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是目前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之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分层教学模式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敢于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服务。在本文中,笔者简单阐述了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并对分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够为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分层教学 数学教学 个体差异性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人人教育观。所谓人人教育观就是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基于这一理念,目前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分层教学理念,力图通过分层教学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个学生的个人潜力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造成这些差异性的原因有很多,像是智力差异、学习基础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等,正是由于这诸多的差异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生个体,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是学生固有的特征。再加上如今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已被取消,代之以就近入学的方式,这样就导致目前升入初中的学生成绩分化更加明显,尤其是数学这样的学科,学生之间成绩差异尤其明显,这样,采取传统的大班制教学必然无法照顾到班级中的全体学生的实际,从而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今,我们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如今我们的这种教学形式显然无法跟上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那么,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想有效的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1、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分层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成绩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准,除了成绩,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也在分层的考虑之列,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综合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在一个班级,我们往往会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较好的学生、基础中等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的学生,而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接受度,尤其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注意,不能直接把这些学生称为差生组。为了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对班级的分组进行命名的时候就要讲求一定的技巧,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所组成的学习组,我们称之为基础组,而中等的学生组则称之为提高组,而对于基础最好的优等生我们则称之为竞赛组,这样的命名方式会显得更加人性化,并且可以把每个学习组的特征和努力方向做一个大概的界定。只有当我们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以后,这样在实施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分层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标分层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学生,这样就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十分为难,目标定的过高,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就会感觉很吃力,而目标定的过低,则会让一些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觉“吃不饱”,因此,大部分的教师只能折中地选择一些适宜中等生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目标依然很难满足所有层次的需求。而在分层教学中,我们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这样,就可以解决之前的教学目标确定的难题。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就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基础组的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且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就可以了,而针对提高组除了要达到基础组的教学目标以外,还要学会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而对于竞赛组所提的要求是最高的,除了要求他们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较为灵活的综合性的问题。这样,这种分层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要求,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确立明确的方向。
  3、教学方式要分层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针对基础组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要以“鼓励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发挥主导性的作用。而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推”的方式,因为这部分学生一般有一些普遍的特点,那就是基础不错,头脑也较为灵活,但是缺乏学习的毅力,容易半路“掉链子”,而这时候,教师在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以“推”为主,在这部分学生的后面推他们一把,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竞赛组这些资优生,教师更多地是采取“引导”的教学方式,即给这些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并适当地从旁加以引导就可以了。总之,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
  4、练习要分层
  练习是对教学活动的巩固和延伸,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练习进行适当地分层。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布置一些具有层次性的练习,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几道练习题供学生选择:(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并加以证明(2)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几个菱形并加以证明(3)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并加以证明。这三道练习题在难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从而达到有效巩固学习效果的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地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思银.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N].江苏教育报,2010年.
  [2]白惠彩.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甘肃教育,2010年01期.
  [3]孙长博.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年01期。
  出生年月:1984年12月4日
  籍贯:江苏,南通
  性别:女
  职称:二级教师
  职位:老师
  研究方向:初中数学
其他文献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的中和反应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如H2SO4+Ba(OH)2==BaSO4↓+2H2O有白色沉淀生成,Cu(OH)2+2HCl==CuCl2+2H2O反应现象是:蓝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学生容易根据反应现象判断此类反应确实发生。但是有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如:NaOH+HCl==NaCl+H2O。如何判断这类反应的发生呢?通常我们可以通过用酸碱指示剂、
成功的导请应以简练的文字表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并且一开始就能吸引件读者的目光,使他愿意继续看下去。导语的优劣,往往决定这条新闻的命运。笔者就读报所见,对导请的一些常见病例
11月 30日 ,贵州开磷集团公司马路坪矿已生产矿砂8万余t,1 2月 1 5日 ,完成供矿 57万t,实现安全生产 1 50 0多天 ;在此之前 ,该矿 1 40 0m开拓工程经上级部门验收 ,合格率为 1 0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倡导以教师导学为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全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文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入手,探索了如何利用初中数学教学建立以问题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字:初中数学;问题主导;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
目的:研究VEGF165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参照Yang、Lee和Hua等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用大鼠自体尾动脉不抗凝动脉血液60μl缓慢注入大鼠尾状核,制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学实践,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
记得初写新闻稿的时候,我所在的乡,猪的存栏数在本县名列前茅。我就写了一篇乡发展养猪的新闻。内容从乡党委重视养猪、养猪的重要意义写到措施有力、政策兑现以及发挥兽医
A一本比砖头还厚、洋洋70万言的《心灵原稿》摆在我案前,它像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时时催我奋进,激我思考。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河北日报总编室副主任、杂文政论作家储瑞耕的一
1988年9月,胡士华在湖北省孝感市花西乡帮助搞秋收秋播时,天天看见许多人到乡粮店吼叫着要把粮食挑回去,骂乡粮店乡政府是“骗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胡士华和乡党委副书记
据四川省农科院苏志琼研究表明,在施用等量的氮磷钾肥基础上,配施硅锌锰肥的增产稻谷7.0%~11.2%,高于单施硅肥(增5.7%~7.8%)、硅锌肥配施(增6.8%~8.8%)、硅锰肥配施(增7.l%)和锌锰配施(增6.3%)。同时,硅锌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