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三维非接触式标测技术寻找起源点,结合接触式电压标测,探寻与比较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电生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因RVOT起源的室早、室速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手术51例,分为室速组和室早组。研究病例接受非接触式标测(Ensite Array球囊,美国圣犹达公司),最早起源点(EA)、突破口(BO)标记后进入传统接触式双极标测,生成窦性心律下RVOT包括肺动脉瓣上区域电压图,并与非接触标测起源点进行匹配分析。
结果51例患者消融术总体成功率为94.1%(48/51)。室速组(23例,均为非持续性室速)成功率为95.7%(22/23),室早组(28例)成功率为92.9%(26/28)。窦性心律状态下,消融成功靶点电压室速组低于室早组[(1.0±0.9) mV对(1.8±1.6) mV,P=0.045];心律失常发作时,室速组和室早组靶点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融靶点领先体表QRS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8±4.0) ms对(39.2±3.6) ms,P=0.180]。室速组[19/23,(0.9±0.6) mV]起源点EA位于低电压区比例高于室早组[14/28,(1.0±0.8)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6%对50%,P=0.031]。室速组心室激动前10 ms斜率(dV/dt)小于室早组(0.9±0.7对1.7±1.1,P=0.010)。室速组EA到BO时限(EA-BO)长于室早组[(14.3±6.0) ms对(10.2±4.3) ms,P=0.044]。室速组需要≥2次扩大消融范围病例多于室早组(11/23对6/28,P=0.034)。
结论非持续性室速起源点初始除极速率慢于室早,EA-BO时限较长且需更广泛消融。RVOT起源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好发于心室低电压区(0.5~1.5 mV),非持续性室速为著。心室低电压区常位于RVOT-肺动脉过渡区域,RVOT局部电压标测有助于室速和室早起源点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