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前的守望者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便教到了我执教5年以来最头疼的一个班,那两年的生活可以说是我教师生涯中最恐怖的噩梦——面对一群无心向学的学生,老师的任何教育和苦心都是无力的,我看到了一群被家长和老师放弃然后放弃自己的学生会是多么可怕,多么可悲。
  当我终于把这个班送出高中大门,我不禁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把这些原本天真可爱、对未来充满了理想和憧憬的孩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而这个问题思考深入之后,我给自己提出的问题是:除了课堂知识,我们还能、还应该给学生点什么?
  第二个学年开始了,我接到了新的一届高一。带着对之前一届的伤痛和疑惑,我决定在这一届里一定要做些什么。于是我制订了一张特殊的课表,课表上的课程不是学校规定的,而是我自己添加的,课表一共有3个主要内容。
  一、诗词鉴赏课
  内容:每节早读、正课、晚自习之前,拿出几分钟时间,学生按照座位顺序给其他同学上诗歌鉴赏课,内容自定,资料自己准备。(时间:高一——高二)
  二、音乐鉴赏课
  内容:利用晚自习时间和自习课时间,由我给学生上音乐鉴赏课,内容:中国和外国古典音乐欣赏、介绍。(时间:高一)
  三、电影欣赏课
  内容:主要利用晚自习时间,由我给学生介绍中外佳片以及相关影评。(时间:高二)
  这3件事中最早做的大概是诗歌鉴赏。当时做这个的原因很功利:希望学生们能够自己去查找一些诗词,多积累一些,以此作为我课堂教学的补充。但是,课文都经常出错的学生能够自信地上台讲解吗?对此我也没有信心。于是每个班第一轮,我允许他们照着书念,到了第二轮,就要求他们至少把资料抄在纸上念了,到第三輪时,则要求能够脱稿。一个班一般五十多个学生,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至少能上讲台3次。我每次都能看到他们的进步,伴随着他们进步的,则是给老师提出的不断“挑战”。
  98届一个平时成绩很差的学生,那天上台之后在黑板上写了一首现代诗,很有水平。讲解完了之后他才说:“今天这首诗我没有写作者,因为作者就是我自己。”那一瞬间,我和孩子们都惊呆了,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想象不出,这个几乎每科都挂红灯的孩子,居然有这样的灵气,有这样的才华。
  06届的几个学生一天上课前找到我,说他们要求几个人合作讲一首诗。我不明白他们的意图,但还是答应了。等他们登台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们要讲的是泰戈尔的一首诗,他们把这首诗改编成了一个诗歌剧,没有舞台,没有专门的服装、化妆、道具,但是他们的表演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细致而认真。表演结束了,我在思考:如果我们给孩子们一个舞台,他们将会创造出多少奇迹?
  而孩子们的创造力似乎是没有止境的。每届都有那么几个学生,第一轮还没讲完就问我:“老师,是不是只能讲古诗词?能不能讲现代诗?”
  之后又会有学生来问:“老师,是不是只能讲诗歌?我能不能讲散文?”
  然后又会有学生来问:“老师,我很喜欢这篇古文,但是是课外的,我希望能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介绍?”
