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为重庆人,我们都在防空洞里吃过火锅、买过打折书、定制过旗袍、修过摩托车、种过蘑菇,甚至还唱过歌跳过舞。盛夏之季,“万能”的洞子成了老百姓的避暑圣地。众人挤身防空洞的“盛况”,历年来一直是火炉山城的独特风景。在防空洞的庇护下,重庆人吹着悠悠的凉风,尽情享受着城市慢生活。
环保空调好乘凉
趿着拖鞋,穿着短裤,戴着老花眼镜,手里端着一本书,72岁的蒋大爷住在十八梯防空洞附近,家至防空洞来回只需两分钟的时间,他是十八梯防空洞的常客。“现在很多人窝在家里吹空调,我仍然喜欢来这里吹龙门阵,熟人多,热闹又凉快,已是几十年改不掉的习惯了。”蒋大爷原是厂里的驾驶员,现已退休在家。
十八梯的防空洞是公认的“大空调”,也是重庆城大大小小的防空洞里最有名气的一个。离重庆最繁华的市中心解放碑只有两条马路的距离。狭窄的坡巷里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有卖烧饼的、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理发的,随处可见。
洞子约四五米高,洞顶呈圆拱型,就像老城墙的城门洞,连同四壁,全由白瓷砖贴过。哪怕一秒前还浑身冒汗,只要在洞内呆上几分钟,暑气便迅速消散。虽然没有豪华的装潢与舒适的沙发,但能在洞子里享受到大自然的缕缕清新,这与众不同的纳凉方式绝对可以称得上消暑一绝。
每天上午十一点,防空洞的大铁门准时打开,冷气扑面而来,洞内开始轮番上演一幅幅生动的众生消暑百态图。做暑假作业的小孩儿,做十字绣的中年女人,侃侃而谈的男子,看报刊的老人,大伙儿聚集于防空洞,各忙各的,不亦乐乎。
往年,到防空洞乘凉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以前家家户户经济差,夏天热得让人受不了,哪里凉快人们就往哪里钻,防空洞当然是不二之选。现在,家家户户安了空调,年轻人躲在屋里吹空调,而老一辈人却更愿意到防空洞扎堆。用蒋大爷的话说,“大空调”既环保又节能,享受的是来自大自然的冷气。
像蒋大爷一样生活在这一带的居民,从孩童时期算起,数十年载的消暑全依仗着这防空洞。回想防空洞未正式对外开放的那些日子,一过晌午,大伙儿就摇着蒲扇,拖着凉席,扶老携幼,陆陆续续赶到洞口占位置。在洞口前百米多的道路上铺满了凉席,阵阵凉风从洞里吹出,让燥热的空气平添几分大自然的惬意。
清凉世界 别有洞天
老人们常说,重庆城的地下是空的,这话一点也不假。地下的防空洞横七竖八,多少重庆人曾有过儿时钻防空洞的经历。从大坪石油路一个防空洞口钻进去,穿越一片黑暗,就可以抵达虎头崖的半山腰。这样的历险,恐怕很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为了躲避日本空军频繁的轰炸,而修建了一大批防空洞。防空洞庇佑过百万生灵,支撑着重庆人挺过了一段艰难岁月。到了改革开放后,这些防空洞失去了原来的功能,大都弃之不用,渐渐荒废。
战争年代渐渐远去,历史的痕迹渐渐淡去,而防空洞又悄然进入了重庆人的日常生活。经过整改,重庆城的地下有了大型地下购物中心、停车场、洞子火锅及经营着各种行业的店铺。而防空洞作为消暑之用,却深得人心,是无数重庆人美好的集体回忆。
