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用力的人

来源 :党员生活·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296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者》是董卿第一次担任制作人和总导演,这档节目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综艺,第二季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在文化的孤独和娱乐的狂欢之间,董卿偏执地找到了一个属于《朗读者》的位置。
  1
  第二季《朗读者》开始时,我焦虑得不得了,因为第一季反响太好了,盛名之下,我还能怎么去改进?但最后决定还是咬牙要做。
  因为有很多人在等。和其他节目比起来,《朗读者》的意义在于是能够“见人”,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创作里面,最觸动人心的就是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宝贵了,这个是我应该倾注所有心血去做的。
  我对内容有一种别人不太能理解的狂热,比如说我们的嘉宾采访大约是2小时,2万字。我要把2万字的稿子反复看几遍,因为删稿子的时候已经和录制的时候隔了很长的时间。然后我还要再回忆当时的情景,他的语速等等。我要进入他讲话的语境当中,要想象他好像还在我的对面,然后根据那个语境开始删稿,把2万字删成2000字。我有很强烈的完美主义,接近强迫症,每一个字都是我一个一个删出来的,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会觉得不舒服。
  我记得有一次把一个导演训哭了。嘉宾丘成桐,世界上最好的数学家,数学奖的大满贯,是哈佛大学教授,现在依然活跃。他朗读《归去来兮辞》,大屏幕上用竖版把读本打出来,跟随他的朗读,字一行一行出现,但那个字幕和朗读的速度一直对不上,一遍、两遍、三遍,丘成桐很耐心,一遍读、两遍读、三遍读。
  结束之后,我当时特别愤怒,怎么可以这样去浪费大家的时间?没有敬畏心,你不配做这个节目组的导演。丘成桐的时间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却因为我们耽误了。
  我们最后一场录制完成后,是凌晨2点。最后二十几位核心导演留下来,在舞台上,我说每个人都说几句话吧,平时都是你们在听我说,现在我也很想听你们说。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这一年多的时间,团队里有人离婚了,有人大病,有家人生病,有自己在写论文、答辩……大家都是焦头烂额。
  这些他们平时都不敢跟我讲。我很内疚,但我依然觉得,走完这个过程,最终的收获是他自己,不管这个过程当中你是表扬他也好、责备他也好,成长是最重要的。
  《朗读者》对我自己也是一样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你发现自己还有成长的可能。“你做得可以了,你已经做到顶了。”我大概在好多年前就听到这种话,其实每个人依然有成长的可能,这个成长不只是在专业领域,还有很多别的方面。
  2
  《朗读者》请过吴孟超,中国著名的肝脏外科医生,他读的是张晓风的那篇《念你们的名字》,写给医学院的学生的,“你需要学习多少东西才能使自己免于无知,你要怎样自省才能在医治过千万个病人以后,使自己免于职业性的冷漠和麻木。”其实任何职业都要提防职业性的冷漠和麻木。
  我在2012年的时候,就遇到了这种所谓的“职业性的冷漠”。那段时间蛮痛苦的,所有交到我手上的节目,觉得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做无谓的消耗。我不想再做了,不想再那样重复。我决定自己按一下暂停。
  2013年下半年,我开始申请美国的学校。当时晚上整宿睡不着,没有安全感。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回来没有我的位置了,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很激烈。为了这个位置我花了差不多20年时间,只有我知道我为它付出了多少。
  我父母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你40岁了,留学是20岁时做的事情。很多人说,你在国内学学不行吗?你停下来,去报个什么班。我知道那停不下来的,只要还在国内,就会有工作派下来。
  在国外读书的日子,其实就是克服那种恐惧感的过程,让自己真正地平静下来。那时我连微信都没有,只偶尔看手机新闻报,iPad只有两个界面,一个是英汉辞典,还有一个是菜谱,因为我要自己做饭。我让自己的每一天都非常有规律,不管在课堂上能提问还是不能提问,听懂了还是没有听懂,都让自己不要焦虑。
  在美国读书时有一些朋友,他们的确很放松,一周工作5天,周末一定关机。我刚去的时候差点儿被他们逼疯,周末租房子联系不上一个房屋中介,全部是留言,不会有人回复你,一定要等到星期一。
  这个过程,你不能说像重生,它像在打磨你的心灵。慢慢地就切换到了非工作模式。
  打破平静的是哈文。2015年春节前,她给我打电话,说让我主持春晚,我觉得不太可能,当时已经有整整一年没有化妆,没有穿高跟鞋,也根本不考虑穿哪条裙子还是哪条裤子的问题。我不在那个状态了,不知道还能不能以很好的状态回到舞台上。
  所以我就拒绝了,后来她又打了两个电话给我。
  那年主持春晚感觉很神奇,觉得很开心,就像是久别重逢。你发现有些东西是在你的血液里的,就像你学会骑自行车,你可能10年不骑,你还是会骑。你掌握了某种语言,可能你很久不说它,你还是会说。
  我当时还有一种感觉,如果再有人来找我做节目,我一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节目,而不再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挑战不可能》《中国诗词大会》,还有《朗读者》。
  3
  我爸爸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爷爷过世很早,奶奶是农村妇女,家里特别贫穷。我父亲骨子里认为一定要勤奋、要刻苦才能改变命运,这是他的人生信条,这种人生观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让我从小要做家务,要读书,要练习长跑,要锻炼所有的独立生活能力。
  这种严苛的教育可能曾经伤害过我,让我觉得不太自信,我必须要做得比别人好很多,才有自信心。还有一个就是,不喜欢依赖任何人,只靠自己。所以我很多时候亲力亲为,是因为我不喜欢去埋怨别人做得不够好,只能自己去做。
  我在工作当中是充满防备的、充满战斗性的。我以前累到一年主持130多场,累到摔成尾椎骨第四节骨裂,然后瘸着撑下来,累到生理期紊乱,整个脸全都是痘痘。我不知道怎么松弛。你获得越多,你的负担也越大。因为不想辜负来之不易的机会,所以我会那么努力,不管交给我什么,我都能够百分之百地超出导演的预期去完成。我并没有觉得有比别人更强的地方,但是你只要把这件事情交给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我们有撰稿人给主持人写好台本,但我不会完全按照这个台本说,我觉得照台本读稿是我的一种失职。我的记忆力非常好,一个10页纸的台本,我大概2个小时能够全背下来,但是,这样你就敢上台了吗?那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
  但20年前我敢。20年前我更关注的是,怎么样把我的头发弄好,从哪借套更好看的衣服,我一定要比站在我边上的人更白、更高、更瘦,那样才好。但是后来,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一天我觉得,这样对吗?
