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志愿者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灾区采访,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志愿者了。解放军从来部冲锋在前,是职责所在,已被大家所熟悉所习惯;而来自民间的、自发赶往灾区的这些志愿者,不仅给了灾区人民极大的帮助,还给了全社会信心和力量,包括我。
  在成都,地震后的第一个夜晚,成百上千辆出租车和私家车奔向灾区参加救援,有的送去食品和水,有的帮助运送伤员,那情景,被电视报道出来后,让全国人民动容。
  我第一次见到志愿者,是在都江堰的聚源中学。5月14日上午,聚源中学的救援还在紧张进行着。烈日下,废墟上,不洁的空气中,有几个汉子一直在和战士们一起干。满脸是汗浑身是灰。我问其中一位从哪里来,他说从新津来,是新津的个体户老板,地震发生后立即停下自己的生意参加援救,开着自己的车赶到都江堰,听说聚源中学是最严重的,就赶到了聚源中学,一到就投入营救。我们去时已经是中午1点了,他们一口饭没吃,仅靠喝水,在烈日下奋战了5、6个小时。第一班的战士已轮换下去休息了,他和他的伙伴却不肯下去。
  看到他们头上脸上身上全是灰尘,我真是很感动。他们本可以袖手旁观的,但他们来了,和灾民们站在一起。他们也可以做做样子的,但他们却把自己当成一名战士。在此之前,我也遇到一个新津人,拉了一车水果送过来给救灾的解放军,不是因为职责,也不是因为利益,仅仅是因为良心。
  后来,在采访的路途上,我常常看到志愿者的车,他们在车上贴着“支援灾区”,“一方有准八方支援”等字样,或者直接写着“需要帮助请招手”,他们让一条紧张的忧虑的救援之路充满了爱和温馨。
  在映秀镇采访时,好几个人告诉我,这里有个堪称英雄的退役少校,虽然退役多年,却在灾后第三天独自一人赶到映秀投入救灾。后来他遇到一个退伍士官,也是作为志愿者赶到映秀的,两人便组成战斗小组,不分白天黑夜地展开营救。他们不但具有献身精神,而且胆大心细,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依然在废墟里一个又一个地寻找遇难的人,一个又一个地将遗体背出。有一次较大的余震发生时,将倒塌的房屋再次撼动,大家都叫他们快撤离,可少校说了声没事,依然没有停止他的营救。人们只知道少校是山东人,济南军区转业干部。至于那位士官,只知道姓万,是哪里人,哪个部队转业一概不知。
  我很想找到他们,却无从找起,他们的身影消逝在废墟里。
  在映秀镇一个医疗小分队采访时,我忽然看到一个长着一张娃娃脸身着迷彩服的女兵,她将他们背囊里的多余的药品送来给医疗队。她的身后还有两个小伙子,部穿着迷彩服,一问,原来他们部是退伍兵,已经到映秀参加营救三天了。女兵原是南海舰队的,男兵是森林武警的。他们在成都相遇,组成小分队到红十字会报到,然后被派到映秀参加救援。虽然我在映秀仅仅呆了一天一夜,已深刻地感受到需要怎样的毅力和坚强才能呆在这里了。而他们是13日到的,正是最艰苦的时间。根据红十字会的要求,他们三天之内必须撤出,他们说他们离开后,会再去其他点找事情做。
  尽管我一再追问,他们还是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后来还是医疗队的负责人帮我说话,她说我们要登记你们送来的药品,你们必须留下名字才行。女兵这才告诉我,她叫范美灵,湖北人。而两个男兵,逃一样地跑开了。
  我对这个叫范美灵的小女兵充满敬意。
  我们离开映秀时,又遇到几个老兵,扛着一面旗子,上面写着“老兵志愿者”。扛旗子的那位,从广元来。起初妻子不同意,把他的帐篷背包都藏起来了,他还是跑出了家,重新买。现在妻子总算理解他了,只是叫他小心。
  他说,每天在电视上看到灾民受罪,看到我原来的部队战友都在战斗,我在家呆不住,必须来。
  也许是太多的志愿者感动了我吧,所以,当从美国回来度暑假的儿子提出要去灾区做志愿者时,我一口答应了,并且在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志愿者终于出现在了身边。