从2003年起,重庆首次开放防空洞,让附近居民纳凉,城中大大小小的防空洞就成了老百姓的“避暑圣地”,而十八梯防空洞总是城内最热闹的。直到2008年,沙坪坝至朝天门的轻轨开始修建,十八梯防空洞就封闭了几年,而邻里街坊聚在一起纳凉话家常那份闲情逸致也跟着消停过几年。直到今年再次开放,让大伙儿又高兴了一把。
比起以往,享受着久违的清凉,而洞内的环境也越来越舒适。十八梯的防空洞一度被重庆人评为城里最好的防空洞纳凉地,“纳凉配置”全面升级。洞里开放的区域大概有350平方米之大,能容纳200多人。听管理员老唐说,墙面和地面做过防水处理,洞子里再也不象以往那样潮湿。同时,内部装修、空气湿度、灯光照明、闭路电视、桌椅板凳等方面也越来越完善。我们在洞里能看到了电视机、免费的茶水,在纳凉点的一隅,还有报刊阅读区域,一应俱全。
为了防空洞里的良好环境,人防工程处出了新规定,洞内不许吸烟,不许打牌,不许大声喧哗。于是曾经在洞里纳凉的老牌友们就在洞外一米处“画地为营”。即便身在洞外,也能感受到丝丝凉意,边娱乐边乘凉,丝毫也不影响大伙儿高涨的情绪。
多年习惯难打破
前些年,十八梯防空洞的冷气可谓是寒气逼人,当年从门口一路延伸下去的道路上挤满了乘凉的人。听蒋大爷说,越靠近洞口越凉爽,呆久了甚至还会受不了。以前的这里是全城最凉快的一个,而近年来南区路上的一个防空洞就越来越凉快,凉气已赶超十八梯防空洞,而是何缘故无人知晓。
近年来,因为十八梯搬迁的缘故,十八梯正在被变成一个“历史现象”。随着住房商品化,这一带将逐渐变成城市住宅建造中的历史和过去。我们的十八梯,或许有一天会重新被标上“商业”“金融”“信息”等新的形容词。
同样,到防空洞乘凉的原宿民,也逐渐换成了在附近务工的人们。蒋大爷的家人早已离开了十八梯,搬进了高层公寓或高档楼盘,剩下闲来无事的蒋大爷固守着自己的老房子。用蒋大爷的话说,他舍不得,舍不得熟悉的防空洞,舍不得相处了数十年载的邻居们。
早已习惯在洞子里度过一个又一个夏天,冲着这份割舍不下的情感,即使住宅已搬迁,不少附近的老居民依旧时不时地回到这洞子里,乘乘凉叙叙旧。
当一座座房子变成危房,当一扇扇大门被画上“拆”,防空洞依旧是那般模样,里面曾留下过无数重庆人生活的痕迹。每年盛夏,它用自己固有的姿态,安静地等待着庇护一代又一代生活在“火炉”里的重庆人。
今年这些防空洞免费开放
重庆19个区县,现在已有112个纳凉点,免费开放。据统计,纳凉面积近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74万人纳凉。整个纳凉工程将于9月22日结束。
市直管——人民广场人防工程(轻轨出口)、珊瑚地下商城、西三街人防工程、大渡口九宫庙人防工程、双拥大道人防工程、十八梯人防工程
渝中区——解放碑轻轨名店城商场人防工程、解放碑中环银座商场人防工程、湖广会馆一号人防工程、湖广会馆二号人防工程、嘉陵新村138号人防工程、钢铁设计院双钢路1号人防工程、南区路人防工程、劳动人民文化宫人防工程、日月光广场人防工程、储奇门人防工程
南岸区——浪高购物中心人防工程、四公里人防工程(四公里农贸市场口)、南坪人防地下商场、南坪宏声商业城、龙洞天人防地下商场、南坪步行街下流行前线商场、重柴厂人防工程
九龙坡区——杨家坪六期工程(杨石路北侧)、杨家坪五期一段人防工程(步行街转盘)、杨家坪人防地下商场(前进路)、杨家坪五期二段人防工程(步行街转盘)、成铁机械制造厂人防工程
