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的结合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墨动画艺术是中国动画艺术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虚实的意境和灵动的画面使水墨动画的艺术风格有了突破性的创新。但在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水墨动画艺术却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直到近些年来广告片《品牌的力量》,学院派电影《夏》等的出现,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水墨动画相结合,为传统水墨动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水墨动画 艺术审美
  从美国华尔特·迪斯奈拍摄动画片以来,动画在电影艺术中以其独有的表现力受到观众的欢迎。而中国动画艺术从起步开始就比较注重民族特性,在学习前进过程中,努力形成了中国动画独有的风格——水墨动画。“水墨动画是中国所独创的一个动画片品种。水墨动画技术正是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突破世界各国动画片通常采用的线条结构方法,借重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对象,讲究笔墨情趣,追求意境气韵。”[1]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技法引入到动画的制作中,那种虚实的意境和灵动的画面使得中国水墨动画艺术相较于西方动画艺术,在艺术风格上有了突破性的创新。
  近年来,一些影视动画作品虽然多多少少有些水墨动画的影子,但不可否认在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水墨动画艺术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3D动画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与动画技术相互交叉结合的一种新的技术,它借助于三维计算机图形学,通过建模、场景布置、绘制,将其所要表现的更贴近、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2]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使三维动画技术渐渐成为现代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技能。如何使中国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盛行的现今,走出一条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动画发展新路,是现在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而广告片《品牌的力量》和学院派动画作品《夏》等一批影片的出现,体现出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水墨动画艺术的完美融合,为传统水墨动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一、传统的水墨动画
  传统水墨动画主要以二维动画为主,在动画艺术表现上,传统水墨动画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绘画的特长,以线条构图为主,大笔触的浓淡墨块造型,间以线条结构,构造成水墨淋漓、笔酣墨畅的效果,加上中国传统绘画本身就重在写意,艺术审美显出气韵合一的超然,在影片中寥寥几笔便能将画面内容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传统水墨画的技法融入到动画创作过程中,一笔一划间,审美心理的空灵与动画表现的灵动相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国水墨动画独特的审美意境。
  传统水墨动画是在中国传统水墨绘画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使得中国传统水墨动画自诞生伊始,就透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如《小燕子》多采用彩墨花鸟画的画法,笔墨简单但意境无穷,《小蝌蚪找妈妈》则是结合了近代画家齐白石的绘画风格绘制而成,笔法洒脱,意蕴深远。其跳脱一般动画片创作的窠臼,充分发挥水墨画的特点,不仅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以抽象唯美的表现形式,将故事所包涵的内在意义表达得恰到好处。影片中背景一张白纸,一些小黑点尾巴上曲上几曲,以示游动,不加多余的笔触,不用过分的特效,仅仅通过小蝌蚪游动的速度、动态,便使人感到其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惬意。这就是中国水墨画的魅力,也体现出中国水墨动画的审美特性。
  传统水墨动画中一块石、几根水草、一条鲶鱼躺着,便显出这是水底;一朵莲花、几叶浮萍,便又显出一片迤逦的水面风光。这种极为简略的表现方式,正是中国水墨画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水墨动画最显著的优点。画面上形象简单,却极富意蕴,随处可见的留白,重意而轻形,这一切营造了一个艺术的“场”,使得观众沉浸于这种“场”的效应中,并产生出无限的遐想。
  然而事物总是辩证的,传统水墨动画的种种优点也暗隐着其不可摆脱的缺憾。传统水墨动画总是想通过“意”来超脱出二维平面的限制,但有时候人们对“意”的领会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只能意会的多维“意境”难以实现,这就使得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艺术理想难以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在艺术欣赏时的心理期望也因难以在作品中找到寄托而为之叹息。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水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
  1. 数字媒体技术中模型的骨骼作用以及材质表现
