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朝士人世界观的转变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明朝中期以后,受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文明的冲击,明朝士人开始对世界有所了解,使汉族“天下”“天朝”的观念逐渐瓦解。这些士人虽然接受了中国不是地理的“中心”,但仍然保持文化自尊,认为相对于中华的“义理”之“道”,西洋的知识和技术只是“器”。本文就以《职方外纪校释》序言为例,浅析明朝士人世界观的转变。
   关键词 明朝 士人 世界观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明人很难渡海越山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故而明代的帝王和官僚士大夫仍遵循前代的固有观念,认为明王朝乃居于地之“中央”的“天朝上国”,视中土之外皆夷狄和番邦。在华夷观念下,明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则是朝贡体制为纽带,朝鲜、占城、安南、西域诸国皆是朝贡国。明朝人对世界的认识大体就是建于“华夷观”与“朝贡体制”之上,并代代沿袭下来。明中叶以后,明朝的实际国际处境发生巨大转变:一方面,西洋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文明,尤其是天文和地理知识,使汉族“天下”“天朝”观念逐渐瓦解,中国已从观念上由“天下”成为万国中的一国;另一方面,明朝先后受到满夷,倭寇来自东北和东南的侵扰,明朝华夷体制受到事实上的挑战。明朝的现实国际处境未能打破上层统治者“宗主国”对“朝贡国”,“中国”对“四夷”的文明想象。却唤得敏感和进步士人的关注,尤其西洋传教士带来的天文地理知识,让其感受到极大的震撼。明朝人的世界方才开始观悄然发生变化。
   《职方外纪》是西洋传教士艾儒略等人编著的一部关于世界地理空间的读物,其中讲述的世界地理知识与中国传统观念大为不同,使明朝士人为之震撼。作为一部地理读物,其书中所介绍的地理知识,于今已是公认的常识。书本身的内容学术研究的意义不大,但其珍贵之处在于该书卷首除艾儒略本人的自序外,还载有明朝杨廷筠、李之藻、瞿式穀、许胥臣、熊士旂、叶向高六位士人所写的序言,序言反映出以这六人为代表的明朝士人面对令人震撼的西洋地理知识采取的接受、调试、自守的态度。本文即以此来对明朝士人世界观的改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分析。
   首先,《序言》中所反应出来的“世界观”的改变表现在这五位士人一致接受了西洋传教士带来的世界地理知识,从过去中国“天圆地方”“中国为天下之中央”的旧世界观转变为承认地是球形的说法,中国只是世界上众国中的一国,甚至“仅如掌大”的新世界观:“西方之人,独出于古,开创一家,谓天地俱有穷也而实无穷,以其形皆大圆,故无起止,无中边……遍地周遭皆人所居,不得以地下之人与我脚底相对,疑其有倾倒也。”——杨廷筠
   “以地小圆处于天大圆中,度数相应,俱作三百六十度……地如此其大也,而其在天中一粟耳。吾州吾乡又一粟中之毫末,吾更藐焉中处,而争名利于蛮触之角也与哉……”——李之藻
   “……书为《舆地全图》,凡地之四周皆有国土,中国仅如掌大……”——叶向高
   他们虽然都对这种新的地理知识表示惊讶,甚至是震撼,但一致承认西洋人的地理知识有凭有据,绝不是无稽之谈,如:杨廷筠赞其“历历可据”,李之藻称之“语必据所涉历,或彼国旧闻征信者”,叶向高亦承认“其言凿凿有据,非汪洋谬悠如道家之诸天,释氏之恒河、须弥,穷万劫无人至也”;熊士旂还称道《职方外纪》“为益匪细也”,拒不是“邹衍之谈奢而不核,章亥之布局而未周”。这些士人已经意识到西洋人地理世界观的正确和可信。
   第二,这些士人的“世界观”还显示出较强的文化开放意识。典型代表是瞿式穀,在他所写的《职方外纪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充分显示出了这种文化开放意识:“尝试按图而论,中国居亚细亚十之一,亚细亚又据天下五之一,则自赤县神州而外,如赤县神洲者且十其九,而戋戋持此一方,胥天下而尽斥为蛮貉,得无纷井底蛙之诮乎。曷徵之儒先,曰东海西海,心同理同。谁谓心理同而精神之结撰不各自抒一精彩,顾断断然此是彼非,亦大踳矣。且夷夏亦何常之有?其人而忠信焉,明哲焉,元元本本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其可以地律人以华夷律地而轻为訾诋哉!”
