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固定管电流CT上根据图像噪声设置毫安秒,行肝脏增强扫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
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在我科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患者100例 (A组),采用固定250 m As进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和静脉期图像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推导出增强扫描毫安秒和平扫图像噪声的方程。再连续收集在我科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患者100例 (B组),按照上述方程,由平扫图像噪声确定增强扫描毫安秒,测量静脉期图像噪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按照体质量指数 (BMI),把A、B两组患者分为BMI<18.5 kg/m2、18.5 kg/m2≤BMI<25.0 kg/m2和BMI≥25.0 kg/m2 3组,分别对静脉期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秩和检验,对CT剂量指数 (CTDI) 和有效剂量 (ED) 进行2个独立样本t或t'检验。
结果通过A组患者推导出的增强扫描毫安秒 (m AsX) 与平扫图像噪声 (SDp) 的方程为:m AsX=m As1×[ (0.989×SDp+ 1.06) / SDx]2,其中m As1=250 m As,靶噪声 (SDx) =13。BMI<18.5 kg/m2患者,A组 (12例) 、B组 (10例) ED分别为 (6.86±0.38) 和 (2.66±0.46)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52,P<0.01) 。18.5 kg/m2≤BMI<25.0 kg/m2患者,A组 (66例) 、B组 (73例) ED分别为 (7.08±0.91) 和 (4.50±1.41)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57,P<0.01) 。BMI≥25.0 kg/m2患者,A组 (22例) 、B组 (17例) ED分别为 (7.54±0.62) 和 (8.19±3.16) 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9,P=0.39) 。静脉期图像质量评分A组5例患者低于3分,图像无法诊断,B组所有患者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
结论在固定管电流CT上行肝脏增强扫描,根据平扫图像噪声大小设置增强扫描毫安秒,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