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预习,事半功倍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25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要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时代和教育理念的变化与发展,初中语文课程预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习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预习,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精心设计预习题,让学生了解预习什么
  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的核心,应当把各年级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预习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既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还要有激励性。
  1.针对性
  针对性的内涵比较丰富,这里主要指针对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针对学生的自学基础设计问题。随着学习历程的增长,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会造成自学能力的差异。因此,预习题的设计既要重视普遍性要求,也应顾及能力较强的同学的特殊要求,这样才能在同一时间内让各类学生均有所得。
  2.层次性
  预习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到由浅入深,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如果题目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如果题目都比较容易,学生就不能得到思维的训练,就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预设题要有梯度,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有深度探究题,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问题,最终让学生懂得怎样预习。如,预习《石榴》一文时,我在“问题探究”这一环节设计了以下问题:(1)课文按怎样的思路构织全文的?(2)作者抓住石榴什么特征来写,又是如何来写的?(3)写物是为了言志,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有梯度的问题会引导学生逐步深层次理解课文,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励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中学生已经历过一定时间的预习训练,他们对常规性的预习要求基本熟悉,因此,课内预习题的设计要避免公式化,要在巩固常规预习方法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预习动力。应更多地考虑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引发矛盾让他们辨析,提出假设让他们推理,提供背景让他们分析等。设计的预习题力求活泼新颖,有创意,经常变换一些预设题的形式。如可以根据句意归纳成短语(成语),将成语补充完整,错别字订正,或要求学生网上查询有关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习效果会更好。
  二、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懂得怎样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同时,指导学生初学预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重点地进行,要让学生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掌握方法。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的预习任务,并且要进行方法的指导。
  1.教给“四步”预习法,掌握常规预习
  标
  首先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画出来。
  查
  查是自己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积累下来,自查作者的生平、作品、文章的写作背景资料,这些信息很容易从各种途径获得,除了市面上销售的各种助学书籍外,互联网也是学生可利用的重要手段。上课时,可以邀请学生参与介绍作者及背景,教师可视学生准备资料完整性,给予适当的补充。
  注
  注是再读课文,批注每一段落所写的内容,并标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便上课的时候解决。学生在字词基本解决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准确、流畅地通读课文,在自由的朗读过程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并试着用一句话或几句话加以表达。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注意把握课文内容和形式,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这就是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思
  思是依据课后练习有关问题再读课文,并作读书笔记。
  预习贵在坚持,教师要逐步把预习四步骤渗透到学生中,逐步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并持之以恒。教师一定要在上课之前检查预习,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给学生预习的动力,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2.因人而异,倡导个性化预习
  所谓“个性化”其实就是在完成上述常规预习的前提下,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这是学生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自读中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赏析性预习
  我们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文章或段落可以从词语、修辞写作方法等角度进行赏析,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如在预习朱自清的《春》时,可要求学生在完成常规预习的基础上对《春》一文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等作一些赏析。
  (2)质疑性预习
  “学者先要会疑。”预习课文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于理解难度较大的课文,如杂文和阅读障碍较大的文言文,可通过这种预习来培养学生在预习中善于察疑、质疑的意识。也可以采用运用列表的形式来反映“质疑”的内容。其内容包括语言运用、课文理解、知识链接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发现问题越多,课堂上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如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设计了“你问我答”这一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不明白问题,认真整理好,准备课上讨论(还可以到图书室和网上查阅资料),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了许多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如:①“三味书屋”中“三味”作何解?②“怪哉”究竟是怎么回事?③为什么三味书屋的匾上画着“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课上学生讨论非常热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视反馈,及时了解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后,在心理上是希望获得教师肯定性的评价的。对于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教师应巧妙地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根据需要加以检测,以便了解预习效果。例如:要求预习课文朗读,那么课上可以进行朗读比赛,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和鼓励;预习生字词,课上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小老师上台示范讲解字词音形义。另外,教师在检查学生预习时,还应该在“养成良好预习习惯”上下功夫。不要机械地评价结果的正误,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在检查时应这样问:“你是怎样弄懂这个问题的?”“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等等。这样的检查和交流,对于学生认识能力、自学能力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 。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其他文献
在许多抗病毒感染免疫中,细胞介导免疫(CMI)应答是很有益的。CMI可由减毒病毒和重组病毒或重组细菌等诱导产生,因它们在免疫宿主体内表达外源抗原。最近证明,非复制型质粒DNA表
创建标准化分局(所)工作是一个载体,经过三年多的创建实践,这个载体在推动全省地税系统各项工作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实实在在地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创建,广大基层分局
为进一步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保证再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犤2002犦208号)
2003年2月11日至12日,武汉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勇率市局征管处、教育处、信息中心、票证管理中心、办公室等有关负责人,踏着皑皑白雪,冒着凛冽寒风,走访了江汉、桥口、
不要急着投简历,要找出原因;不要猜测最坏的结果,而是支持晋升的人。有一位经理说,他手下有一名员工非常适合会计主管这个职位,但是他没有升她,因为她没有提出来。这位经理说
最近,和龙市地税局按照省地税局转发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采伐国有林业原木的企业减免农业特产税问题的通知》精神,积极帮助八家子林业局、和龙林业局办理次 Rec
非胰岛素依赖性(NIDDM)糖尿病发生于葡萄糖耐量有损害的个体,而胰岛素耐受性又是糖耐量有损害的标志并为NIDDM糖尿病发生前的一种代谢异常。troolitazone为一种新型抗糖尿病药物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做好地方税收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在此重要时期,全省地税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对于认真总结2002年工作,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旨在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制度。本文从农民本身、医疗机构和政府三方面深入剖析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马来酸氟伏沙明(fluvoxamine,I)是一种新的抗抑郁药。根据1和2,4,6一三硝基苯磺酸(正)反应生成有色产物的原理,建立了一个可测定片剂中1的简单的分光光度法,至少Zh内吸光度的测定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