湖南省桃江县浮邱山乡毛家桥村全体村民联名给部队寄来感谢信,称刘玉贵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并为他请功。11月8
期刊
MGY:欢迎各位来到聊天室!我们还是直奔主题吧。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是中央首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可在我们的基层部队有个瓶子明明在漏水,有人却不厌其烦地阐述瓶子漏水的原因、危害、修补的意义,可末了只把瓶子漏水的部位贴上一小片和瓶子一样的纸就完了,有的甚至连纸都懒得贴一下,瓶子漏了多少水,下次装水怎么办,看都没看,想都没想。我们基层部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
期刊
张国智当官用人格言检索: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多做情为兵系、权为兵用、利为兵谋的事,才能始终得到官兵的拥护和爱戴,其当官和做人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是龙送上天,是虎送上山。  一個人才放对了位置,就等于让金子闪光;放错了位置,就等于把金子倒进了垃圾。  在我军干部序列中,那些把“情为兵系、权为兵用、利为兵谋”作为当官和做人价值体现的干部,构成了爱兵天空的闪亮星空。沈阳军区某旅政治部主任张国智就是这
期刊
军校学员一天24小时每时每刻都是紧张有序的,上军校的军犬也紧紧张张度过每一天。正如军人大多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军犬也不能像宠物犬一样把时间花在睡觉、陪主人散步和摇尾巴上。那么,看看军犬是如何度过24小时的吧。    夏    4:50 提前10分钟起床的训导员来到了犬舍。军犬起床了。他把犬舍打开,休息一夜的军犬很兴奋,不停摇尾巴。  4:45 今天天气很好。训导员和军犬一起来到了散放场。散放的主
期刊
女将军的“效率条”和“补给袋”    走路,脚下生风,大小伙子跟不上;说话,嘎巴溜溜脆,像打机关枪,这就是贾丹兵。当药师的时候,贾丹兵是这样的快节奏,当科主任、任211医院院长时也是这样快,戴上将军衔,还是节奏依然。  贾丹兵有个老习惯,每天早晨往办公室一坐,第一件事就是在工作手册上,把当天要干的事拉个单子,干一样画上个钩,当天能干完的事绝不推到明天。她把它叫做“效率条”。凭着这股拼劲,她从战士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