  现在的危机感可能来自对自己能有多少超越,是跟自己之间的那种较量。这一季《朗读者》的札记,很多都是我特别喜欢的话。比如:“生命的意义是如此厚重,无论我们怎么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
  我是一个活得特别用力的人,用力不够的话我自己会觉得不过瘾,会觉得日子似乎白过了,多可惜呀。
  摘自《人物》
其他文献
一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的问世与当时的形势密切相关。当时,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党员人数较少、党的力量较弱。在陈云接手中央组织部工作时,全国的党员人数只有4万多,主要集中在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从全国范围来讲,特别是国民党统治区,绝大多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有些地区被破坏殆尽。这种状况,显然难以同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党担负的重要责任相适应。  1937年11月
期刊
94岁高龄的马哈蒂尔,一直保持着全球年龄最大政府领导人的记录。然而2月24日下午,马哈蒂尔突然辞去了马来西亚总理的职位。  马哈蒂尔辞去总理的出人意料之举,是国家顶层执政者内部决裂和斗争外露中的关键一环,根源在于马哈蒂尔和人民公正党主席安瓦尔关于未来接班人的争执。  “禅让”与“逼宫”  马哈蒂尔与安瓦尔,在昔日朝堂之上,曾是互相依赖的盟友。选前马哈蒂尔承诺,若希盟执政,他将在两年之后将总理之位交
期刊
平原津,位于山东省平原县城西南约30华里处,系黄河下游一处毫不起眼的渡口。战国时代,平原津属于齐国济北郡,不仅是齐国和赵国间的主要渡口,更是齐国西部边界的关口要塞。  风雨三千载,时光老人在这里用如椽之笔,在历史深处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秦始皇刻下第一道印痕  第一道印痕是公元前210年刻下的。  公元前211年10月,秦始皇在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第18个儿子(最小的皇子)胡
期刊
回家后,这些“仪式”不能少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将玄关处改造成“隔离缓冲区”,将外套、鞋子等与外界有过接触的衣物外置在该区域。  摘口罩  进门前摘口罩。不要触碰到口罩的外表面,将口罩摘下,挂在清洁、干燥通风处,或放入带盖的垃圾桶丢弃。  脱鞋  将外穿的鞋子放置于通风的门外或玄关,固定位置,更换干净的居家拖鞋。  新冠病毒主要是靠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飞沫沉降到地面后,鞋子即使有可能沾染到,病毒量也
期刊
说曾巩是神童一点也不为过,史称他“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18岁时,曾巩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曾巩直到39岁才考中进士。他为什么屡试不第,“奔四”了才中进士呢?史书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整合力量、全力抗击疫情,这是很大的挑战;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这也是很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  做到守土有方,就要用全面、辯证、长远的眼光统筹谋划,加强科学研判和动态管理,下足细功夫,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要继续抓
期刊
“2000年以前,1990年代、1980年代出的那些译本基本上是不能看的。”近日,翻译作者李继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这番言论,引起巨大争议。一位翻译家表示:“去掉李继宏发言中夸张的部分,他说的其实都是翻译界的常识。”  经典名著误译多  泰戈尔是一个显例,他的诗译成中文后,被收入语文课本中,但国人只将它们视为启蒙读物。只看旧译本,会觉得泰戈尔是一位“语言委婉、辞藻华丽、带有女性气质的诗人”。直到读到
期刊
3月17日,通过一场拥有300多万观众的直播,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宣布,格力将拿出十个亿投入医疗设备的研发。  4天后,格力春节期间紧急攻关自主研发的可以杀灭新冠病毒的空气净化器送至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泰康同济医院。  带着格力“从医”  “抗疫需要什么,格力就造什么。”  面对突发疫情,“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驰援一线,全力战“疫”。  用董明珠的话说,做口罩、口罩机,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那是必需品
期刊
据美媒报道,此前遭撤职的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罗泽已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有消息称,其在下船前已出现症状。  然而,引发网络热议的船员送别他的视频中,克罗泽还曾与接待他的人握手交谈。  写信求援欲拯救全船人,信件遭泄露后被革职,疑似出现症状却没有严格防护,让人不禁心生疑问,克罗泽到底错了吗?  155人确诊,克罗泽也“中招”  当地时间4月5日,《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罗斯福
期刊
1942年2月,日军进攻新加坡。2月15日,诗人兼书法家蔡文玄向窗外远眺,看到有许多绿豆般的小点在蠕动,断定是日军来了,立即命令家人抛下一切逃命。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明智的。  几天后,蔡文玄的妻子曾冒险回家一趟,发现同村有两百多户村民被日本人屠杀,连小孩都没有幸免。因为仓促逃命,蔡文玄一家及其他村民几乎没有做任何生存方面的准备。有一天,一些邻居互相邀集,准备将山后许多洋人住房的门撞开,去抢点食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