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扫图像噪声设置毫安秒降低肝脏CT增强扫描辐射剂量的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固定管电流CT上根据图像噪声设置毫安秒,行肝脏增强扫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在我科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患者100例 (A组),采用固定250 m As进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和静脉期图像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推导出增强扫描毫安秒和平扫图像噪声的方程。再连续收集在我科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患者100例 (B组),按照上述方程,由平扫图像噪声确定增强扫描毫安秒,测量静脉期图像噪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按照体质量指数 (BMI),把A、B两组患者分为BMI<18.5 kg/m2、18.5 kg/m2≤BMI<25.0 kg/m2和BMI≥25.0 kg/m2 3组,分别对静脉期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秩和检验,对CT剂量指数 (CTDI) 和有效剂量 (ED) 进行2个独立样本t或t'检验。

结果

通过A组患者推导出的增强扫描毫安秒 (m AsX) 与平扫图像噪声 (SDp) 的方程为:m AsX=m As1×[ (0.989×SDp+ 1.06) / SDx]2,其中m As1=250 m As,靶噪声 (SDx) =13。BMI<18.5 kg/m2患者,A组 (12例) 、B组 (10例) ED分别为 (6.86±0.38) 和 (2.66±0.46)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52,P<0.01) 。18.5 kg/m2≤BMI<25.0 kg/m2患者,A组 (66例) 、B组 (73例) ED分别为 (7.08±0.91) 和 (4.50±1.41)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57,P<0.01) 。BMI≥25.0 kg/m2患者,A组 (22例) 、B组 (17例) ED分别为 (7.54±0.62) 和 (8.19±3.16) 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9,P=0.39) 。静脉期图像质量评分A组5例患者低于3分,图像无法诊断,B组所有患者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

结论

在固定管电流CT上行肝脏增强扫描,根据平扫图像噪声大小设置增强扫描毫安秒,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技术对腹部恶性肿瘤细小供血动脉CTA图像质量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能谱CT检查的32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资料,采用能谱CT扫描技术行腹部平扫及3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采用140 k Vp混合能量、66 keV单能量和最佳单能量3组模式重建显示肿瘤微小供血动脉。数据采集完成后直接获得140 k Vp和70 keV单能量图像,再通过AW 4.5工作站GSI Viewer软件得到
期刊
目的评价采用Fluency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TIPS) 治疗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抽取其中成功行TIPS手术的48例作为治疗组,药物及内镜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20 d、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前置门控冠状动脉CTA成像中应用迭代重建时,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 (FBP) 重组图像质量相当的最适低剂量水平。方法120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按照同期随机原则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 (对照组) 采用常规剂量前置门控扫描及FBP重组,B~ D组为低剂量组,采用逐级降低管电流的方式使辐射剂量较A组分别降低50%、60%、70%,并采用相应等级的迭代重建。采用方差分析比
期刊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MR导引定位的适应证、技术可行性,以及病灶特点。方法在1.5 T MR扫描仪上利用特制的活检穿刺定位架,对43例在MRI上显示有可疑病灶,而临床触诊、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未显示有病灶的患者行MR导引的双钩针定位。观察技术操作可行性和定位准确性,并观察病灶特征,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定位病灶的影像特征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43例中,37例 (86.0%) 共38个病灶定位成功。取
目的评价PET-CT与静息态功能MRI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PET-CT与静息态功能MRI检查,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统计参数图 (SPM) 5后处理软件对所采集静息态功能MRI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全脑和双侧海马ReHo值。利用目测分析法及不对称指数分析PET-CT所得图像,测量双侧海马标准化摄取值 (SUV) 。
期刊
目的探讨胆管内乳头状肿瘤CT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CT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其中12例共38个病灶 (非癌变组4例17个病灶、癌变组8例21个病灶) 可清晰显示,测量各扫描期肿瘤的CT值及平扫胆管内胆汁的CT值。搜集近期行腹部CT检查表现正常的40名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和40例胆结石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