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彷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rgbedr544y4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峰有一首热播新曲《生来彷徨》,也许人注定是这样,在各种事情上表现最多的是彷徨和不安,缺少的是自信和坚定,毫无疑问,人有惰性,我以前也是这样,常常有一百种理由,说服自己去“逃避”学习;好在,一无所成的愧疚感将我从这种“彷徨”中解脱了出来,鼓起勇气努力改变以前的习惯,看着眼前厚厚的笔记本,想想自己这一年来巨大的变化…,我只想给那些还在“彷徨”中的人说一句:勇敢“动”起来,世界大不同。
  一、强化理论、给尝试一个支点
  新课标颁布以后,面对由“两基”到“四基”的转变,我更多的是迷茫和困惑。我觉得:孩子的层次有差异,让绝大多数孩子在课堂上达到“双基”已属不易,那“基本思想”该怎么训练,又该怎样确立和实现“基本活动经验”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这些都让我一头雾水。
  直到2013年的冬天,我带着区上赛教的任务去参加了一个培训,好多年没赛教了,心里非常忐忑,而就在这次培训中,“理性”终于战胜了“惰性”。众多专家从《教师专业标准》,到《新课标》,再到《职业幸福》和《现代教学艺术》,可以说从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给我们学员来了个全方位的理论轰炸,我觉得这并没有把我“炸”的迷失方向,反倒是把我“炸”醒了,我一边认真的学习老师报告中的理论和案例,一边结合自己1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去思考,去印证,没想到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应当,水到渠成。我开始尝试去思考以前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比如上面说的那个“双基”和“四基”的问题,还真就整理出了一些东西,虽然可能在专家和资深老师看起来还很浅显,很稚嫩,甚至有错误,但这毕竟是我的“起点”,我觉得“基本活动经验”是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在准备一节课的时候,先确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在去研究这节课哪个点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提升,然后再根据上面的思考,确立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感,让学生在渐进的活动中思维得到提升。学生通过数学活动,不仅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技能,还能体验到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会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总之,基本活动经验是基本思想的一种落实和具体化,二者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我觉得,只有这种富有层次感的课堂,才算是了体现了“四基”结合。或许我的上述理解还有偏差,我会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验证。
  二、点滴积累,终能汇溪成河
  在我主动的“尝试”获得小小收获之后,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沉入思考的感觉,结果一个个想法不断萌生出来,让我既欣喜万分,又措手不及。我开始把这些想法都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突然对一个词的若有所悟,我也不会放过。在深入研究后我发现,如果把自己在某个方面的想法组合起来,在进行一些完善,不就是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教学理念吗?
  在此,举一个自己的真实例子:北京师范大学陈锁明教授在报告中引用了一句陶行知的名言:“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为将来”,当时觉得很好就记下了,又一次马俊华老师在报告中提到了小学阶段如何去进行思想方法的训练,告诉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感受数学思想,为将来的学习埋下种子,我把这些也记下了,并且一直在心里消化刚才马老师的这番话。凑巧马老师的报告中有一个猜字谜的互动环节,其中一个字谜的谜底是“孕妇”,这时,“蕴伏”这个词不期而至,!想到这,我自己都笑了,数学思想的教学不就是一种“蕴伏”吗?等着将来开花结果的那一天,这个词多形象呀!再结合陶行知先生的那句名言,我们教育学生不就是为了他们的将来吗?如果很多年后,学生虽然忘掉了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却还能用数学思想帮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不就是教育的成功吗?想到这里,我明确了今后指导我教育行为的基本方向,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将来!我激动得把这一串想法记录了下来,同时,不由得感慨,没有前面的积累,哪有突如其来的那点灵感。
  聚沙成塔、汇溪成河,我会坚持“动”起来,记录工作和学习中的每个小小的思考。相信,这些点点滴滴,定能成为我自己教育教学理念的源泉。写到这里,我真是庆幸自己参加了今年的“手骨头”评选,借着这个机会我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自省。我刚毕业时,也曾是一位有理想的教师,并在工作的前几年间连续8次获得全街办统测的第一名,多次承担公开课,并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此后,我对自己的定位越来越模糊,专业上更是停步不前。好在,现在清醒还为时不晚,刚过而立之年的我还有足够的精力去追寻教师的更高境界,不为自己,也为那些对我满怀期待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同时,也为了自己能更好的完成目前的工作!
