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市出土魏国货币

来源 :中国钱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qi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初,河南省漯河市东南15公里的召陵区召陵镇白庄村,村民在旧房改造时挖出三十余枚战国时期魏国桥足布。
  此次出土的钱币,有安邑一钎、安邑二釿、梁重釿百当寽、梁重釿五十当寽、梁正尚百当寽等五个品种。现将部分品种介绍如下:
  
  (一)安邑-釿平首布4枚
  
  1.平首、缩颈、弧肩、高弧裆方足,背中阳文“安”,背首阴刻“重”。通高53.5、首宽21.4、肩宽28.9、足宽36.0、厚1.4mm,重12.5g。
  2.平首、缩颈、弧肩、高弧裆方足,比标本1币肩、裆都略宽,背无文字。通高53.7、首宽19.5、肩宽31、足宽34.6、厚1.6mm,重13.5g。
  
  (二)安邑二釿3枚
  
  缩颈、弧肩、高弧裆方足。通高64.1、首宽23.5、肩宽35.0、足宽40.5、厚2.2mm,重25.5g。裆内有残铜。
  
  (三)梁重釿百当寽8枚
  
  平首、缩颈、弧肩、高弧裆方足,背中阴刻“重”。通高54.2、首宽21.5、肩宽27.6、足宽33.1、厚1.6mm,重14.5g。
  
  (四)梁重釿五十当寽7枚
  
  1.平首、缩颈、弧肩、高弧裆方足。通高61.5、首宽27.1、肩宽33.5、足宽39.5、厚2.7mm,重33.8g。厚重型。
  2.平首、缩颈、弧肩、高弧裆方足。通高59.1、首宽23.3、肩宽32.8、足宽41、厚2.6mm,重19.8g。轻薄型。
  3.平首、缩颈、弧肩、高弧裆方足。通高62.3、首宽26.3、肩宽35.4、足宽40.5、厚1.8mm,重20.5g。
  
  (五)出土梁正尚(币)百当寽10枚
  
  1.平首、直颈、弧肩、浅弧裆、弧足平首布,通高58.5、首宽16.2、肩宽31.0、足宽36.5、厚1.2mm,重11.5g。
  2.平首、直颈、弧肩、浅平裆、平足,通高59.2、首宽19.7、肩宽33.0、足宽40.5、厚1.5mm,重15.5g。
  3.平首、直颈、弧肩、浅弧裆、平足,通高59.2、首宽20.0、肩宽33.0、足宽41.2、厚1.5mm,重14.5g。
  4.平首、直颈、弧肩、浅弧裆、平足,通高57.3、首宽17.2、肩宽32.0、足宽38.9、厚1.4mm,重14.0g。
  5.平首、直颈、弧肩、浅弧裆、平足,通高58.2、首宽17.5、肩宽31.8、足宽39.4、厚1.3mm,重14.0g。
  召陵是中州古邑,因商末周初的召公在此建都而得名。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曾率8国诸侯与楚国在此会盟。战国时属魏,战国晚期西与强秦、南与强楚接壤,乃兵家必争之地,一直战事频繁。秦代设立召陵县,晋代并人郾城县。
  召陵镇白庄出土的这批桥足布,均为战国早中期魏国的铸币。漯河市曾多次出土魏国货币,1997年5月,在距召陵镇40公里的临颖县巨铃乡刘庄村,曾出土魏国“共”字、“垣”字圜钱1000余枚。
  这次召陵镇出土的魏国桥足布,数量较大、品种较多,为研究战国时期魏国货币流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感谢漯河市钱友张小宝同志提供有关资料)
  
  责任编辑 于 放
其他文献
河南桐柏位于豫、鄂两省边陲,这里是千里淮河的源头,桐柏山环抱该县大部分县境,自古以来这里就以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著称于世。人类在这里开发得较早,也给这里留下了众多古文化遗迹和遗物。    1964年桐柏月河镇左庄村村民在深翻土地时,在该村村北约300米的丘陵斜坡地带发现了一些青铜器。后来在这里相继发现了一些古墓葬。1992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桐柏碱矿开发工程,对这里的部分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