   瞿式穀指出:中国并不是唯一的世界,也不是唯一的文明中心,各种地区的文明并没有先天的高低之分,“夷夏”当然不是以“地理”而区分。如果能够“忠信”“明哲”“元元本本”,虽在殊方,也是诸夏;如果“汶汶”“汩汩”“寡廉鲜耻”,即使“近于比肩”也是“戎狄”。故不可以地律人,以人律地。以瞿式穀为代表的这种文化开放意识在当时“中国是世界中心”的主流世界观之下,当是最为进步和觉醒的世界观了,也表明“华夷”观念已渐渐被新的世界观所祛除。
   第三,将西洋地理学说与中国原有学说相类比,是这些士人“世界观”所具有的另一大特点。五人之中又以叶向高最为典型。
   “泰西氏之始入中国也,其说谓天地万物皆有造之者,尊之曰天主。其敬事在天之上,人甚异之。又书为《舆地全图》,凡地之四周皆有国土,中国仅如掌大,人愈异之。然其言天主,则与吾儒畏天之说相类,以故奉其教者颇多。其言舆地,则吾儒亦有地如卵黄之说,但不能穷其道里、名号、风俗、物产,如泰西氏所图记”。
   叶向高认为西洋人所说的“天”“天主”与“吾儒畏天之说相类”,西洋人说天是圆的,正是中国过去有的“地如卵黄”之说,只不过中国过去的学说并不如西洋人的详尽。瞿式穀也说邹衍的九州说实际已经讲到各大洲的存在。这种将西洋观念类比为中国古代原有观念的做法,实际是用中国历史中对应和相近似的知识,化西洋“异端”为“同质”,站在传统理性思想的立场上,接受新知识,以缓和新知识的巨大冲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些士人虽然接受了西洋地理知识,承认中国不是地理的“中心”,但仍然保持文化自尊,认为相对于中华的“义理”之“道”,西洋的知识和技术只是“器”。正是如此,叶向高称艾儒略来中国是“慕义远来”,熊士旂在《跋》中教人读此书要“不役于物而直探本原”。对 “义理自守”有更为详细论述的是许胥臣:
   “《职方外纪》似亦稗官小说,要于裒奇荟异,使人识造物主功化之无涯。扩其所见,不局于所未见,而因以醒其锢习之迷,以归大正,则不第多其见闻而已也。人果尽心于知性知天,晦斯光,窒斯通,狭斯宏,散漫繁衍,皆归于宗,如之何偭焉?其遐而好尽心于迩也。浩浩之海,济楼航之力也,航人无楫,如航何?熒魂旷枯,糟莩旷沈,讁埴索塗冥行而已矣,故曰,圣人聪明渊懿,继天测灵,冠乎群伦。有以拟天地而参诸身乎!或问天地易简,而圣人法之,何支离为?曰,支离盖所以为简易也,摭我华而不食我实,小知之师亦贱矣。众言淆乱折诸圣,万物纷错悬诸天。彼所谓敬天事天者,赫赫乎日出之光,群目之用也;混混乎圣人道,群心之用也。已简已易,焉支焉离!”
