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浩然:打开茶文化新契机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台北市西华饭店後方的“竹里馆”茶馆大放异彩。到松江路“禅风茶趣”茶餐厅融合茶与美食的缤纷,再到今天SOGO商圈内,号称台北东区最美的“若荷”素食火锅店,力拼茶文创商机的黄浩然一路走来,不也正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境的最佳写照吗?
  只因为爱上茶,17年前黄浩然决定放弃原本收入颇丰的工程事业,投身茶文化事业。而此时,台湾茶艺馆正急遽衰退,茶艺开始走向家庭。黄浩然依然大胆地“撩落去”。希望一手打造的茶艺馆不仅作为品茗的场所,也可以是发扬茶文化的艺廊,这种执着,更是一种对茶文化传递与钻研的坚持吧!
  竹里瞎:从茶艺瞎到荼文创学院
  “竹里馆”茶馆诞生在1996年。很快就成了台北品茶最美丽的惊叹号。更成了日本观光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朝圣首选。除了与爱妻细心规划的建筑与摆设,门外棚架以翠绿的植物遮荫,绿竹、花草、石阶小径、原木茶桌等共构的前庭,淡淡的竹香在空气中飘送。搭配馆内灯光与茶香共舞、书画与茶器和鸣的氛围走向,竹里馆无处不散发出一股和静清寂的茶风禅韵,令人醉心向往。
  不过,竹里馆的定位并不局限于茶馆。黄浩然说,品好茶、焙制精致茶品、推广有机茶,原本就是竹里馆成立的最根本理念,因此大门口以“台北制茶所”作为灯箱标示,而不强调茶馆的属性。黄浩然除了推广茶艺也深入钻研茶叶,每一款茶品都亲自烘焙。取得优质茶叶的最大公约数。并从焙茶的过程中了解每一款茶品的特性,将茶叶焙出花香、果香、蜜香等不同香气。他不定期在馆内进行焙茶作业,与来客共同分享他的心得,在茶叶烘焙弥漫的淡雅花香或果香中,感受竹里馆推动茶文化的用心。
  经过17年的用心经营,竹里馆今天不仅已走向品牌推广导向,更拓展为“茶文化创意学院”,包括茶教学、茶文化(茶山小旅行、茶与音乐飨宴等)、茶文创(茶具、茶器设计订制;茶境空间、美学设计、茶文创商品等)、茶创业、茶与禅、茶与食(有机茶品赏、茶叶料理等)。其中茶教学不仅拥有中文解说,还制作有日文版本,让日籍旅客能从中了解台湾茶道的精神。
  为了不让餐食油烟影响馆内的自然芬芳,竹里馆从2008年7月开始不再提供餐点,单纯地作为品茶、制茶的文化中心,
  茶餐美食则移至竹里馆松江店“禅风茶趣”,在简洁深邃的东方建筑美学中。将中国茶道精神重新演绎,并将传统茶艺文化注入现代饮食,享受以茶为主题的“天然、原味、养身、环保”的新美食主义。
  禅风茶趣:人文雅宴茶餐厅
  中式餐厅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热闹而吵杂,黄浩然却将茶艺馆幽雅恬静的风格注入,即便在高朋满座的时段。宾客也会不自觉地放低音量,融入悠闲雅致的空间中,感受传统人文茶艺精神,愉悦地享受现代珍馔美食,这是步入“禅风茶趣”用餐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没错,黄浩然将餐厅定位为茶文化美食飨堂,细心营造的氛围也贴切至无懈可击的境界。
  定位为茶餐厅,自然要有多元缤纷的茶叶料理,黄浩然强调以茶入馔,却远非一般直接将茶叶置于菜肴之上的单纯点缀,而是将每一道茶品的风味,透过不断的尝试,将茶叶的滋味完全融入美食内的细微处理,因此不仅风味特殊目格外爽口。
  对茶叶的专精深入,使得黄浩然融入佳肴的茶品涵盖了五大茶类,包括绿茶类的龙井、青茶类的冻顶乌龙与包种、白茶类的白牡丹、黑茶类的普洱、红茶类的滇红等。根据茶的特性,配合适当的食材,透过不同的烹调方式,让两者各领风骚、相互辉映。如龙井虾仁、佛手熏鱼、包种烧鲜鱼、红茶玉串、普洱东波肉、乌龙椒麻鸡等,沁入茶香後的美味入口不仅不油腻,饱足的感觉也让体内毫无负担,可说是真正的冶茶、冶食了。
  我特别喜欢“白毫玉叶鸡米”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将剁碎的鸡肉加上口感较嫩的切段小芦笋,连同一般人难得品尝的白牡丹茶炒後,再将萝蔓莴苣剥下修剪成茶叶状作为衬底,完美的构图就已让人食指大动,包覆起来入口带着酥软的嚼劲,一起在唇齿舌尖瞬间爆发的愉悦快感,更是让我回味再三。
  若荷:台北东区最美的火锅店
  台北东区最热闹的SOGO商圈,敦化南路与市民大道交接的巷弄内,可说是东区人气指数最高的一条餐饮街,聚集了最多的火锅店,有人昵称为“火锅一条街”,列为台北火锅的一级战区。黄浩然却大胆投入古典的中国式装潢,卖起了蔬食火锅与台湾茶,对象居然是年轻人与外国朋友,令好友纷纷为他的创意捏了一把冷汗。
  事实证明,黄浩然竹里馆的第三家店,古色古香的中国式建筑、耳边传来的轻巧乐章、富有禅意的漫活氛围,果然大受欢迎,在闹区中独树一格,带给繁忙的都市人,一种清静优雅的素食用餐空间。
