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对话有效性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对话能力的培养上,交流表达十分重要。因此,加强高中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课堂对话的有效策略是为了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发展。在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的对话才是课堂的根本。达到有效的语文课堂对话,在理论的指导下,分为表述、交流、运用等方面开展训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对话;有效性策略
  一、 引言
  对话策略的语文课堂,指的是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转变老师过于自我的讲解,给出以学生为主的视听空间,建立民主的交流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对语文知识从理性到感性的深刻认识,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互动。正如契科夫说过的“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加强高中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研究,是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促进个性发展,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 课堂对话有效性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一) 有情感的表述是课堂对话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学生的倾听是一种语文能力,老师有情感的表述是有效倾听的前提,是提高语文课堂质量的途径。传统教学的听课,是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讲是灌输,学生的听讲是在被动接受,很可能被所讲授的话题兴趣影响,而拒绝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教学中的倾听是相互的,这种相互的倾听就是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的对话教学环节。而在对话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中,首先侧重的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对学生进行人物介绍和写作背景时,就开始采用作者,情感上的复杂,理想幻灭的伤感的情感进行描述;学生运用第一人称“我”以挚爱、依恋的情感进行简洁而深情的作者创作背景的介绍,积极做好学前情绪的带入。这样,老师范读时学生对《再别康桥》的情绪就极易被诗歌的内容感染。在诗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品讀中完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对于诗歌中优美的意境,飘逸不群的神思才有深刻的体会,才在脑海里不断浮现诗歌描绘的唯美场景,感受那一缕淡淡的离情别绪。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表达者的每一句话,有必要结合所授内容的情感,把握相对的语音语调,在不断地深入学习中,让自己的情感表述,顺其自然地带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之中,完成在对待同一事物情感认同。
  (二) 民主交流的课堂对话教学有效性的中心环节
  对话教学的实施在于老师的民主态度。教学改革中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是对话这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公车上书”的康有为认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追求学生的公平民主权利,首先是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权利范围的放宽。教学中,允许学生及时提出问题,及时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可以积极地以自己的见解为某一个问题作答,老师给予肯定或纠正,这些都是课堂上民主的体现。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把学生视为独立生命个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尊重学生,适宜学生情感体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教学的老师一言堂,在教学改革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影响下,更加体现了教学效果的苍白无力。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展示的空间,提供给学生与知识对话,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提倡民主交流需要更多的是来自学生的表达。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解读的教学过程中,诗歌语言并不是学生经常在教材里接触的,对于诗歌中写意的词句理解不会那么深刻。对于心中的疑惑如果不了了之沉积久了,对其他文字的意境美,体会也不会深刻,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影响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思想是花,语言是绽开的蕾,而行动是结出的果。”对于诗歌里的词语很多时候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要有一问: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中的“星辉斑斓”该怎样理解呢?诗人说寻梦,他要寻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老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完成对教材的分析,在对话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能力。
  (三) 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激发学生对课堂谈话的兴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的话题设计必须立足于学生,考虑学生的基本水平,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遵循最近发展区和教育心理学规律,设置符合学生的话题。教育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话题过于高深,少数优等生垄断话语权,即使中等生有话却苦于没有机会说话,少数后进生更是无缘课堂对话,或者老师给出的话题过于深刻,导致学生思路跟不上老师的思维,老师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要从基本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细讲第二部分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 从文中找出描写刘和珍的句子,思考刘和珍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2 本文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文章不全在写刘和珍,请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类人,并说出作者对其态度。
  3 文章中反复写“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可说呢”,“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这些话是否和前文“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相矛盾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怎样理解“我懂得哀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难度递增的问题里,给出学生回答的信心,给课堂教学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为完成民主的课堂对话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老师结合班级学情,四个问题在课堂上要和哪些学生进行交流做好思想准备。
  三、 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学理论研究中,不断践行高中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策略,对话适合提高当前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方便老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也尊重了个体,提高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昭峰.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6).
  [2] 刘翠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剑南文学,2012(5).
  作者简介:
  张卉,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古典园林巧夺天工,是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巧妙融糅。教师在课上时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艺术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语言驾驭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别具魅力的教学语言,活跃课堂的气氛,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知识中得到快乐。这样,就把课堂教学中的教和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古典园林;语文
近日,某报刊登一则消息说,某国营林场一位典型人物写信要求记者为其“正名”,为自己讨回一个真实。 原来,记者在报道这位典型人物时,称该工人连续三年坚持在林场工作,没有休过一天
摘 要:情境教学是增强语文教学趣味性、生动性、审美性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重要意义以及创设思路进行分析,期望对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教学方法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在传统的语文教
目的:1观察甲减Wistar大鼠肾脏代表抗氧化能力的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组织学水平,以及过氧化损伤致组织中丙二醛(MDA)及组织细胞膜Na+,K+-ATPase、Ca2
摘 要:我国是教育的第一大国,教育事业不断壮大与蓬勃。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启蒙意义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融入游戏环节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游戏精神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深受学生的欢迎,语文教师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喜爱为根据,从而让游戏成为师生可以平等沟通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让学生得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内学习,在游戏教学的精神下让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合乎规律性,有效率的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 引言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在现今的高中现代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变得低效甚至无效。这些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设置教条机械化;目标的设置形同虚设;创设情境只关注趣味性,忽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搞好办公室工作,对于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各项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的完成,保证机关各个环节正常运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 要:初中教学体系当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语文,其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修养以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语文对于初中生人格以及其未来的思想价值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目标当中,将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在本文中,将就初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教学工作进行探究。 
摘 要:在初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都是重难点。因而,做好这两个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利于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效果,而且对促使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就围绕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衔接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先分析目前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衔接不当的成因,然后提出初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衔接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对策  一、 前言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始终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技能。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既轻松有趣又有学习效果,为学生的读和写服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把阅读教学活动归纳为可以在课堂应用的四种形式,即提取信息的活动与概括归纳活动;体验感悟活动与理解鉴赏活动;探究活动与创造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一、 引言  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在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