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透纸背的《诗经》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42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用凝练隽永的诗行,将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展现,为今人生存与工作提供一种换位式、穿越式思考。
  通过辛勤劳动收获幸福,不只是现代人的事业追求,古人也不例外;当今职场中遇到的困惑与矛盾,两千年前的人们同样会遇到,当我们在现实中感到困惑迷惘时,回顾《诗经》或许能找到见仁见智的启迪。古人的“事业”,包含了为官之德、公务之责、做人之本,等等。
  为官之德。《甘棠》中的“召伯”,以一棵甘棠树为切入点,为人们呈现出一位勤政爱民、清正为官的典型。“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召伯行军作战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树下停车驻马、搭棚过夜。后人对这棵树的珍惜爱护,寄托了对往圣先贤的深切怀念与景仰。在人们反复吟诵着“蔽芾甘棠”时,似乎在高大的树干中,看到了他为人正直的品格;在繁茂的枝条中,看到了他博大的胸怀;在苍翠的叶片中,看到了他坚守的信仰。心中装着百姓的人,百姓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记住他的事迹,记住与他有关的一草一木。
  无论职位高低、地域远近,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为官之本,要将自己置于与平民百姓一样的劳动环境中,通过实际行动为国民树立榜样。《甫田》《载芟》等诗,都描写了君王在视察农田、祈愿丰收时的场面,类似于“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的绘声绘色细致描写,如果不是对劳动心存一份感恩,如果不是对劳动人民心存一份关爱,就不会有这样的深切体会。
  公务之责。《皇皇者华》写的是古代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尽职尽责工作,为了国事民情不辞劳苦,体现了对待工作的态度、积极奉献的精神和对岗位的荣誉感。
  首先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每怀靡及”“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周爱咨度”“周爰咨询”,每每想起自身的责任所在,就反复考虑有哪里做得还不够好;周到细致地向普通百姓调查访问,反复考虑为政之要,反复探究询问工作成败过失。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也许是来自于朝廷的一份信任,也许是来自于群众的一份依靠,最后都归结为对自身职责的一份坚守、对政绩观人生观的一种信仰。
  其次是积极奉献的精神。“载驰载驱”,短短四字,反复出现,在快马飞车永不停歇的奔忙里,表现了车上人的焦急心态。焦急的背后,是生怕工作出现纰漏、生怕自己管理下的百姓生活得不到保障,忧国忧民的意识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其心中。这也是一种大局意识,岗位不分高低,责任不分大小,只要是自己分内的职责,只要是邦家百姓需要,就要不遗余力地前行不止、奋斗不息。
  岗位的荣誉感。“皇皇者华,于彼原隰。我马维驹,六辔如濡。我马维骐,六辔如丝。我马维骆,六辔沃若。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车边一闪而过的遍野鲜花,精神抖擞飞蹄扬尘的快马,如锦带玉丝般流光飞舞的长缰,在得到朝廷和百姓认可的内心无限欢喜中,在对当前岗位充满自豪感的意气风发中,周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都孕育着无限美好的、将要实现的奋斗梦想。
  做人之本。《柏舟》描写了一位忠臣形象,无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地处江湖之远,始终不改正直为人、清正为官的本性。“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自古忠诚爱国之士大多有同样的性格特点——不阿谀奉承、不屈行昧心,始终以天下事为己任,忧天下之忧、虑天下之虑,初心不改,衷心不忘。“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忧国忧民,无时不忘,“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篇章里涉及的许多有官方身份的人,已经超越了满足温饱、人前显耀的精神境界。在《园有桃》中,主人公的忧国忧民慨叹隔纸可闻:“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全诗共两章,每章十二句,以桃园起兴,然后进入主题,诉说自己的心忧与关切,深沉处近乎慷慨悲凉。诗中提醒世人如果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上行下效,必然导致人心日薄,国势愈孱。正如清人对此的评价:“自己心事,全在一‘忧’字。唤醒群迷,全在一‘思’字。至其所忧之事,所思之故,則俱在笔墨之外,托兴之中。”所以这首诗,从居官者的个人角度走向了整个社会,将视野拓展向了芸芸众生,是一篇情怀极广、覃思精深的作品。
  无论官职高低,《诗经》中主人公所表露的事业观,不是因物质回报多寡而产生心理纠结,而更多的是因为担心不能尽职尽责、忧于不能实现信仰追求而抒发的兢兢业业之心与报国忠心。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种事业观,但是这确确实实也是数千年来贯穿在民族精神中的大义担当,透过纸背而笔力雄沉。千载而下,读来依然令人肃穆而起振奋之心。