  在数字媒体技术中,三维建模技术作为最为常见的技术表现手段被广泛应用。作者所要表达的事物常常通过建模的方式重现,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三维模型更多是作为一种骨骼,来承载水墨动画的“韵”。
  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的结合应用中,对模型的要求相对以往有所不同。以往的三维模型追求的是接近自然,贴合人们日常生活的形象,包括毛发、表皮质地以及内部机理等等。而在水墨动画中,主要是表现事物内在的气韵,是表达一种神韵。所以,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的结合应用中,模型可以较为粗简,材质表现也不必过于苛求与现实相同,但在其神韵与意境的表现要求上,则要远远超过现实的表达,达到一种形与意的高度融合。
  2. 动画中的动作细节设计
  三维动画的动作设计,不可能如同传统水墨动画那般自然飘逸,所以如何将传统水墨动画中的那种飘逸的美感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表现?这是一个技术的核心点。很多作品都在这一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但结果无非是两条路线:
  一是通过动作本身的设计进行细化,尽量采用简单运动,多通过镜头的运动和构图来弥补。如:水墨动画《夏》中女诗人的动作设计,就是采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尽量是通过镜头的复杂运动,以弥补人物相对简单的动作,从而在保留三维动画的独特真实的同时,显出女诗人夏日倚石闲读的优雅诗意。
  二是通过材质的模拟,辅助三维动作的设计,达到作者所想的目的。如在《品牌的力量》中,先是实拍一段实景的水墨素材,真实反映水墨的动态效果,然后进行alpha通道的处理,得到原始水墨材质的素材,并将其合成到已经由3Dmax完成的“鱼”的三维动画上,实际模拟出水墨画般的鱼,从而达到预计效果。   相比较而言,第二种做法比第一种做法在形式表现方面要好些,原汁原味的模拟还原,似乎更能保留“墨”本身的韵味,也更能体现水墨动画飘逸灵动之美,但在整体韵味的表现上,二者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3. 整体“韵”的表现
  在将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技术结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整体“韵”的把握。这种韵是神韵,是作品的灵魂,是中国传统绘画一直追求的境界。在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时候,整体韵的把握成为一个技术要点和难点。
  在如何表现整体“韵”这个问题上,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做了很好的范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其意义不仅是在工艺上突破了动画片历来以单线平涂描绘形体结构的框框,更重要的是将我国传统写意画中所讲究的“笔意墨趣”,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而在数字媒体技术条件下如何继承传统水墨动画中的这种“笔意墨趣”,则是现代动画人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如在进行场景建模时,注意留白;在使用贴图制作时,注意色调的变化,和各种笔触(点、线、擦、染)在图片节奏感上的把握;以及最后渲染时,光线的控制等,都是表现调整动画中整体“韵”的方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进行技术革新。
  三、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中的具体结合
  从商业广告片《品牌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水墨动画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已经渐渐变得融洽。
  在建模阶段,设计者很好地把握了广告中每个事物的神韵,从金鱼、飞龙、山水到中国功夫的体现,从中国古韵名景、经典古建筑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表达,设计者能简则简,不去刻意苛求其表面细节,而去整体的把握它们,并进行整体气韵的展现。在材质的选择上,设计者做出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大胆尝试,他们并不是使用传统的平面图片制作机理来模拟材质,而是通过实拍,记录墨本身在水里的状态,然后将其导入计算机,去模拟水墨的机理。虽然拍摄过程繁杂,但效果极好,这也为以后水墨动画制作中,材质模仿选择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在最后合成方面,设计者选择分层处理,三维空间的层叠打破传统水墨动画平面的局限。总的来说,《品牌的力量》在水墨动画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方面为以后动画工作者提供了实践经验。
  《夏》作为学院派的动画作品,是一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相结合的学院派代表作,很大意义上是一种试验尝试。这部作品在对“笔意墨趣”的意境表现上做的很到位,荷花、水塘、金鱼与慵懒的女诗人,都似古画中那种飘渺的意境。整部作品虽然在材质表现上并不像《品牌的力量》那样有突破性的创新,但在体现中国古典艺术中“神似”和“写意”方面,做出了进一步探索的可能。
  总的来说,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在艺术表现和艺术审美上虽有差异,却并非是水火不容。传统水墨动画要发展进步,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三维动画也要脱离形式主义的窠臼,两者的交汇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水墨动画艺术相结合为未来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但万物都有两面性,“中国民族动画的发展,不能仅靠电脑和3D,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动画电影最终的成功,取决于人们赋予动画的情感和创造力。”[3]利用好的一面,减少坏的影响,尤其是在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水墨动画艺术相结合时,更应注意艺术独特性的保留,不宜过分依赖数字媒体技术的技术性。只有真正做到具有民族特性的动画,最终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动画艺术之路。
