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育之三十六问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道玉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不仅引导我们抽丝剥茧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警醒我们时刻反观自身,不断创新理念并付诸实践。
  刘道玉,湖北枣阳人,著名教育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武汉大学校长,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前后共60余年。在本书的开头,刘道玉说:“从大学管理的实践中,我逐步爱上了教育,深切体会到教育是值得为之献身一辈子的事业。”正是这种热爱,让他持续着对教育问题的探索,并最终将这种探索集结成这本《教育问题探津》。
  刘道玉以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回答了36个教育的核心问题。其中,前18个属于上篇,着重回答“什么是”,如什么是大学的真谛、什么是精英教育、什么是理想大学、什么是正确的知识观、什么是中国教育的病根等;后18个属于下篇,着重回答“怎么样”,如怎样创新中国教育价值观、怎样创造性地学习、怎样做一名开明的教师、我们需要怎样的校園文化、怎样才能破解“钱学森之问”等。这些问题都是当下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难题,刘道玉以强烈的批判意识直面问题的根源,体现出一名教育家的担当。同时,书中提到的大量经典案例和经典书籍,也慢慢将我们引至教育问题的“渡口”。
  对“习以为常”之事的深思
  我们每天都见证或亲历着大量习以为常的事,这些事慢慢建构了我们的习惯。习惯会让人感受到舒适,但是习惯也暗藏着一种破坏力。这种破坏力体现在,一旦我们将之自然化,实际上就放弃了反思和改变的动力。但其实,“习以为常”并不等于“理所应当”。
  例如,我们经常说要学习,但我们是否思考过学习的目的和境界是什么?刘道玉指出,长期以来,“学以致用”在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我国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导致科学理论落后,这也是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主要原因。刘道玉借此提出“学以增慧”的概念,认为智慧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如何才能习得智慧呢?这就涉及到学习的境界。刘道玉认为学习有三重境界:感性、理性和悟性。感性阶段只是“知”,也即简单的知晓,理性阶段只是懂得去伪存真、由此及彼,而悟性阶段是“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大多数学习者往往只能达到第一重境界“知其然”,少数佼佼者能达到第二重境界“知其所以然”,而只有极少数的学习者能够达到第三重境界“知其超然”。刘道玉认为,到达了这个境界,才是获得了智慧,才是达到了学习的根本目的。
  同样,我们也经常说要建设好校园文化,那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绝不是简单地配置好硬件和软件的问题,更不是应景地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而是在平等自由的前提下,充分解放学生的个性,启迪他们的智慧,“自由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理想的校园文化是让智慧渗透到校园空间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创新理念成为每一位师生的自觉。刘道玉提出“让校园成为智慧园”,并认为大学的校园文化应具备三条特征:首先,应该是开放的,校园不再属于一所大学,应为渴求知识的人进行旁听和游学提供方便,大学也不应该局限于地域和国界;其次,应重建教育价值观,从知识游戏规则转向智慧游戏规则;再次,创新应成为智慧园的圭臬,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对教育问题的追根究底
  刘道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无不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教育问题探津》本身就是问与答的“相对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帮助我们打通教育的“任督二脉”。同时,刘道玉又有一种追根究底的治学精神,几乎每提到一个问题,就会从各种中外经典中找到其学术根源,每提到一个关键词,就会从文字学经典中探索其元初的意义。
  当他回答“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时,开篇就引用了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的观点,“教育,不能没有虔诚之心,否则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诚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在论及教育的起源时,又提及法国利托尔诺的《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美国孟禄的《教育史教科书》以及苏联米丁斯基的《世界教育史》,并说明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中,同时援引了《说文解字》对“教”和“育”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基于这种追根溯源的治学精神,刘道玉使我们对问题的了解更加立体和通透。他说:“对教育的解读,不仅仅只是对字义的理解,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理念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中,致使中国教育以保守而著称。”的确,中国语境下的教育,更多讲究师道尊严,老师在上位,学生更多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便是“为人而学”,非“为己而学”。接着,刘道玉又引用中外诸名家的言论,推导出“人是教育永恒的中心”,并最终归纳出“教育的本质就是心智的启蒙”。
