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公路隧道消防系统选择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现行规范及工程实例,对国内外目前通常采用的几种消防系统进行了分析。超长隧道采用消火栓系统、灭火器及泡沫-水喷雾系统的组合形式,能比较有效的保障隧道消防安全。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具体说明了此组合的配置要求和参数选择。
  【关键词】超长隧道;消防系统选择;泡沫-水喷雾系统
  1、概述
  隧道结构复杂且属于较封闭空间,公路隧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车辆电路短路、车辆碰撞、车辆装载货物自燃等原因。一旦发生火灾,热量不易消散,火灾温度较高,火灾扑救相当困难。一般隧道火灾发生随隧道长度和交通量增加而增加。对于超长隧道,人员、车辆疏散困难,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2、主要设计原则
  超长隧道内消防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如下:
  (1)在隧道消防安全技术体系中,对隧道内的初期火灾,采取“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超长隧道通过设置自动消防设施,如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等,控制及抑制火灾发展,保障人员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以及保护隧道的主体结构及重要设施,以确保隧道的营运安全。
  (2)在隧道消防系统设计中,将不同的消防系统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形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组合最优的方案。
  (3)隧道给水应安全可靠。通过消防泵房、消防水池的合理设计,隧道给水应满足隧道内各用水点对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
  (4)各段隧道内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数按一次考虑。
  3、消防系统分析
  对于超长隧道,通常采用的几种消防系统组合形式包括:
  (1)消火栓系统+灭火器+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
  (2)消火栓系统+灭火器 +自动喷水系统;
  (3)消火栓系统+灭火器 +自动泡沫—喷淋系统;
  消火栓系统加灭火器加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的组合系统在隧道消防中已经广泛应用,并有良好使用效果。消火栓系统:是成熟可靠的消防系统,可扑灭多种类型火灾。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成熟有效的灭火药剂,对扑灭隧道内油类火灾有很好的效果。灭火器设置:使用方便、性能可靠,能及时扑灭隧道内各类初期火灾。隧道内设置泡沫——喷淋灭火系统,属于自动灭火系统。由压力水、泡沫液容器、比例混合器、软管、泡沫枪及箱体等组成的灭火系统。依靠泡沫和水成膜双重作用能够快速压制火灾,冷却油面,并使燃油与空气隔离,对扑灭隧道内油类火灾有很好的效果。此系统需考虑隧道内通风系统的影响,并且系统投资较大,但对于超长隧道应考虑设置。对于隧道内设置自动喷水系统,由于水雾等因素对隧道内灭火的不利影响,美国、日本等均不推荐使用。
  我国现有《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要求使用泡沫喷淋系统,但指出:有条件的特别是特长隧道可考虑设置泡沫喷淋系统。《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隧道内是否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没有作明确的规定。但根据上海市地方标准《道路隧道设计规范》及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一、二类及长度大于1000m的三类隧道宜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从现有国内城市交通隧道应用情况来看,上海翔殷路隧道、上海上中路隧道、上海长江隧道、杭州市庆春路过江隧道、杭州市钱江隧道、南京长江隧道、厦门翔安隧道、天津海河隧道等均采用了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
  4、工程实例
  大连东星路工程东起东港商务区,西至会展路,全长8.8km,是连接东港商务区和星海湾的区域性主要通道。本工程中,西段隧道,南线全长4.070km;北线全长4.180km,双向4车道,属于一类城市交通隧道或超长隧道,西段隧道消防系统采用:消火栓系统、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及灭火器设置。现针对西段超长隧道的消防设计说明如下:
  (1)消火栓系统:隧道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按3h计。消火栓系统最不利点供水压力为0.30MPa。
  (2)滅火器布置:隧道内可能发生的火灾多为A、B、E类火灾,灭火器选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及水成膜泡沫灭火器。在每孔隧道的两侧,单侧每隔90m,两侧交错设置灭火器箱一组,每组内设6kg装磷酸铵盐灭火器2 具、6L水成膜泡沫灭火器2 具。
  (3)泡沫-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参数:
  持续喷射时间:泡沫混合液喷射时间20分钟,水喷雾保护时间≥1小时;泡沫液选型:3%水成膜泡沫液(AFFF);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q:6.5L/min.㎡;泡沫混合比:3%;隧道专用泡沫喷头最低工作压力:0.35MPa;系统响应时间:不大于45s;系统的作用面积:不大于600㎡。喷头选用远近程组合的隧道专用水成膜泡沫喷头,喷头最大布置间距为5米,喷头流量为393L/min。每25米设置一套隧道专用泡沫喷雾控制阀组,系统设计流量考虑相邻分区(50米)同时动作流量最大值。
  系统设计流量考虑相邻分区同时动作流量最大值。
  故系统设计流量Q系=1.05×97%×Q实=66.7L/s;
  泡沫设计流量=1.05×3%×Q系 =2.1L/s
  经济流速供水管v=1.2~2.0m/s。水喷雾总管DN300 ,泡沫总管DN65,敷设在隧道的单侧顶板下全线环通。
  泡沫储存量=3%×Q系×T×1.1;采用3m3的泡沫罐充装。
  (4)消防泵房:在西段隧道南北线两端各设一座消防泵房。消防泵房内包括水喷雾水泵泵组、泡沫泵组、泡沫罐、消火栓泵组、稳压泵装置等。南北线两端各设一座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容积780m?。
  (5)消火栓系统管线布置:由消防泵房内消火栓泵组引出两根DN150的出水管,全线布置,形成安全可靠的消火栓总管环网。在每条隧道内单侧每隔45m设置一组消火栓箱。在消火栓总管上每隔5 组消火栓设一只阀门。在隧道两端道口处设置2 套水泵接合器。在两端的水泵接合器附近设置室外消火栓,并在隧道两端道口处各设2 只室外消火栓。隧道洞口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为30L/s。
