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展艺术教育启迪幼儿亲社会行为意识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和家长们可通过亮丽多彩的艺术活动来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分享、协作、互助等亲社会行为意识,培养健全人格。
  艺术教育 幼儿 亲社会行为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27-01
  现在这一代独生子女居多,几乎每个家庭都是很多大人带一个孩子。家长们百般呵护,使得他们自我意识很强,自私、任性、懒惰、独立性差,不愿与人分享。有的家长从小把孩子藏在家里养,不让他们与其他的孩子接触,生怕被别人欺负。渐渐的孩子变得孤僻、不合群,根本不懂得与同伴交往和相处,更别说在游戏和集体活动时与他人合作和分享。大部分幼儿没有谦让的意识,自己的东西谁也拿不走,别人的东西就可以拿。
  这些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幼兒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不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对今后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而作为成人(家长)往往意识不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常常忽视教育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到如何从艺术教育角度来启迪引导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识:
  1.创设良好艺术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进行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与情绪。只有置身于愉悦而和谐的艺术环境之中,让幼儿心生快乐,才能让幼儿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自由而活跃地参与其中。
  每个教室的布置都要围绕着整个幼儿园的规划,进行科学划分,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从幼儿园的整体布局来说,要配备音乐室、舞蹈室、影视室等。各个教室都要有专业特色,让走进教室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氛围。如可以在班内墙壁上画上乐谱,让音符跃动于幼儿的头脑中,或者画上幼儿所喜爱的小动物。为了让画面更加逼真,可以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3D技术,让画面更具立体感与画面感。教师还可以将幼儿的画作张贴于墙壁上,将幼儿平时绘画、跳舞、唱歌的照片贴于墙壁之上。这样一面小小的墙壁就可以成为幼儿全面展现自己的舞台,同时更能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识。
  2.引导幼儿进行自主艺术创作
  幼儿虽小,但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活跃的艺术细胞,因此在艺术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幼儿成为被动接收的机器,而是要将幼儿看作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命体,鼓励幼儿参与到艺术活动的创作中来,为幼儿提供自由发挥与表现的平台,3岁~6岁儿童在做任何事时基本上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以艺术活动形式使幼儿学会倾听、与人分享。使幼儿们彼此敞开心扉,真诚相待,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意识。
  3.专项艺术教育启迪
  幼儿期,是亲社会行为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教师和家长通过让幼儿自己参与到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不断实践、感受、体验,在日益积累和情绪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亲社会行为意识。
  (1)合作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备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合唱任务,让幼儿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与同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以合唱活动“小手拍拍”为例,教师可结合歌词特点,采取两人一组、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合唱练习。为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教师让幼儿从眼睛开始画圈,经过鼻子、嘴巴、耳朵、眉毛最后回到眼睛,这样幼儿很快就记住了顺序,然后开始练习歌曲。幼儿在完成合唱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使小组成员学会了互帮互助,建立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通过练习,幼儿们更加愿意与伙伴进行交流,交往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增强。
  (2)艺术作品中总是饱含情感,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艺术家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榜样,以此触动他们的心灵,启蒙“美”的认知。比如,给幼儿一定的时间欣赏画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它的作者为乔治·修拉,运用了“点彩”的绘画方式,展现了形形色色的人在度假时的画面。教师可让幼儿尽情去想象,畅所欲言地说一说自己对画作的描述与看法,锻炼他们善于观察、乐于表达的能力。
  4.多项艺术教育活动相结合
  拘泥于某一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并不能带给幼儿不断的新鲜感,时间久了无法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这是幼儿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设计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巧妙而精彩,保持幼儿的参与热情。
  例如,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与表演天赋,为此,我们可以将各种游戏与艺术活动结合在一起,设计能够让幼儿边玩边学的活动,这样更能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活动的乐趣,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意识。我们可以让幼儿来进行表演,用动作、表情等无声的语言来传达更为丰富的情感与意境,从新的角度来展现内容。例如教学儿歌《蚂蚁搬虫》时,我们就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为这首儿歌创作一个小短剧,这样更能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丰富情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亲社会行为是多方面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要得到全面的发展,不能只侧重一个面,这样就不是真正的亲社会。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意识发展,将有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通过艺术教育这方面来启迪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识,能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塑造幼儿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循序渐进,为儿童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谈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J]学周刊,2017(03).
  [2]李青青.基于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元思考[J].好家长,2015(41).
其他文献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关注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能力、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在游戏中提示幼儿更多的是要遵守区域规则、玩游戏时注意安全,即使产生争抢玩具的现象,教师对幼儿的大多数是批评、说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耐心的询问原因,关注的是班级里的安全,较少地关注到幼儿个体对事物,特别是社会性分享行为方面事物的感受和反应,即使幼儿之间有分享行为发生的时候,教师会因为种种原因忽视这
期刊
鄉土教育是对本乡本土的文化教育,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自识,是从人生起点开始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保护,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人口大流动造成了乡土文化的失传,幼儿园乡土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亟待传承乡土教育理念,积极实践创新自然性、趣味性、知识性、情感性、实用性的教学模式。要有序组织系统化的乡土教育,在日常教学方案中充分体现地方风土人情特色,营造有乡土风味的园区环境,还要尊重外来人口和少数民族,正确客观对
期刊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他们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农村小学分教点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探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12-01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今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也经常将其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美术活动是幼儿们喜欢的一项艺术活动,也是幼儿认识、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打造更为生动有趣的美术教学课堂成了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如何培养幼儿美术创造的思维能力也是我们所要思考和实践的。  信息技术 幼儿美术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意义从过去单纯的知识培养,已经在向构建人格的方向转变。培养一名优秀的高中学生,需要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尊重社会公德、掌握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够只依靠学校的力量,要想学生成材还需要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不断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杂质”,并一点一点的去净化,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品质,并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家校联系 加强沟通 班级管理 效率  【中图
期刊
苏州市教育局提出“苏式教学”与“苏式课堂”,既是带领全市幼儿群体教师和全省同仁们协同打造“苏派教学”特色的重大举措。本文以“苏式”课堂的角度,探索研究构建“苏式”学前教育科学课堂的方式方法,根据“苏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分析“苏式”课堂的科学转变方式,提出发展学前儿童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对学前儿童的学习质量的提高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苏式”课堂 学前教育 科学课堂  【中图
期刊
将生活环中的动作进行模仿、改编,使动作更规范化、美观,更符合操节动作的变化规律等,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操节活动中掌握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习惯,方便老师们的日常生活组织和管理。  幼儿 操节活动 趣味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030-01  二期课改实施至今,教师已初步树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理念。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
期刊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幼儿教育方面也越来越重视,而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利用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能力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音乐,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开拓视野。结合实践中所学的经验,本文讲述了如何更有效地将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这一方式运用到幼儿的教学过程当中,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探索。  幼儿园 音乐教育 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
期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幼儿“说谎”的现象十分常见。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作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孩子说谎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他们有了想象力,也是他们渴望独立的一个标志,因此大人应平静的、坦然的面对孩子的说谎,正确的引导孩子摆脱说谎,学会真实。本文从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谈起,着重探讨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摆脱说谎的方法。  幼儿教育 说谎行为 原因分析 引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早期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那么,到底该如何让孩子远离电脑游戏,回到阅读中来,并真正喜欢上阅读?我从“美”——应景式阅读,以环境激趣、“趣”——多样化阅读,以形式激趣、“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