  对几乎所有的请求,我的回答都是一句话:当然可以。于是就有学生把几首诗放在一起做比较阅读;有学生花很多时间准备,给大家开设了“泰戈尔诗歌讲座”“日本俳句讲座”“客家话讲座”“自由与民主讲座”;有学生自己花钱打印了讲座资料,开讲的时候让老师充当课代表,发给每个同学;还有的做了PPT,讲座的时候给大家现场演示;还有的甚至刻了光碟,全方位进行介绍……
  于是,我们的诗歌鉴赏演变成了百家讲坛。
  这时候我开始思索开设诗歌鉴赏课的缘起:学生鉴赏诗歌,固然能为高考的诗歌鉴赏以及作文做准备,但是,鉴赏的意义难道仅止于此吗?人生如果有美的东西相伴,不管这美的是音乐还是诗歌,是绘画还是舞蹈,那么,人生都会因此而更精彩。当毕业以后的学生回忆高中的时候,能够想起那么多美丽和温馨的瞬间,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在这样的想法的支配下,我开设了第二门“选修课”:音乐鉴赏。原因大概是因为我自己有这爱好,而且从中获益良多,于是忍不住就想把这好东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高中三年都是有晚自习的,而我的晚自习是从来不讲课的,如果不是留给学生做作业,那肯定就是用来做音乐欣赏。十多年来,音乐欣赏的器材变化了不少,从最初的录音机,到后来的VCD,再到DVD,再到MP3,再到网络,工具在不断变化不断进步,但是曲目变化却很少:
  音乐鉴赏课目录
  1. 序言
  2. 飓风下平静的海面——摇滚
  3. 永恒不朽的爱情悲歌——《梁山伯与祝英台》
  4. 欸乃一声山水绿——《春江花月夜》
  5. 大师也恶搞——圣·桑《动物狂欢节》
  6. 凝固美的瞬间——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7. 童趣的美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8. 如果青春能等待——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睡美人》
  9. 为了自由——贝多芬《哀格蒙特序曲》
  10. 那场浓浓的思乡——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11. 为了祖国——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12. 牺牲:英雄永远的宿命——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
  13. 音乐中的历险——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一千零一夜》
  14. 面对命运的挑战——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15. 东篱把酒的梦幻——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16. 永恒的乐章: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这显然不是一个全面的音乐鉴赏菜单,只是一个在学生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的空隙中见缝插针的一个启蒙。我不奢望学生经过这些之后就爱上音乐,但是我希望他们至少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些大师,还有这些经典,经过无数岁月的淘洗,穿越尘封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来到我们面前。
  可是我仍旧很“贪心”,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在这高中三年中能获得更多的东西,于是,到高二的时候,音乐鉴赏课就改为电影欣赏了。
  在很多人眼里,电影似乎只是消遣的工具,一些老师给学生放电影,也只是出于放松学生心情、调剂生活的目的。可是我却固执地认为: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电影能够改变人的一生,在这个层面上,一部好电影不亚于一本好书,而要鉴赏一部好电影,同样需要有较高的审美水准和相关的知识。因此,我更愿意称我们的电影欣赏是电影课。
  好的电影很多,可惜我们的时间很有限,我精选了十多部电影,将其分为几个板块,从内容到形式,为学生介绍这些人类文明史中的精华:
  1. 爱——永恒的主题:(《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为黛西小姐开车》《剪刀手爱德华》)
  2. 艺术惊鸿:(《毕加索的奇异旅程》《海上钢琴师》)
  3. 艰难时世:(《三峡好人》《活着》)
  4. 另眼看教育:(《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浪潮》)
  5. 别具一格的结构:(《罗拉快跑》《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暴雨将至》)
  6. 自由与救赎:(《宾虚》《勇敢的心》《肖申克的救赎》)
  7. 尊严:(《护送钱斯》)
  从1998年我开设这3门课到现在,居然已经十多年了。这十多年中,我教过的数百名学生,都受过了诗词、音乐和电影的三重洗礼。我不太清楚这洗礼对他们的一生会不会有帮助,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当他们回想高中生活时,会想起还上过一些与众不同的“语文选修课”,我也就满足了。
  不少老师问我: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给学生做这些?我的回答很简单:我花的都是本应该属于学生的时间。
  诗词鉴赏是每节课前几分钟做的,当然到后来有些孩子准备太多,干脆把我一节课都占用完了,不过这种情况当然是少数。音乐鉴赏和电影鉴赏用的是晚自习的时间,既然是晚自习,我就弄不懂为什么那么多老师还要在日光灯下孜孜不倦地讲课。而我的晚自习一般是拿来给学生做作业的,甚至每次鉴赏课之前我都要询问学生:今天作业多不多?如果太多,我宁愿不上鉴赏课。
  可是,在越来越沉重的应试压力面前,老师、家长、学生都被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恐惧。很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只有把所有的时间全部放在学习上,才能够取得应试的成功。于是,压榨学生成为常态,挤占学生的一切时间成为法宝,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更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而这种低下似乎又给了老师们口实,成为进一步挤压学生的借口……这样的恶性循环,在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教室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上演着。
  而要免除教学的焦虑和恐惧则需要教学勇气,这需要教师眼界的开阔、知识结构的尽可能完整合理,教育眼光的远大,而在现今的教育现实下,还得需要某种程度上的牺牲精神。
  这十多年来,由于我开设这些“选修课”,也遭到过别人的质疑,认为这是不认真工作,但我还是这样一意孤行下去。因为在我的词典里,“工作”的解释与有些人是不一样的,我坚信,成绩很重要,但人不是为了成绩册上那几个阿拉伯数字而活着的。