  儿子在回到成都的第二天,就和几个朋友去了绵阳的九洲体育馆,那里有一个民间志愿者团体,叫“希望九洲”,以心理干预为主,为灾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称那个负责人为老大,很佩服他。那是一个转业军官,学心理咨询的,放下工作来做这件事,我也很佩服。
  儿子去的第二天,就被派到安县永安镇灾民安置点,在那里的帐篷小学辅导和陪伴二年级的孩子,同时帮助灾民搭建帐篷等。每次打电话问他他都说很好。十几天后,我们瞒着他去了他所在的地方,却发现条件比想象的差很多,帐篷建在田里,一下雨满是泥泞,潮湿,闷热,他因此长了很多湿疹,脸黑得只有眼镜架一圈儿有白印。人一下瘦了很多。他说有一天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他帐篷里全湿了,“如果不是我块儿大压着,帐篷就被吹跑了”,儿子这样开玩笑。
  但他的精神状态很好,这些日子,他思考了很多问题,和其他志愿者在一起,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看见我拿着相机拍照,他马上皱着眉头说不要照了,人家最不喜欢你们这种一来就知道照相的人。我知道他说的“人家”,就是这里的灾民。他在电话里也跟我说过,一些拿着大炮筒的人跑来,咔嚓一阵就走了,让人很反感。我只好收起来。其实我已经很注意了,没冲着人照。我闻他自己为什么不拍点儿照片作纪念,他诙谐地说,这是志愿者的素质。
  路上我问他,这么多天,除了带孩子,有没有干点儿实事?
  他骄傲地说,当然干了。我们搭了四百琐帐篷,每顶帐篷里要铺200块砖头(当床),你说算不算实事?我说算、算!还有呢?他说,那天刮大风,另一个安置点账篷倒了一片,我们赶过去支援,帮他们重新搭。我们还去山里送药,送食品。
  我问他做志愿者有什么感受?他说,最早来的那批志愿者是最了不起的,有大爱,自己背着背包和食物,翻山越岭到重灾区去帮助灾民,受苦受累,毫无怨言。后来的就没他们那么强了,包括我在内,只是觉得不来心里不安。还有些人,不是灾区需要他们,是他们需要灾区。
  儿子还谈了很多他在灾区、安置点的感受,他对灾民的看法,对目前政府安置灾民的看法。不管怎么说,这十几天对于他的锻炼,可能超过他在学校很多年。这样说起来,我希望他来这里做这件事,也是有私心的。
  回到成部,儿子总是惦着那些还没有回来的志愿者朋友。不断告诉我他们的情况。有一天他对我说,我还得去。他们还需要人。
  原来,和他一起在永安做志愿者的几个朋友,得知(也不知他们是怎么得知的)绵竹汉旺镇吉祥寺还没有建学校,那里的很多学生想上课。他们准备过去建一个帐篷学校。刚一发布消息,就有三十多个孩子报名。其中不 少是初中生。他们问儿子是否还愿意参加。儿子马上答应了。
  我没有反对,虽然他一年才回来一次。我只是感到有些疑问,就靠几个志愿者,怎么建学校啊?一无所有啊。儿子说,确实有很大困难,目前只有一顶大帐篷。但这个学校必须建。
  我想了想,只得打电话给我的朋友,某部刘副政委,他有部队在那边。刘副政委第二天亲自开车到吉祥寺看了情况,当即决定,一,送他们一顶大帐篷,二,帮他们搭两间活动板房,三,帮他们清理废墟开辟场地。
  这可是帮了大忙了。我发短信感谢刘副政委,不想刘副政委回复说,应该谢谢你儿子,给了我们做好事的机会,是他们让我感动。他说的这个“他们”,就是这些志愿者。
  是的,是他们让我们感动。我很佩服儿子那些志愿者朋友,那些来自远方的志愿者,多数来自北京,领头的叫冯振江,是个年轻商人,才30岁。丢下自己生意,6月初就过来的。还有一个搞美术的年龄大些,37岁,关掉了工作室,自己开车过来。
  昨天早上儿子出发了,还带了他在成都“招募”到的三个男生,其中一个男生,头天下午刚从英国回来,在网上偶然遇到儿子听说这个消息,立即毫不犹豫地参加进来,当夜就开始收拾东西,同时和反对他去的母亲作斗争,一早爬起来买了帐篷就出发。看着儿子背着背囊出门。我提出给他拍一张照片,他摆摆手一本正经地说,低调低调。
  有位志愿者告诉儿子,男人一生应该做三件事,一件是体现自己能力的事,一件是有趣的事,一件是有意义的事。做志愿者,就是有意义的事。我告诉儿子,做志愿者不仅仅体现有意义,也体现你的能力,体现你的责任感。
