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本的峨眉山游客宗教文化体验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四川峨眉山为例,通过旅游网站选出的34篇网络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客的宗教文化体验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宗教旅游;文化体验;峨眉山
  1.引言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现象。[1]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据统计,在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18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教名胜占80处。第一、二批8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涉及宗教的有53个,占63%。[2]其中,佛教文化一枝独秀,具有鲜明的特色极具有文化内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佛教圣地四川峨眉山为例,通过搜集网络文本游记,了解游客对佛教圣地峨眉山旅游的感受来分析旅游者的宗教文化感知体验,对不同类型游客在宗教文化旅游中的感受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的质性研究方法。该方法在旅游形象、旅游感知、旅游概念、旅游意象方面都有所应用,是一种对内容进行系统、客观、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并且能够对内容做出分析。
  本文对网络文本内容的信息进行提炼,分析旅游者对佛教圣地的旅游感知体验:旅游者对佛教旅游圣地感兴趣的方面和旅游者的感知體验影响因素。
  2.2分析对象
  四川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佛教文化氛围尤为浓厚是国家的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佛教文化历史悠久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齐名,拥有“峨眉天下秀”、“仙山佛国”、“天下名山”的美誉。峨眉山旅游者人数众多,网络上关于峨眉山旅游的游记也较多,所以峨眉山是非常适合作为游客佛教圣地旅游感知体验研究的对象。
  3.结果研究
  3.1游客对峨眉山佛教圣地的兴趣所在
  宗教旅游地游客的动机包括精神、世俗、环境、文化和受教育程度等。[3]本文经过研究发现游客对峨眉山佛教圣地的很多地方都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来峨眉山旅游游客感兴趣的方面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自然风光,动物喂养,文化氛围,佛教建筑等四大类。
  按照年龄段的不同,游客感兴趣的方面也会不一样。少年阶段的人群对动物喂养感兴趣。二十岁到四十岁的中青年人偏爱峨眉山的自然风光,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人群对自然风光、文化氛围和佛教建筑都比较感兴趣。二十到四十岁的中青年人是文娱世界的享受者,他们更注重心灵的放松与景色的吸引度。而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中年人群是精神世界的享受者,他们更希望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
  按照游客职位的不同对峨眉山的兴趣也不同。学者和老师对佛教文化格外的感兴趣,喜欢学习关于佛教的文化内容。普通的百姓游客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欣赏,对于佛教文化不注重于深层次的理解。
  3.2影响游客游览峨眉山佛教圣地的感知因素
  狄尔泰认为旅游感知体验是主体的内感,是心境与过程的内在意识。旅游感知体验作用于游客的期盼,景观偏好[4]。本研究提炼出游客对峨眉山宗教文化感知的高频词汇。峨眉山游客感知体验高频词汇的前40名为峨眉山、金顶、佛祖、普贤、拜佛、佛教、云海、风景、宗教、祈福、佛光、瀑布、环境、寺院、溪水、高兴、圣地、虔诚、清澈、雾气缭绕、金光、蓝蓝、孩子、信仰、佛顶、有趣、叩拜、大殿、惬意、吸引、仙境、秀丽、下雨、神圣、一路、灵魂、放松、吃斋、浓雾、佛灯。通过对高频词汇的整合分析可以发现旅游者对峨眉山佛教建筑景观和佛教文化等的感知使游客心情产生变化。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峨眉山的佛教建筑影响游客的感知。峨眉山泛着金光的金顶建筑,各具风采的寺庙建筑高大雄伟具有印度色彩。蓝蓝的天空,潺潺的溪水,飞流的瀑布,美丽的自然风光,使游客心情愉悦,身心放松是影响游客旅游感知体验的因素之一。对于佛教信徒和对佛有崇拜之情的游客来说,佛教文化对游客的感知体验和吸引力很大:以虔诚的心叩拜佛祖、祈福,在寺院吃斋饭使游客忘却世俗的烦恼,灵魂得到升华。同时游客的期盼也对感知体验产生影响,峨眉山景色满足游客的期盼,就会对游客感知体验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没有达到期盼,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旅游同伴的行为——亲人关系、同事朋友关系和恋人关系等的行为,给游客带来的感知体验也是不同的。往往游客虔诚的心受孩子,朋友,恋人,配偶的影响比较大,他们能体会到到信仰的力量,在佛教圣地更能感受到内心的安静和学会感恩周围的一切。
  4.总结与建议
  本文以佛教圣地四川峨眉山为例,研究游客的宗教文化感知体验。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网站的34篇网络文本游记进行分析。对佛教旅游圣地的发展规划具有推动作用,并帮助塑造佛教旅游圣地的完美宗教旅游文化形象。
  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发现,游客对峨眉山的兴趣表现在自然风光、动物喂养、文化氛围和佛教建筑中。按照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感兴趣的侧重点也不同,中老年群体尤对佛教文化氛围和佛教建筑感兴趣,年轻人则侧重于自然风光和动物喂养。游客对峨眉山的感知体验受游客对佛教旅游圣地的期盼,目的地景观,风景,佛教建筑,佛教文化和同伴的行为影响,既受主观因素影响又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根据分析发现游客对峨眉山大多为积极的感知体验,大部分游客在峨眉山会有放松,惬意,心灵得到净化,高兴的感觉,很少有消极的旅游感知体验。整体来说峨眉山留给游客的映像很好。佛教圣地的旅游能够提高游客对佛教的认识,加强对佛教文化的认同,对游客的思想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佛教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针对游客旅游前的期盼,和游客对佛教文化和佛教建筑的兴趣,峨眉山佛教圣地应该开展一些与佛教相关的活动,例如高僧讲经并与游客互动,因为游客对高僧的讲经有着深厚的兴趣和崇拜之情,也有利于游客更加的了解佛教文化和佛家的理论,加深对佛教的认同和理解。佛教建筑应该更加注重修复和保护,峨眉山的佛教建筑独具特色,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拥有浓厚的佛教特色,使游客们能够对佛教的历史有所了解,所以景区需要对佛教建筑群有所完善,突出特色加大保护的力度。针对部分游客对峨眉山的自然景观感兴趣,景区应该对峨眉山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防止游客对景区的自然景观进行破坏,突出景观的魅力;生态猴区的猴子被称为灵猴,这些猴子精灵,顽皮,见人不惊,给游客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因此更应该注重自然生态猴区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蒋婷,张朝枝.世俗与神圣的交集:禅修旅游体验的核心[J]旅游论坛,2019,12(2):14-19.
