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内容理解不透,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农村小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师还在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教学内容仅停留在文本上,教学效果甚微。新课改提倡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文本,要想真正有效地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精心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教师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把教学内容与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学活动偏离主题
  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了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课堂出现一派“繁荣”景象。但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数量而忽视了活动的质量,没有处理好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关系,顾此失彼,将英语课上成了音乐、手工与体育结合的综合课。无论多么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只要偏离了主题,都会影响学生英语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培养。
  教师采用任何形式的活动方式都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活动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形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三、情境创设缺乏意义和活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营造英语氛围,经常需要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进行教学。但有时一些生搬硬套的情境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情境的创设是否具有活力不单取决于情景是否真实,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活动是否具有意义。只有有意义的情境才能真正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思维,才能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四、教学资源未能积极开发
  在许多英语课上,学生都会准备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教学用具、玩具等,但是经常没有被派上用场,学生觉得很委屈。我们也为未能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而感到遗憾。
  新课标提出“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的理念,倡导我们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开发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并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渠道。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参与实践,开展对话、问答、讨论等交流活动,并适时抓住各种有利的契机,将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
  五、课堂评价没有落到实处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来支持。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语很单一。教师经常千篇一律地用“Good”“Yes”“No”等做出评价,有时还会对同样的回答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评判没有标准,让学生觉得很茫然,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如,回答正确就是“Yes”“Right”,更好就是“Good”“Great”。
  同时鼓励也要注意有“度”,不要用极为夸张的评价方式去表现,也不要动不动让全班一起鼓掌表示鼓励。教师应该注意到对学生的评价要适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正面起到鼓励和激励的作用。
  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在当今的小学英语课堂上,仍然有一些教师从始至终在扮演“主角”,一个人独挑大梁唱大戏,学生说话的机会微乎其微,试问:这样的英语课还有学生会有兴趣吗?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既不是主体,也不是主导,而是组织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学生有问题时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对学生的大胆质疑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电子插片是一个形状对称,尺寸不大,壁厚较薄的冲压件。对这种类型的工件,设计冲压组合模具应采用多工位级进模制造,省材料,效率高,质量好。
本文含BayStack 350系列交换机V1.2.0版本的重要资料,它未包含在用户指南中.
瓦斯是煤炭生产过程的伴生物,也是影响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突出因素。针对我国现阶段煤矿瓦斯防治中急需解决的关键管理问题,以管理科学和人工智能为研究工具,开展了瓦斯涌出量预
县级CATV系统升级改造应本着高起点、高质量、高要求的指导思想确定改造后的规模和 功能。
对企业台与广电部门联网后所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技术角度提出对策,对联网后的发展提出了设想.
培养大量机械专业创新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讨当代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途径,既是目前社会的需求,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文章以就业为导向,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