  (冯忠方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3月31日)
其他文献
常有人问:佛陀会不会“骂”人?答案是会,只是佛陀骂人很讲究艺术,例如在《增一阿含经》里,佛陀举出五种人: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也就是不像人。  为什么佛陀称这五种人为非人呢?因为:  一、应笑而不笑:常常在大众场合,大家在谈天说笑,气氛很融洽、很欢喜,偏偏有人就是绷着脸,不肯笑,让人觉得很煞风景。这一种人往往性格古怪,不合群,甚至个性
与空气污染相关的一个问题——车内污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是与高血压、心脏病等一样的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不过,消费者在买车过程中却很少关注私家车的车内污染问题。相比公共交通工具,许多人以为私家车车厢内的空气质量总要清新一些。其实还真未必。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车内空气检测有章可循,但因《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并非国家颁布的强制标准,而只是推荐性国家标准,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各品牌汽车的车内空
鲁迅先生曾断言:娜拉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走不下去,只好再回到她不喜欢的那个家中;还有一条路,就是堕落。    “在你的城市,1000元能买什么?”  这是一家法国时尚杂志发起的调查。答案分别为在巴黎享受一家中档法式餐厅的二人晚餐,在纽约品尝某家名店的6人份甜品,在东京进行150分钟的日式按摩,在上海做一次45分鐘的SPA,在北京买一条本土时尚品牌的短袖连衣裙。  但是在陕西省西乡县,它意味着一头牛
一次,我去一所公关学科的学校里采访。为了让学生增强生活的能力和自信心,一个极高水平的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题——必须做一件你平日里不敢做的事。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薄弱的一面,而且往往薄弱得不可思议,令人发笑。有人一见领导就发慌,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有人很会讲话,但一到公众场合就吓得张不开嘴……总之,人们有各种莫名其妙的弱點。遗憾的是人们对自身的弱点漫不经心,甚至有意无意
上海律师界卧虎藏龙,搞法学探索研究的人也很多,他们只是没有机会展露。我的获奖定能激励更多的年轻律师在法学研究上做到更好。      位于巨鹿路富民路口的办公楼内,阳光明晃晃地照进了位于二楼的一间办公室,盛雷鸣正伏案处理着文件,墙上的时钟定格在了8点。  盛雷鸣,上海市中茂律師事务所主任律师,也是“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开展至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律师。  表彰大会后的几天,同样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
《诚斋杂记》中提到“飞英会”,说范蜀公居许下,造一大堂,题额为“长啸”,高广可容纳十位客人。堂前有荼蘼花,春季花繁,宴客其下,互相约定如有飞花坠落在某人酒杯中,此人必须罚饮一杯。正当大家笑语喧哗之际,一阵微风拂来,花瓣纷纷落下,满座杯中都飞入荼蘼,结果人人受罚。事后人称此会为“飞英会”。读罢情趣盎然。  古人“酒赏”的风雅格调自不必多说,光想着一干文人雅士,端坐堂前,以落花为引,漫花倾杯的盛景,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不敢感慨,虽然那正是自己或身边友人有很多人事变幻沧桑之际,所以总歆羡别人怎么能自自然然地过活长大,顺适地去踏上人生的一个个阶段,而自己却似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又仿佛胸前别了一个名牌,上书“女作家”或“文人雅士”,临事必须挤出一些对人生的诠释或冷然以观——极可耻的。  高中的死党之一猫咪去年年底做妈妈了。我得知消息的第二天突然兴起地丢下一切忙碌跑了去,到她病房时是空的,问了
我妹妹和妹夫购买了一套毛坯房,从此我们就再也无法正常交谈了。两个月来她的所有话题都离不开卫生间的地砖。陶瓷、花岗岩、大理石、金属、人造石、木材、玻璃和胶合板,可供选择的材质五花八门。我还从未见过我妹妹这样痛苦过。“选择范围实在太大了。”她说道,接着她双手抱头,又埋首于她随身携带的地砖花色目录中了。  我做过统计和调查:我家附近的商店里有48种酸奶、134种红葡萄酒、64种清洁剂,总共3万多种物品。
上学这条出路,断了  《新民周刊》:你上学的时候,姐姐给你写信:“只有上学才是我们的出路,只有上学才能让我们过上好生活。”而你从中专到博士,从梁庄到北京,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到现在?  梁鸿:在我们那个年代,上世纪80年代,对我这样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女孩来说,上学是唯一的出路,没有别的路能够变成城里户口吃商品粮。当时,考上学不是考上本科,哪怕考上中专也行。变成城里人,吃饭有保障,这是最低的生存要求。
读到无际大师的“心药方”,说到不管是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必须先服十味妙药,才能成就,是哪十味妙药呢?他说:  “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这十味妙药要怎么吃呢?他又说:“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