  今天华西都市报上也登了一个年轻志愿者,跟儿子一样大,1987年生。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儿,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有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了。地震当天,她就开车前往都江堰送食品和水,往返数次。从6月1日起,她又放下生意去做志愿者,在一所帐篷小学当老师,直到现在。真是很了不起啊。她的名字叫李卓。
  下午,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接到我们军区总医院陈副政委的电话,他说他想写写他们医院的志愿者,太让他感动了,比他们医院的医护人员还让他感动。我听他简单讲了一下情况,也感动得不行。
  这次军区总医院收治了大量的灾区伤员,很多志愿者知道后赶来帮忙。据他说最多的时候有上千名。其中有很多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自己带着伙食带着帐篷,也有住在附近的。最老的70多岁,是个归国华侨,每天早出晚归到医院来,年轻志愿者都愿意听他的。最小的16岁,也是每天赶到医院做事。还有好几位是残疾人,主动要求陪伴那些截肢的灾民,用自己的亲身处境去开导安抚他们。
  陈副政委说,我已经搜集了大量的素材,想请教你该怎么写。
  我说,你就放开写好了,我相信怎么写都会让人感动的。
  我想他们这些志愿者,不仅仅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慰藉,也为我们这些人送来了慰藉,为全社会送来了温暖。如果说战士们是奉命救灾,舍生忘死,那么,志愿者奉的是良心,是道义,是爱。
  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有一句话:“除非一个人,能从狭隘的个人利益提升至对人类有更广大的关怀,他的生活,仍未算开始。”这些志愿者也许并不知道这句话,但他们已经从狭隘的个人利益,提升至对人类有更广大的关怀了。
  儿子在那些志愿者中,显得很普通,儿子在志愿者中,又让我很骄傲。真的,一想到他们,我愿意忽略掉这些日子以来,所发生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和事。我愿意把我的视线,只落在他们的身上。
其他文献
我们赞赏积极进取的心态,但在有的时候,退一步,会发现海阔天空,棘手问题迎刃而解。身在职场,领导、自己、下属之间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化网络,面对交际中的问题,不妨后退一步,在另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中,海洋更加蔚蓝、天空更加晴朗、人生更加美好。    退一步,委婉地劝谏领导    战国时泰国攻打赵国,赵向齐求救,齐国要长安君作人质才帮忙。大臣都主张将长安君送去以换取救援,太后生气说:“再有要我小儿子去齐
期刊
人人都会遇到与他人观点不同的情况。当您与上司意见不同甚或相左时,当您与长辈看法不一甚或相背时,当您发现上司或长辈的观点不尽合理欲与其沟通时,您没有理由不请教我——李斯。  不说您也知道,我也不是多么高尚的人,司马迁把我那点事都抖搂出来了,但您若因此怀疑我的“攻心术”,可是您的一大损失啦!你们现代人不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吗?  许多人只知道外来和尚会念经,把英国那个哲学家培根在《谈判论》中的几
期刊
信箱的钥匙有一点问题,所以信箱常常锁不牢。下班回家,看见邮递员给我写的“情书”:“请一定要记得把邮箱上锁。作为一个邮递员,我不能给没有锁牢的邮箱送信。”最后一句让我微笑,因为他不但有善意的提醒还有小小的职业自尊心。  刚学开车的时候,路驾得了满分,却被考官在停车场扣了1分、然后他说:“你好像不太会停车。”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缺点,就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得到过很多陌生人写的“情书”。  有一次在一个超市前
期刊