   许胥臣认为人要达到至识成为君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多闻见”;二是“识圣人之道”。《职方外纪》一书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但重要的是要依此“醒其锢习之迷,以归大正”,也就是说此书也不过是人们达到圣人之道的一个途径罢了。所以,西洋知识是“群目之用”,而中国圣人之道是“群心之用”,类似于西学为用中学为本的思路。
   面对旷古未闻的西洋知识,作为开明知识分子的代表,杨廷筠、李之藻、瞿式穀、许胥臣、熊士旂、叶向高六位士人对这些不容置疑的知识表现出了欢迎的接受态度,但在与中国固有学说的类比中将西洋新知转化为旧学,用“义理至上”的文化优越性来缓和来自地理知识的挑战。这些足见西洋知识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和对明朝士人的震撼。但由于中华文明的惯性、时间的流转和明清易代的历史转变,这种震撼很快平静下来,直到二百多年后,西洋大炮枪声在晚清响起的时候,才重新掀起波澜,使中国士人真正明白中国不是“天下”,四夷也不是“尔小邦”,世界观也最终发生了转变。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从出生就开始不断地表现自己,用最简单的行为、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线条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的一种方法,用简单的画笔表述内心的想法。学习线条画,可以满足幼儿爱涂画的天性,促使幼儿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还可以挖掘幼儿的绘画潜能。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面前的创造力是很大的,所以培养幼儿对线条画的兴趣是引导幼儿走向绘画方向的第一步。  关键词线条画 兴趣 培养 创造  一、线
期刊
摘 要 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交织成一张纷繁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关系网,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集体必须学会处理各种关系,做到各类关系的平衡与和谐,这样才能在促进自身的发展。本文对和谐理念下国际关系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如何正确把握各类关系有一些启示。   关键词 和谐理念 国际关系 人际关系 联系 区别    一、国际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   (一)交往的平等性原则是良好的国
期刊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问题始终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很多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颇为深入,目前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受到瞩目。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研究方向不明确,方式方法不正确等问题。其中,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成为了研究重点与关注热点。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影响因素 提升     受全球化的影响,国家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我国高校学生的
期刊
摘 要 我国的护理教育一直以中专为主,高等护理教育的开展仅有20余年的历史,尽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开展高等护理教育起步早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护理教育体系、护理课程设置、护理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估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使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能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护理教育水平,本文总结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并对其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探讨。   关键词 高等护理教育 国际接轨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试图归纳出新一代新闻专业学生手机使用的特点,并结合当前新闻工作环境,总结了在未来的新闻教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个领域——训练学生手机新闻采集和报道技巧;教授专为手机用户而准备的新闻内容,希望能对我国的新闻教育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 新生 手机使用 新闻教育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专业教育已离不开各种数字媒体内容的传授,但如何更科学和有效地进行相关教学
期刊
摘 要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环境教育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从20世纪中叶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本文以日本与中国的环境教育为例,从理论到实践内容对其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客观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发展教育领域存在的显著差距。   关键词 日本 中国 环境教育 比较研究    一、历史的回眸——探究国际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期刊
摘 要 借助专业教学在中职校园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对于加快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步伐、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可以从改变教学方式、构建新的课堂模式、挖掘内涵、产学结合几方面入手,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 企业文化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是重头戏。很多文化课不理想的学生,恰恰面对开设的专业
期刊
摘 要 指出在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时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改变教学模式,利用Rhino软件建模快捷方便的优势,对机械制图中的复杂组合体及三视图投影进行模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形体的三维形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三维想象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Rhino 机械制图 组合体 三维想象     机械制图是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通过制图理论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战略管理兴起以及竞争情报理论的发展,竞争情报服务工作在近年内越来越重视。文章从情报的定义着手,介绍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主要内容,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展开竞争情报服务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竞争情报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展开竞争情报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竞争情报 战略分析    一、竞争情报的含义及发展情况   (一)竞争情报的含义。
期刊
摘 要 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但目前校企合作办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将不能阻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能阻碍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步伐。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合作问题 可持续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才培养向市场需求靠拢,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但在一些学校,由于不了解企业需求,培养的学生仍然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职业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