  全书提出的36个问题,刘道玉基本遵循了上述论证逻辑。首先是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的引导,然后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层层推进,直逼问题核心,同时辅以大量的案例和亲身经验,最后得出独立的结论。他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不仅引导我们抽丝剥茧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警醒我们时刻反观自身,不断创新理念并付诸实践。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  做到守土有方,就要用全面、辯证、长远的眼光统筹谋划,加强科学研判和动态管理,下足细功夫,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要继续抓
期刊
“2000年以前,1990年代、1980年代出的那些译本基本上是不能看的。”近日,翻译作者李继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这番言论,引起巨大争议。一位翻译家表示:“去掉李继宏发言中夸张的部分,他说的其实都是翻译界的常识。”  经典名著误译多  泰戈尔是一个显例,他的诗译成中文后,被收入语文课本中,但国人只将它们视为启蒙读物。只看旧译本,会觉得泰戈尔是一位“语言委婉、辞藻华丽、带有女性气质的诗人”。直到读到
期刊
3月17日,通过一场拥有300多万观众的直播,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宣布,格力将拿出十个亿投入医疗设备的研发。  4天后,格力春节期间紧急攻关自主研发的可以杀灭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送至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泰康同济医院。  带着格力“从医”  “抗疫需要什么,格力就造什么。”  面对突发疫情,“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驰援一线,全力战“疫”。  用董明珠的话说,做口罩、口罩机,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那是必需品
期刊
据美媒报道,此前遭撤职的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罗泽已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有消息称,其在下船前已出现症状。  然而,引发网络热议的船员送别他的视频中,克罗泽还曾与接待他的人握手交谈。  写信求援欲拯救全船人,信件遭泄露后被革职,疑似出现症状却没有严格防护,让人不禁心生疑问,克罗泽到底错了吗?  155人确诊,克罗泽也“中招”  当地时间4月5日,《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罗斯福
期刊
1942年2月,日军进攻新加坡。2月15日,诗人兼书法家蔡文玄向窗外远眺,看到有许多绿豆般的小点在蠕动,断定是日军来了,立即命令家人抛下一切逃命。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明智的。  几天后,蔡文玄的妻子曾冒险回家一趟,发现同村有两百多户村民被日本人屠杀,连小孩都没有幸免。因为仓促逃命,蔡文玄一家及其他村民几乎没有做任何生存方面的准备。有一天,一些邻居互相邀集,准备将山后许多洋人住房的门撞开,去抢点食物
期刊
《朗读者》是董卿第一次担任制作人和总导演,这档节目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综艺,第二季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在文化的孤独和娱乐的狂欢之间,董卿偏执地找到了一个属于《朗读者》的位置。  1  第二季《朗读者》开始时,我焦虑得不得了,因为第一季反响太好了,盛名之下,我还能怎么去改进?但最后决定还是咬牙要做。  因为有很多人在等。和其他节目比起来,《朗读者》的意义在于是能够“见人”,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创作
期刊
那是40多年前一个炎热的傍晚,大人们都在外面摇着扇子聊天,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流着汗看书,那是我看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正读得如痴如醉时,书从我手中被拿走了,是父亲拿的。我当时有些紧张,但父亲没说什么,默默地把书还给我。就在我迫不及待地重新进入凡尔纳的世界时,已经走到门口的父亲回头说了一句:“这叫科学幻想小说。”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决定了我一生的名词,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
期刊
希腊最东部的海岛—莱斯博斯岛,与土耳其隔海相望。当地一名40岁女性去以色列和埃及旅游回国后,3月8日被确诊为新冠疾病。但这也无法吓到岛上来自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和北非的难民。他们有数千人挤进了当地的农村,针对女性的骚扰和治安案件频发,引起难民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严重冲突。  与此同时,希腊和保加利亚靠近土耳其的陆地边界,也迎来了汹涌的难民潮。当地警察架起了铁丝网,边境局势顿时紧张起来。面对疫情“天灾
期刊
有一种父亲,是赵佶式父亲,关键时刻让儿子顶包。  赵佶就是宋徽宗,一个不适合当皇帝的艺术家与鉴赏家。金兵第一次大军南下,他想逃到南方去,但京城怎么办?于是他把皇位让给太子赵桓。太子也不是傻子啊,不从,哭昏过去。就在他昏倒时,黄袍加身了,老爹跑路了。  等到金兵退去,已经成为皇帝的赵桓把太上皇从南方接回来。这个太上皇够无耻的,感觉危险过去了,又想当皇帝了,于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在某次规格极高的宫廷
期刊
近期新冠肺炎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蔓延,形势比较严峻的意大利已宣布全国禁令,限制民眾出行。  很多人会好奇,什么是“大流行病”?新冠肺炎被定为“大流行病”,会有什么影响?  什么是“大流行病(pandemic)”  关于传染病在英文里有 6 种形容词,从轻到重分别是 Sporadic(零星的)、Endemic(地方性的)、Hyperendemic(高度地方性的)、Epidemic(流行的)、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