  [2]刘静艳,靖金静.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游客心境的中介作用[J]旅游科学,2015,29(3):36-47.
  [3]程绍文,李艳,张晓梅,李照红.宗教文化旅游对游客的影响研究——以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为例[J]地理学科,2017,37(10):1569-1576.
  [4]杨洋,蔡溢,殷红梅.扎根理论下“90后”旅游者行为TGM模型构建与分析[J]旅游学刊。2015,30(02):52-60.
  基金项目: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维度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1910146343。
  作者简介:
  张智倩(1997-),女,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16级学生。
  赵亮(1977—),男,辽宁阜新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体验与旅游者行为。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足球器材多采用重复利用的方式进行器材利用,在小学教育阶段一般也是如此,但在利用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利用实际情况进行维护管理以此实现有效的器材维护与器材安全建设,本文以此为基础进行讨论,认为在现有小学生使用中,对于器材缺乏爱护与管理,需要理应现代信息手段进行保养提升,实现现代足球器材的有效利用与维护。  关键词:现代足球器材;二次使用;维护管理  伴随中国社会的发展,小学生体育活动更加受人们
期刊
摘要: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应予借鉴和应用的珍贵资源。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它们更多的是被忽视。本文中国神话元素与设计的关系,总结了神话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概况,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应用对策,这对中国视觉传达设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神话元素;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特征;文化;民族  一、中国神话元素特征  1.中国神话元素概述  神话是什么?茅盾先生说过
期刊
摘要:本文从广西钦州坭兴陶的发展现状中,了解其悠久的历史特征和制作工艺,立足于坭兴陶具备的优良特点,探索它形成文化产业的条件,以及在形成产业后进行积极建设和经营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从产品设计角度切入,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产品创新设计相结合,从而得到具有可行性的坭兴陶设计的新思路,有助于坭兴陶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坭兴陶;地域特色;生活陶艺  陶瓷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门艺术,
期刊
摘要:武术散打运动具有民族性、对抗性和体育性三大特点,在我国现代竞技体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民族风格和灿烂历史。青少年散打运动员的培训主要就在于培养武童朝向武士、武英的发展,招募的主要方向存在于中、小学生、武术馆、体校等,部分散打俱乐部也提供了一些生源,青少年生源组成逐渐多元化。  关键词:青少年;散打运动;培养策略  引言:青少年散打运动员是我国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未
期刊
摘要:水墨人物画语言在当下已经形成了多元文化生态语境,国画人物的视觉经验传达诉诸于画面就是一种图式语言,亦是个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图景的呈现。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对图式的敏感性和提升对作品的完整性意识。研究水墨人物画图式的创造性,并对其进一步的梳理与研究,有助于个人绘画风格语言的完善。图式语言成为一种精练、贴切、精微的艺术表达方式,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和脉络梳理。  关键词:国画人物;图式语言  
期刊
摘要:经常听到戏剧人说:“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在我十年的演戏群众演员中,我一直没有把自己跑群众当作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我觉得演绎每一个演员没有大小,角色戏份有大小,而自己把每一次的小角色所应该具备的人格魅力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才是我应该考虑的问题。谈到小角色的魅力,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值得考究的问题,小角色不像大的角色戏份那么多,有很多连戏,会把整个角色立体化。而小角色戏份很少,通常几句台词一两场
期刊
当代绘画中存在一个比较为难的处境,就是画什么?怎么画可以体现当下时代性?在国内和国际上于是出现各种各样抽象表现和写实等风格面貌,有代表性的比如基弗、波拉克、大卫霍克尼等等。这些画家的作品更代表当下的一个思想主流,但依旧是受到塞尚那个时期的影响。有人说架上绘画在当下行不通了,或者绘画消亡了,但我看不以为然,绘画的出发点是人的意识,只要有人存在绘画不会消失,人的感官是具有嗅觉和听觉,视绝的,尤其对视觉
期刊
《绘畫与设计作品集》
期刊
一、深度翻译  1.1深度翻译定义及特点  “深度翻译”或称“厚语境化”,是在翻译中添加注释、评注和长篇序言等,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使为文字所遮蔽的意义与翻译者的意图相融合(Appiah,2000:417-429)。深度翻译的特点是以注释、术语表或引言等形式在翻译中加入大量解释性的内容,为读者理解原文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将译文置于丰富的语境之中,彰显对他者文化的宽容与尊重。作为一
期刊
摘要:童话故事中的美人鱼与王子的爱情故事众所周知,但蒲松龄笔下的东方人鱼的浪漫爱情故事——《白秋练》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文本通过分析白秋练人物形象,剖析人物性格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情感。希望能够以此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深化对《白秋练》和对作者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白秋练;人物形象;东方美人鱼  《白秋练》作为《聊斋志异》中的精品之一,历来广为后人研究,但大多分析其中吟诗的功能和作用,突出白秋练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