  我想把这篇文字送给那些还在“彷徨”和“逃避”的人,请你们相信自己,只要勇敢的行动起来,你们就会惊喜的发现:“动”起来,大不同。
  【作者单位:西安沣东新城斗门街道中心小学 陕西】
其他文献
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我园在开展艺术教育体验活动中,对构建体验式艺术教育课程模式做了有益探索。为了让幼儿更加好的感知体验、愉悦欣赏、主动创造与表现艺术,我们把具体措施指定为四大版块:  一、环境支持——建立审美感知  1、大环境。(1)园部:我园注重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力,着力营造艺术氛围。走进幼儿园,一楼的“艺术走廊”展示
2012年春,“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像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了樊城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吹开了樊城教育者的心门。我校3000余名师生同其它兄弟学校的师生一样满怀信心与激情地踏上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课改搞不好,一把手就引咎辞职:“课改搞不好,一把手就引咎辞职!”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可不是教育局的条例,而是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夏天会同志在教育局课改检查组和全体教师面前当众立下的军令状。  
一、“言意语文”概念的提出  “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中的骨架,是一种关涉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  “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它是文本中的血肉,是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文本中的“意”借助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像溪流一样缓缓显现,以形象吸
本想激情洋溢、潇潇洒洒地把自己一点思绪和体悟以英文字母的形式陈列于纸上;然而定神一思,对自己久未碰触的英文略失信心,又加之期末临近的时间问题,我还是先用更熟悉的中文将心中的那所谓的思考和感悟一吐为快吧。  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帅气老师Paul,六个周五晚上时长两小时的讲座,一间并不宽敞的教室和一群好奇的学生与老师,就这样简单的开始和结束,就这样一门课程、一次经历、一段时光,或者,是一扇窗。  的确,
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开展科学探究实验,能够在活动中获得亲历体验,在不断的探究体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和素养,这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我在教学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课时“热空气和冷空气”中,有一个冷空气和热空气对流的一个实验,却遇到了一些麻烦,整个实验过程出
选择题内容涉及十分广泛,甚至可以涵盖整个小学数学知识要点,并可与其他题型自由转换,如概念题、应用题、图题等等。故而,选择题在某种意义上,既是最基础的题型,又是比较难于把握的题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选择题的切入点,巧妙地将其解答出来。  一、灵活运用选择题解答方法  教师在讲授选择题时,要积极总结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解题方法教给学
曾几何时,小学英语教坛掀起了语篇教学热潮,语篇阅读日益受到关注,于是老师们纷纷聚焦以展A部分语篇教学风采。为了上好这一开篇重头戏,真可谓是煞费苦心。精美的课件、扎实的操练、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精心巧妙的教学过程,而这一切都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语言。可是,培养学生语篇阅读能力仅靠教材中的A板块能HOLD住吗?真得要大范围的给学生配给课后阅读材料?实则不然。搞题海战术能力上势必会有所提升,可学生的精力毕
一、用心培养班干部  1、充分了解,民主选拔德才兼备的班干部。每接手一个新班,我们都要着手班级建设。而班级建设中班委会的成立,班干部的选拔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上,一定要选拔德、智、体、美各方面较优秀,且具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作为候选人。选拔时切忌独裁独制,要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选出学生们信得过的人担任,这样既为班干部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也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2、明确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以音乐艺术为手段,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是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积极探索,以音乐教育为重要手段对幼儿进行情感陶冶、智力开发和品德教育,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而且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基本素质。我对音乐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价值和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有着充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是多样的、开放的,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阅读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其中一个部分,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阅读教学资源,能促使品德课堂顺利达到预期目标,扩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享受属于他们的快乐、积极、有意义的课程生活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为“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更好的实现知行统一。下面就以三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