  有人说“若荷”简约的设计中,绝对带有修行人的朴实性格,细看也不无道理。无论店内栽植的装饰盆栽或彩绘灯笼,作为隔间的缕空花窗,甚或裱框画作等,都让前往用餐的朋友感受宁静自在、与世隔绝的舒适感受。尚茶居琴绕闲庭茶自香
  茉楠
  几场夏雨过後,小院里一片湿润,春草、青苔贪婪地吮吸着这难得的甘露,阳光投射进来时,一派生机盎然。慵懒的季节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弱柳随风,芙蓉香细,还真有一点白居易笔下的“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之感。
  这庭院就是钟媛和她的先生陈老师的家。院子是巨大的露台改建而成,原本钢筋水泥的露台,在他们精心地打理下,变得绿意葱茏。也许是主人艺术气质的熏陶。屋舍也越发彰显格调。而这种格调没有刻意为之,像一种随性的诗意。
  钟媛的职业钢琴生涯已十年有余,在古琴弹奏方面也颇有建树。而陈老师则是位著名的青年作曲家,谈吐间的优雅无不显露出艺术气息的感召。两个人在音乐的殿堂里比翼双飞,在有茶香的日子里,温暖相伴。
  每天早晨,陈老师总会在在临窗的茶桌前,冲泡一壶馨香四溢的茶,然後伴着茶香,在庭院的工作台上一笔一划的精心篆刻。“每一天我都是被陈老师的茶香唤醒。”被茶香唤醒的钟媛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随手采撷院中盛放的玫瑰。插入茶桌的陶罐中。一席茶瞬时活色生香起来。
  平淡而优雅的一天。就这样展开。在自家的院舍里,品茗、闻香、抚琴、篆刻……对于两个以乐律为职业的人来说,生活更像一部艺术剧,一本书、一壶茶、两张琴,惬意闲雅的时光在身边无声地流淌。
  平日里要乐律相伴。钟爱的乐器当然要陈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妻子精研古琴,爱人便投入到古琴的制作中。进门後,整面墙上都是丈夫为妻子制作的形制各样的古琴。而在古琴最近的空间里,陈老师心爱的小提琴和作曲必不可少的电子琴也整齐地摆放着。静静相望的乐器,仿佛在诉说一种让人沉醉的幸福。
  艺术家一般都有着比普通人更多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屋子的陈设在随性中更突出着主人对美的追求。在这里,出自仙游的古典家具,经主人的精巧搭配,亦绽放出不一样的神采。鸡翅木的官帽椅上会混搭现代感极强的撞色几何图案抱枕;放置古琴的红酸枝案几上平铺着最传统的云南少数民族蜡染棉布;就连最不起眼的墙角都会别出心裁地放置一把古旧船舵。与墙上的小提琴相映成趣。
  案桌上摆放的各种小物件同样令人着迷,一个茶盏,一把铁壶、一串佛珠、一个屏风摆件、一盆小花,仿佛都是经过精心的安排。东西多得目不暇接,却井然有序,恨不得每个都拿在手上把玩。
  在主人家喝茶,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出土的建盏次品、明清的民窑杯盏、民国的钵盂,都不是高置于玻璃柜的里的陈设,而是实实在在给大家使用的器皿。“再好的东西放在那里都是无意义的,只用物尽其用才是最好的存在方式。”信奉佛教的钟媛对器物有着这样的理解。用古董喝茶对我来说,这样的体验还从未有过。
  与友人喝到兴致之时,钟媛会抚琴一曲。第一次喝茶时有人单独为我抚琴,这是何等的幸事。一曲阳关三叠,沉静旷远,让心安宁。和着茶香,琴音绕梁,一切都那么令人沉醉。此时此景,在以後长长久久的日子都会铭记,都会想起这位抚琴的才女。
  在莲开的夏季,风吹起书页,凉了一盏茶。在钟媛位于繁华市区的家中,我们可以明白,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归隐山林。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自我悠然。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阵阵,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可寂静安然。
其他文献
春节刚过,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春季广州茶博会)招商工作已圆满完成预定计划,中洲中心一、二、三层展馆已经全部爆满,还有众多茶企纷纷要求参展,大会组委会决定再开设中洲中心展馆地铁层(负一楼),地铁层拟设“茶皇盛荟”展区,此展区专门展示高端老茶、高档精品茶、名家紫砂壶、老壶。并专门接待资深茶友、壶友及收藏爱好者。  据悉,2013春季广州茶博会将于5
期刊
2013年6月20-23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六安市政府主办的北京国际茶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本届国际茶展共设百强企业馆、全国重点产茶县馆、台湾馆、国际馆、茶具馆等12个馆区;一线品牌企业占参展企业90%以上,入场观众超过7.6万人次,成交额突破5.52亿人民币。  帝都茶事,广博之风  茶展的国际馆中,入口正对的地方便是越南茶展位,原木风格的八根立柱支起一个尖尖的屋顶,像一
