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生动性的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主宰一切的局面,形成了师生多向互动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与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意识到课堂创新的重要性,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敢于质疑、形成对抗,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通过争论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给师生带来一种意外发现的满足。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创新,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呢?
   一、精心设计导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课堂充满热情和激情。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课堂,使课堂不再枯燥下去。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既强烈又短暂,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设法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唤起求知欲望。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到最佳状态,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经过课前热身,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集中了注意力。导入的设计既要与新内容联系紧密,又要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才能充分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起到预期的效果。
   二、多给学生创造参与条件,增强学生的参与信心。
   学生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经常表扬,鼓励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在我们的课堂中,小组讨论和展示是学生参与度最多的课堂环节,多用鼓励的眼神和话语激励学生。对经常乐于展示的同学,鼓励他们要多分析解题思路,多总结思想和方法;对怯于展示的同学,告诉他们只要勇于参与就是最棒的,一开始可以让他们做一些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比如为本组写板书,慢慢地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参与条件。另外,通过设计集体讨论、对子互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能。
   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学生可以将自己探究所得与邻桌或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以及集体讨论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阐明自己的观点,陈述这样想的理由,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帮助并解决。当学生表达各自的想法时,往往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在彼此交流中,受到同伴的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在展示中捕捉生成亮点。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分析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提出另外一种解法,并且是老师之前没有想到的,这时要对学生的见解非常认同,对他说:“这个见解不错,有创意!”“你这个想法很特别,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断有新的想法产生。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
   五、重视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正面评价为主。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语言,一声轻脆的掌声,无不让学生欣喜和兴奋。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教师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好的评价语可以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引发向上的学习动力,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如果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教师要运用巧妙的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仅会避免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赵淑飞,教师,现居河北保定。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但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工作打好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影视资源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成了小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心理和思想还不成熟,处于懵懂时期,对于未知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被多家中学语文教材收入,可见其经典性。关于这篇文章的论文和教学设计也是不可胜数,而文中的仁政思想更是阐释的焦点。然而,综观各文献,笔者发现这些文章存在一个问题:因为本文中孔子反对武力就认定孔子只提倡“修文德”而反“武力”,只尚文而不尚武。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狭隘化,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有的研究者自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刘芳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中发表的论文《一斑窥全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这是《老子》思想的总纲。仔细研读这章内容,像有一把大扫帚,在心海中翻搅,将心田中的尘垢清扫,劈开一道银光,虽然这些顿觉的灵光无比幽微,可还是被强烈的震撼着。掩卷沉思,老子的这些哲学思想,不是同样也可以用于我们的教育事业么?   宇宙万物都有“道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神水”,如果将这"神水"洒在刻画的人物身上,就能够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使读者能深入人物心灵,体会人物丰富的感情。  一.心理描写方法  (一)用内心活动直接刻画心理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描写,常用“他想到(感到、觉得、希望、回忆、思索)”等字眼作为标志;或者运用语句引出心理活动,诸如“他的思想迸跳起来(他的脑海里不
在农村小学,教师为学生不完成作业而头疼。战国时期,孙膑曾曰:“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他以因势利导之术在“马陵之战”中大胜魏军,取得战役的胜利。我们教师也可取其术,谋取其中之“道”,解决农村小学生不做作业的难题。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我们要先找到学生不写作业的根本原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再对症下药。对此,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编者推荐辞:中国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大学最重要的入学考试。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题。这是对中国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总结,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也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最为重要和保密程度最高的教育考试之一。杨永红、侯武忠先生的《冲刺高考优秀作文的四要四勿》,对教师指导学生高考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我
1.落后的人文教育现状   1.1课程设置不足   我国在进入市场经济之时,急需大批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在很短的时间,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应运而生,不到10年就达到了1200多所,河南更甚,目前河南的高职教育院校已经超过河南高校的一半。一个国家的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然而处于激烈竞争的“
在考试与写作中,素材鲜活而又有生命力,往往会受教师的青睐。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不少学生对所推荐的素材一知半解,在使用中误读材料,用错地方,或者生搬硬套,不知取舍,从而导致原本是强有力的论据使用的效果却大打折扣,甚至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并运用素材呢?以《语文教学与研究之读写天地》中一则素材为例。原文节选如下:  “女大学生扶老人”事件扑朔迷离。起先,安徽淮南师范学院女大
创新的元素体现出综合性、新颖性的特征,除了写作主体的因素外,施教客体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精准地点拨能够促进作文的创新。学生不喜欢枯燥的写作理论,喜欢实实在在的写作实践方法。教师务必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修成“妙手”能“回春”,精于点石成金之道。以下以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例说明(关于蝴蝶的翅膀的材料自命题题目,具体内容省略)。   1.立意创新。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主题,试图向读者
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出彩”,贵在方法的恰当使用。要想使语文课堂教学有特色,做到“出彩”,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并付诸实践。本文试从表演式语文教学法、游戏式语文教学法、想象式语文教学法、故事式语文教学法、“音乐式”语文教学法、启发式语文教学法、自主式语文教学法、朗诵式语文教学法、情境式语文教学法、辩论式语文教学法、活动式语文教学法、学练式语文教学法、网络式语文教学法、“无师式”语文教学法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