  结论:
  超长公路隧道初期火灾以自救为主,对隧道消防系统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其可靠性、可操作性及灭火效果。超长隧道采用消火栓系统、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及灭火器组合消防系统,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对于保障隧道安全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浙江省高考书面表达自从2005年实行半开放式作文以来,至今已有4年了.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情景和要求,写出一篇100~120词的内容充实、语言正确、用词贴切的作文.
【摘要】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使得道路桥梁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桥梁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穿杠法是一种良好的施工工艺技术,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本文结合相应的工程实例,对穿杠法技术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为桥梁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桥梁盖梁;穿杠法技术;应用  前言: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得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同时也推动了道路桥梁行业的发展。在道路桥梁等基层设施不断强化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主要对桥梁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在道路桥梁中的应用。  【关键词】桥梁施工;检测技术;应用  一、桥梁施工中常用的检测技术  ⒈无线电检测技术  无线电检测技术主要用来检测桥面是否存在裂缝,以及裂缝的深度和大小,从而进一步评估桥梁内部损伤的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等外国消费金融公司涌入日本,日本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消费金融公司在日本消费信贷市场上异军突起并发展壮大。  2009年,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目前,北京和成都两家消费金融公司已经正式进入运营阶段。然而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却没能为中国人带来一场超前消费的变革,原因何在?  一、对比日本,分析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遭冷遇的原因  (一)消费观念的不
市政的路面主要是以沥青路面为主,但是随着交通压力的增大,路面的损坏程度加大,以此需要在损坏的地面做好养护工作.养护路面的工作也是采用沥青,但是主要是乳化沥青.因为采用
【摘 要】阅读教学既要凭借于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本文阐述了“超文本”阅读教学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并从借助想象、多元解读、批判阅读、巧用资源、改编文本等角度论述了“超文本”的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 超文本 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以来,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僵化;主体意识淡薄等,这一切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发展。所以,进行
当前我国的市政工程建设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而在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市政再生水管道工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的材料当中,大口径PE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处处离不开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预应力技术的使用也与提高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建设质量密不可分,如何更好的开发使用预应力技术是值得我们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人员深思的大问题。  【关键词】预应力技术;公路桥梁施工;应用  一、前言  预应力技术的开发运用对公路桥梁建设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技术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项目操作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技术水平,以及较强的责任心,本
目前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加大了对市政给水工程的建设力度,要想使得市政给水工程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就需要对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和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
一、沈阳知识服务业的产业选择  (一)沈阳发展知识服务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沈阳发展知识服务业的必要性  首先,沈阳发展知识服务业是克服大都市综合症,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的需要。传统的都市由于受当时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一般在工业化初期均建立一至二个第二产业聚集区,如沈阳的铁西区、大东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都市由于受空间、资源、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不宜再发展能耗、物耗、环境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