江北区——长安公司一厂区人防工程(大石坝七村)、长安公司二厂区人防工程(工校村)、望江公司老干活动中心对面人防工程、望江公司黄泥村粮店人防工程、817车站广场13号人防工程、东风船厂东风三村人防工程、嘉陵公园人防工程
环保空调好乘凉
趿着拖鞋,穿着短裤,戴着老花眼镜,手里端着一本书,72岁的蒋大爷住在十八梯防空洞附近,家至防空洞来回只需两分钟的时间,他是十八梯防空洞的常客。“现在很多人窝在家里吹空调,我仍然喜欢来这里吹龙门阵,熟人多,热闹又凉快,已是几十年改不掉的习惯了。”蒋大爷原是厂里的驾驶员,现已退休在家。
十八梯的防空洞是公认的“大空调”,也是重庆城大大小小的防空洞里最有名气的一个。离重庆最繁华的市中心解放碑只有两条马路的距离。狭窄的坡巷里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有卖烧饼的、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理发的,随处可见。
洞子约四五米高,洞顶呈圆拱型,就像老城墙的城门洞,连同四壁,全由白瓷砖贴过。哪怕一秒前还浑身冒汗,只要在洞内呆上几分钟,暑气便迅速消散。虽然没有豪华的装潢与舒适的沙发,但能在洞子里享受到大自然的缕缕清新,这与众不同的纳凉方式绝对可以称得上消暑一绝。
每天上午十一点,防空洞的大铁门准时打开,冷气扑面而来,洞内开始轮番上演一幅幅生动的众生消暑百态图。做暑假作业的小孩儿,做十字绣的中年女人,侃侃而谈的男子,看报刊的老人,大伙儿聚集于防空洞,各忙各的,不亦乐乎。
往年,到防空洞乘凉的人可谓是人山人海。以前家家户户经济差,夏天热得让人受不了,哪里凉快人们就往哪里钻,防空洞当然是不二之选。现在,家家户户安了空调,年轻人躲在屋里吹空调,而老一辈人却更愿意到防空洞扎堆。用蒋大爷的话说,“大空调”既环保又节能,享受的是来自大自然的冷气。
像蒋大爷一样生活在这一带的居民,从孩童时期算起,数十年载的消暑全依仗着这防空洞。回想防空洞未正式对外开放的那些日子,一过晌午,大伙儿就摇着蒲扇,拖着凉席,扶老携幼,陆陆续续赶到洞口占位置。在洞口前百米多的道路上铺满了凉席,阵阵凉风从洞里吹出,让燥热的空气平添几分大自然的惬意。
清凉世界 别有洞天
老人们常说,重庆城的地下是空的,这话一点也不假。地下的防空洞横七竖八,多少重庆人曾有过儿时钻防空洞的经历。从大坪石油路一个防空洞口钻进去,穿越一片黑暗,就可以抵达虎头崖的半山腰。这样的历险,恐怕很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为了躲避日本空军频繁的轰炸,而修建了一大批防空洞。防空洞庇佑过百万生灵,支撑着重庆人挺过了一段艰难岁月。到了改革开放后,这些防空洞失去了原来的功能,大都弃之不用,渐渐荒废。
战争年代渐渐远去,历史的痕迹渐渐淡去,而防空洞又悄然进入了重庆人的日常生活。经过整改,重庆城的地下有了大型地下购物中心、停车场、洞子火锅及经营着各种行业的店铺。而防空洞作为消暑之用,却深得人心,是无数重庆人美好的集体回忆。
从2003年起,重庆首次开放防空洞,让附近居民纳凉,城中大大小小的防空洞就成了老百姓的“避暑圣地”,而十八梯防空洞总是城内最热闹的。直到2008年,沙坪坝至朝天门的轻轨开始修建,十八梯防空洞就封闭了几年,而邻里街坊聚在一起纳凉话家常那份闲情逸致也跟着消停过几年。直到今年再次开放,让大伙儿又高兴了一把。
