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翻译的审美辩证

来源 :外语与翻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ace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歌翻译的审美过程中,无论是原文文本还是译文文本,其构成都具有客体性和主体性。在“有无”这个审美起始性的元辩证对子中,处于“有”端的实、显、露、言(象)、明、动、密、直等,其客体性特征比较强烈,而处于“无”端的虚、隐、藏、意、暗、静、疏、曲等,其主体性特征则较为明显。前者的确定性、在场性,不需要主体去把握,而后者的不确定性、不在场性,则要求主体去认知体会。本文指出,这些审美辩证对子,辩证的双方并不彼此独立,而是互动互生,其各方所具有的客体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能够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从而供给了文本以文学性。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格列佛游记〉在中国译介的状况及接受体系的建构,力图解决其如何“中国化”的历史问题。作者认为,其在中国的译介两度步入兴盛期,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但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综合研究方法,熟悉并了解艺术体操项目的基本理论、规则导向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观察、分析、归纳
本刊讯 为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大力提倡健康向上、催人奋进、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生活,近期,水上消防支队开展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活动,为官兵学习成才搭建了良好平台。
文物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遗留下来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但发生火灾后,具有不可再生性。加强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工作,确保其安全是消防工作的一
结合论是从总体上研究结合的本质、规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它着重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文章探讨了结合论的理论结构要素.
本刊讯 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大连市消防支队时发表重要讲话。连日来,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相继召开党委会议和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讲话精神,研究制定
消防在周代称司煊、司耀,宋代称防隅、潜火军,元代、明代称救火兵丁,清代初年称防范火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消防”一词从日本舶来,才有消防队之称.“消防”这个名词是外来语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松江大学城学生体育社团的制约因素从组织管理、教学资源、规划制度、社团文化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社团管理模式、领导重视程度、
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向高等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树立创新教育新观念,构建创新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