期刊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代畫家苏汉臣的传世名畫《长春百子图》。在这幅长达5米多的长卷上,生动地描绘了四时百童嬉戏的畫面。其中有个场景颇值得玩味:一座凉亭中,三四童子围在几案旁,一个在濡笔染翰,身后两个在注目观看,还有一个则安静地坐在一边,面前摆着一壶茶和一只白瓷瓯,仿佛在啜茗赏景。  这一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反映出宋人茶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茶自古就是老少妇孺皆宜之饮。而事实上,根据史书记载。早在
期刊
如果要概括天心村天英茶业嘉叶茶厂朱家的家族传承精神,“兼收并蓄”,是从朱建福这辈就已奠定的。  天心村靠崇阳溪边最后一排,很气派的一座院落,便是嘉叶的厂址所在。  春寒料峭,细雨迷蒙,因为没有宾客的迎来送往,这座几乎是全村最气派的院子显得格外的空旷和宁静。满载茶叶离开的货车的马达轰鸣声似乎还回旋在空中,窗外的雨落滴滴答答,朱建福安静地冲茶,一款曼陀峰的水仙,已是第十二道,茶汤依然有滋有味。  流离
期刊
大坑口,虽是武夷正岩茶产区“三坑”之一,但在岩茶圈,人们总是会把它跟苏炳溪苏德发这对父子联系起来。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家山场够“硬”,还因为他们的技术过硬。于是,苏家一门父子,出了两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在福建乃至全国恐怕都是少见的。  苏德发坦言,苏门的“显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对他的“严”传“深”教。  做茶,就像谈恋爱  在武夷山,茶季(通常是4月底5月初)前的头几个月是做茶人一年中最
期刊
“宠辱不惊”,是家族成员面对诸事的态度,是这个家族的传承精神。  “一个家族,看遍百年制茶史。”一句话概括这个家族的做茶历史,这句凝练有力,是不二之选。  在武夷山,以茶为生的种植者、经营者数以万计。但要说起陈氏家族,懂行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耳闻。有人讲他们是武夷岩茶第一望族,“第一”和“望族”的帽子或许太高,但是武夷岩茶有历史记载以来,这个家族的每一代都有名有姓可追寻。“书”字辈的陈书省,“礼”字
期刊
3月中旬,春的气息浓重,于云南而言,却即将进入最热的季节。我们的行程,从充满梦幻色彩的西双版纳开船,寻访此地的布朗山、贺开山、古六大荼山,再西行至景迈,进勐库,北上邦东,又寻访凤庆,绕着云南的主要茶区走了一圈。为了更深入了解今年云南的茶事,4月初,行程又再次折返,从凤庆到云县到澜沧,再返勐海,一路风尘,清明时节又回古六大茶山,整个行程持续近一个月。古茶山千百年来与人们相伴而生,一个月的行程只能看到
期刊
4月的西湖,除了醉人的湖光山色,最值得期待的莫过于那杯明前的龙井了,只是“西湖龙井”的春天似乎从来都不平静,随着新茶陆续上市,关于“西湖龙井”被假冒的议论再度满城风雨,这似乎成为了近些年春茶季的“标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号角全面吹响,面对多年久治不愈的“内伤”,“西湖龙井”迅速顺势而为,迈出中国绿茶第一公共品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步。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既有需求的也有供给
期刊
早在几年前,由于对普洱茶的共同爱好,我们聚在一起成立了茶友会,喝普洱、聊普洱、淘普洱,现在兴趣扩展了,红茶、绿茶、白茶、岩茶、高山、龙井、铁观音;什么茶都喝,只要是好茶就不放过品尝的机会,自己品不过瘾,邀人一起分享才高兴,当然,都还是围绕一个“茶”字。  这其中以笔者最为年长,和这群帅哥靓妹们忘年欢叙,甚为怡然自得。他们都很忙碌,却能在茶申圭,受闲适,在品茗問领悟宁静淡泊的人生趣味,这令我这老者十
期刊
平日闲時最大的乐事便是到闹中取静的茶楼邂逅好茶,好茶喝得多了,如同见腻了花枝招展的女子,在这臃懒的秋日,只想寻一杯菊茶。呼应空中微妙的山野苦趣,应证那“人淡如菊”的意境。  “武当道茶馆”,坐落于道教仙山之下,呼应武当之名,是个风雅幽静的品茗好去处。寻一处靠窗的雅间坐下,香云纱的幔帘,掩不去窗外的山色,却又柔化了山峦树木的轮廓,似乎让彩色照片经过了黑白处理,显露出一种古雅的风情。绘着仕女图案的屏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