案例    俊杰组织一个跨院系的大学生团队参加公益广告创意大赛,得了一个银奖,晚上在学校后门的小饭店大摆庆功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俊杰摆出带头大哥的架势,开始表扬下属:“清欣这次的功劳最大,主要创意都是她想出来的。虽说清欣是个女孩子,但是创新思维能力也很强啊!”  清欣是个彻头彻尾的女权主义者,一听这话就炸了:“俊杰!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虽然是女孩子但是如何如何’?难道女孩子天生就比男
期刊
说到娱乐圈的花瓶角色,似乎数也数不过来。但是只有少数“花瓶”有机会让大家少一分对她的耻笑、而多一些尊敬和支持,像画得一手好油画且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前香港小姐朱玲玲。当然,还有舒淇。她永远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心迹,并勇敢面对媒体的各种质疑,一字一句地留下经典的表白,堪称“花瓶”的翻身代表。    “我要往花瓶里放些才华”    被叫做“花瓶”的漂亮女演员,多半两种境遇:一种是“我行我素”地将“花瓶”身份进
期刊
英语不错?看看认不认得这个——kidult。这大概是个不管四级六级还是GRE词汇手册上都不会有它,可是大家一见就能把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的词儿。没错,“kidult”=“kid”+“adult”。这让人想起可以把“不”和“正”合在一起变成了“歪”的中国字。印象中,好像这样的例子就该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原来英文也可以吗?仔细想来,就像大家已经熟悉的“breakfast”+“lunch”=“brunch
期刊
老爹一辈子没出过远门,这次却要送我到千里之外的大学报到。一开始他很打怵,但是想来想去,最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报到的时候要带5000块钱的学费。老爹的兜里从没一下子装过这么多钱。唉!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血汗钱啊!他怕在路上有个什么闪失,便让老妈在他裤子的里面缝了个兜,然后就把这厚厚的一叠钱缝进了那个兜里。  夏天天气热,我们穿的衣服很少。厚厚的钱缝在单薄的裤兜里,显得鼓鼓囊囊的。老爹于是不敢昂首挺胸
期刊
王君自述:    优厚的薪水让很多人羡慕我的工作,但只是外表看上去光鲜亮丽,其中的苦恼只有自己知道。我的工作职务是秘书,就是整天做一些重复琐碎的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讨厌去办公室上班了。以前,我豪情壮志,只要一上班,就有使不完的劲儿。现在,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偷懒,不是发呆想心事,就是上网聊天。往往一天就这样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地过去了。  总经理发现了我的变化,暗地里给我提出警告,这让我感觉压
期刊
高校BBS最有才的签名档  黄小丽    1、天大的男生打女生,打一游戏名——反恐精英;天大的女生打女生,打一游戏名——魔兽争霸![天大求实]  2、班里女同学下晚自习不敢回去,后来她们每人带了个手电筒——这样每当遇到草丛里蹦出来的人时,只要冷静地掏出手电筒对着自己的脸照一照就一切都安全了……[我爱南开]  3、没见过这么恶心的学校——把期中考试定在5月8号![饮水思源]  4、中午在食堂叫了两个
期刊
织女是七夕节的女一号。织女不是一个人名,是职业加性别的号,民俗符号,艺术符号,是一群人的共名和理想。在传说中,她不但是关乎人类衣着的神仙,而且还“主瓜果”、“主生育”。在传说和文艺作品里,织女形象远较牛郎活跃,性格鲜明,内涵深厚。牛郎只有织女一个女人,而织女交往过的男子,就不光牛郎一个。  《太平广记》卷68所引的《灵怪集郭翰》是一篇志怪小说,演述的正是织女与文士郭翰之间的“婚外恋”,小说书写得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