  即使我做的事情会被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但我还是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超越这教室的四面墙,穿越高中的三年时光,而陪伴学生一生的。有些东西是无法让人一下子理解和接受,不管是学生,还是领导,或者家长,但是我坚信,有些东西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之所以忽视,是因为在这个鄙俗的物质主义(罗曼罗兰语)的社会里,我们对心灵已经关注得太少,不管是別人的,还是自己的。
  而事实恰恰是,经过我十多年来的努力和探索,我的选修课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还稳步提高。
  新课标的颁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一条便是要求老师能开设一至二门选修课,同事们知道我这些年来的摸索,这时候才羡慕地说:“你当然是没问题的,你的选修课都开了十多年了。”
  大学时看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印象很深。我曾经也想过,当一个这样的守望者,守在悬崖边上,把那些跑过来的孩子抓住。可是在我当了老师之后才发现,我们的教育不是什么麦田,而是一间黑屋子,里面关着学生,也关着老师和家长,大家在这黑屋子里苟延残喘痛苦挣扎。其实,这间屋子本来是有窗子的,只是不知道被谁挡住了。
  这时候我就想,我应该成为那个窗户边的守望者,把那些想来挡住这窗户的人一脚踢开。我还要告诉黑屋子里面的每一个人,窗外有很多很美好的景色,绝对不像屋子里这么黑暗,我要告诉他们,该狂奔的时候,你们就尽情地狂奔吧,别管往哪个方向跑,没有人能把你们捉住。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窗户前的守望者。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一中)
  责任编辑赵霭雯
其他文献
城市想象是规划中、理论中、建构中、精神中的城市形象。城市想象不似城市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概念,而是朝着目标性在完善的过程理念。对城市想象的建构与传播可以使城市摆
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据统计,我校高三级268名学生虽然来自普通中学,但升学时数学成绩也有52人居上游.就是这些经过选拔而来的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又如期而至。除夕之夜,在隆重的“锅碗瓢盆儿交响乐”之后,餐桌上开始杯盘罗列。六岁的儿子敏中不停地跑前跑后,拿拿这个,闻闻那个,殷勤地为我们
本文通过对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北京南站城际场18号道岔构造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岔区晃车的病害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整修对策及管理措施,对客运专线高速道岔设备的养护维修
自蔡元培先生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以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依美启真,依美储善,在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理念显得尤为迫切。如何立足于中学语文教材,并以音乐为孔道探寻其中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理想,以中学语文教学中音乐元素的应用研究为导向,给中学语文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音乐元素,使其在学生审美教育中发挥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在中学语文
当前,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种常见现象,据wind统计,截止2019年12月末,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股数6087.4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6.73%。表面上看,大股东股权质押属于个人行为,并不与上市公司直接联系,但大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资金的同时将股权价值波动风险转移给质权人,这加大了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降低了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成本,可能成为大股东用来掏空上市
针对瑞利衰落信道中突发模式的空时网格编码的多电平连续相位调制(STTC-MCPM)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辅助的符号定时估计算法.在每根发射天线传输突发包前同时插入一段相同的、
观测天文的发展离不开对望远镜需求,国际上大口径望远镜已达13架之多,而我国现今缺乏大型地基望远镜,因此限制了观测天文的发展。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Large Optical-infrared Telescope-LOT)的设计以及可能的后续的建造将会极大改善这一短板,也因此研究LOT中关键技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12米LOT子镜轴向支撑和侧向支撑中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子镜支撑主要包括轴向支撑和侧向
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素养的直接反映。尽管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写作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成熟,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鉴于此,笔者对所在的实习学校延安市实验中学进行调查,深入研究实验中学的写作教学现状,探讨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论文的绪论部分包括研究缘起、意义、现状、内容和方法,通过这五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针对当前儿童肥胖、近视等身体素质下降的现状,提出了少年儿童体育锻炼亟待加强的吁请:让孩子们吹着风、晒着阳光健康地成长,并提出了“阳光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