比起以往,享受着久违的清凉,而洞内的环境也越来越舒适。十八梯的防空洞一度被重庆人评为城里最好的防空洞纳凉地,“纳凉配置”全面升级。洞里开放的区域大概有350平方米之大,能容纳200多人。听管理员老唐说,墙面和地面做过防水处理,洞子里再也不象以往那样潮湿。同时,内部装修、空气湿度、灯光照明、闭路电视、桌椅板凳等方面也越来越完善。我们在洞里能看到了电视机、免费的茶水,在纳凉点的一隅,还有报刊阅读区域,一应俱全。
为了防空洞里的良好环境,人防工程处出了新规定,洞内不许吸烟,不许打牌,不许大声喧哗。于是曾经在洞里纳凉的老牌友们就在洞外一米处“画地为营”。即便身在洞外,也能感受到丝丝凉意,边娱乐边乘凉,丝毫也不影响大伙儿高涨的情绪。
多年习惯难打破
前些年,十八梯防空洞的冷气可谓是寒气逼人,当年从门口一路延伸下去的道路上挤满了乘凉的人。听蒋大爷说,越靠近洞口越凉爽,呆久了甚至还会受不了。以前的这里是全城最凉快的一个,而近年来南区路上的一个防空洞就越来越凉快,凉气已赶超十八梯防空洞,而是何缘故无人知晓。
近年来,因为十八梯搬迁的缘故,十八梯正在被变成一个“历史现象”。随着住房商品化,这一带将逐渐变成城市住宅建造中的历史和过去。我们的十八梯,或许有一天会重新被标上“商业”“金融”“信息”等新的形容词。
同样,到防空洞乘凉的原宿民,也逐渐换成了在附近务工的人们。蒋大爷的家人早已离开了十八梯,搬进了高层公寓或高档楼盘,剩下闲来无事的蒋大爷固守着自己的老房子。用蒋大爷的话说,他舍不得,舍不得熟悉的防空洞,舍不得相处了数十年载的邻居们。
早已习惯在洞子里度过一个又一个夏天,冲着这份割舍不下的情感,即使住宅已搬迁,不少附近的老居民依旧时不时地回到这洞子里,乘乘凉叙叙旧。
当一座座房子变成危房,当一扇扇大门被画上“拆”,防空洞依旧是那般模样,里面曾留下过无数重庆人生活的痕迹。每年盛夏,它用自己固有的姿态,安静地等待着庇护一代又一代生活在“火炉”里的重庆人。
今年这些防空洞免费开放
重庆19个区县,现在已有112个纳凉点,免费开放。据统计,纳凉面积近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74万人纳凉。整个纳凉工程将于9月22日结束。
市直管——人民广场人防工程(轻轨出口)、珊瑚地下商城、西三街人防工程、大渡口九宫庙人防工程、双拥大道人防工程、十八梯人防工程
渝中区——解放碑轻轨名店城商场人防工程、解放碑中环银座商场人防工程、湖广会馆一号人防工程、湖广会馆二号人防工程、嘉陵新村138号人防工程、钢铁设计院双钢路1号人防工程、南区路人防工程、劳动人民文化宫人防工程、日月光广场人防工程、储奇门人防工程
南岸区——浪高购物中心人防工程、四公里人防工程(四公里农贸市场口)、南坪人防地下商场、南坪宏声商业城、龙洞天人防地下商场、南坪步行街下流行前线商场、重柴厂人防工程
九龙坡区——杨家坪六期工程(杨石路北侧)、杨家坪五期一段人防工程(步行街转盘)、杨家坪人防地下商场(前进路)、杨家坪五期二段人防工程(步行街转盘)、成铁机械制造厂人防工程
江北区——长安公司一厂区人防工程(大石坝七村)、长安公司二厂区人防工程(工校村)、望江公司老干活动中心对面人防工程、望江公司黄泥村粮店人防工程、817车站广场13号人防工程、东风船厂东风三村人防工程、嘉陵公园人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