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培养为主要内容。作者对怎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高职教学 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未能把创新教育真正摆在重要的战略发展地位上,某些老师教育观念陈旧,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理解粗浅,把握不到位。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技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核心是德育素质和创新素质,认为只有功课好的学生才有“创新基因”,而成绩差的学生不可能有创新作为,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对学生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循规蹈矩,忽视甚至压制有不同想法学生的个性发展。高职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对怎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谈谈体会。
  一、创新教育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培养为主要内容,选择创新性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人格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创新型教育以培养和开发人类的创新性为最终目标,不同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不是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修理、塑造受教育者,而是依照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引导、塑造出不同类型的人才。教学相长、互为师生是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所要掌握的教育与学习的内容具有可选择性,所要培养的人才模式具有多样性。具体来说,创新教育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创新性。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做法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保证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体性,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缩小师生心灵差距,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应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互动”、“开放”和“创造”营造了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互动”、“开放”和“创造”中,学生获得相当大的主动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质疑交流,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大胆思考。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绝不批评,应启发他们继续思考,用另一种方法提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自主探究,拓展创新思维。
  巧设创新探索机会,促进自立探究习惯的养成。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时间与空间。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地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学习知识、运用知识,鼓励学生進行发散思维,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以真正提高。
  4.合作互动,提高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引导学生自由地、敏捷地探索,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由“学生”决定“教法”,使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教学内容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因此,最佳的课堂信息传递应是师生、生生多向传递型,例如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实现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5.积极评价,鼓励创新行为。
  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刺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能直接影响学生求知欲的产生,影响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产生。在教学评价中,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感情,提出不同观点,发表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勇于思考,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能力。教师对创新过程中的创新方法、思维方向等问题要多加指导,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激励学生进行不断的创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拓展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把思想转化为某种形式的创新成果以形成稳定的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
  总之,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怎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宏之.对教育与创新教育内涵的再认识.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VOL25(2).
  [2]杨曼英.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内涵和定位.当代教育论坛,2011(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辅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技术,以互动式为主的交流方式,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及时疏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压力、心理困惑等思想问题,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防止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转化为心理障碍,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成长辅导室  2013年湖南省实施特色
“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技能”,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认为教师分三种境界或层次:最低层次的老师教的是知识,其次是教方法,最高层次的是教思想。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学好数学。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呢?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教者对于每一节数学教学内容,要仔细思考教学目标,并加以准确定位,使之切合学生的实
摘 要: 竞争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课堂竞争对学习效率有怎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3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利用三种竞争方式即无竞争、合作竞争及个人竞争的方式针对三种难度水平的河内塔智力游戏问题进行实验。实验结果:简单任务采用合作竞争,中等难度任务采用合作竞争,高难度任务采用无竞争时,解决问题所用时间最短。  关键词: 竞争 问题解决 影响  竞争是指主体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为体现自己
摘 要: 批判性思维对于MTI翻译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本文先描述了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后陈述了针对批判性思维国内外研究的不同内容和水平,然后具体到MTI必修课《基础笔译》课程中,就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进行具体陈述,旨在通过具体的培养方式加强MTI批判性思维,进而提高翻译能力。  关键词: MTI 批判性思维 《基础笔译》课程  一、引言  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应用于教育改革之中,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