  基金来源:
  2012年度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批准号:2012YYB057)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 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合编,《创作研究美术电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第68页
  [2] 张俊著,《美术·设计与电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7页
  [3] 《三代中国动画电影人送别“水墨动画之父”特伟》新华网2010年2月10日讯
  作者简介
  徐彬,男,江苏徐州人,1987年生,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现在DV创作的平民化现状,本文拟以任教的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三年来学生DV创作轨迹为线索,初探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DV创作的特色,并预测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DV 地方院校 大学生  2004年9月,来自湖北各地的96名新生成为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第一届学生,该专业当时挂靠在教育技术系名下,技术设备条件比较成熟。因此在专业课老师的支持下,编导专业的OV创作迅速
迈克尔·贝无疑是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特别是其被冠以奇观称号的《变形金刚》系列连续轰炸暑期电影市场,屡创票房佳绩。从叙事角度看,由《变形金刚1》到《变形金刚3》电影并无多大变化。真正让观众留恋往返、意犹未尽的是电影的审美取向,即,电影呈现的是炫目的影像奇观,激发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诉诸的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情结。  一、呈现炫目的影像奇观  “影像奇观就是借用各种技术手段,展现各种被想象和幻想放大
[摘要] 电影《美丽人生》采用喜剧手法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让观众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看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美丽人生。传统主题的反常诠释、细腻逼真的细节叙事、内蕴丰厚的深刻内涵,《美丽人生》终以其强大的叙述张力与艺术魅力,赢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部大奖。 [1]  [关键词] 反常规黑色喜剧
[摘要]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拥有广泛的受众人群。日本动画作品取材广泛,除了注重对本国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广泛借鉴外国文化资源,并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再创造。其中,动画片《最游记》就取材于我国文学名著《西游记》。日本动画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大胆创新意识,市场导向的动画运作方式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等本土化改造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 日本动画
[摘要] 根据德国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香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紧张的审美景象:看似至美的香水和看似至丑的人性,至美的人的生命和香水中所包含的至丑的罪恶。正如题所示,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香水展开,让人陷入沉思的至美与至丑在这部影片中不断碰撞,铺开了一幅蕴藉深远、意味绵长的画卷……  [关键词] 隐喻 蒙太奇 荒诞 艺术魅力  doi:10.3969/j.issn.1002—6916.
[摘要] 在从2D到3D技术转变过程中纵观《黑衣人》三部系列影片,可以看出其在叙事上有以下变化特点:一、由“实”转“虚”的叙事空间,二、不断提速的叙事时间,三、更富于想象的角色设置。  [关键词] 《黑衣人》3D技术 叙事策略  经典好莱坞电影《黑衣人》系列是集科幻、喜剧、动作于一体的较为成功的商业大片。其中,威尔·史密斯风趣幽默的精彩表演为影片增色许多,而叙事上的处理也是影片极具影响的原因
【作者简介】  余 艳,女,四川富顺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  韩寒执导的《后会无期》是一则关于人生的寓言。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亲人、友人,收获或失去亲情、爱情、友情;我们努力追求理想,艰难或快乐,失败或成功,失去或得到;我们每天都在告别昨天,有人将昨天得到的抛弃,有人将它珍藏为财富。如同《后会无期》的主题曲《平凡之路》中喻
[摘要]英文动画片可以用作大学英语授课的听力的补充材料是有理论依据的。作为语言材料,其互文性表现在横向互文性和纵向互文性两方面,也就是把英文动画片看成一个由若干个文本组成的大文本和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来研究其文本间的互文性这两方面。互文性编织着不同文本,使一个文本往往能联系到其他文本,以此来扩大语言信息量,利于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英文动画片 互文性 英语语言学习    在英语课堂的授课中,
[摘要] 影片《钢琴师》以犹太人受难之路为主题,导演在描述主人公受到战争残酷迫害个人求生过程的同时,也展示了德国军官对斯皮尔曼的帮助及其人性的复苏,使整部影片充满了宽恕和希望的寓意。影片以主观视点贯穿始终,通过空间场景的显著变化真切地展现了求生过程,用音乐的此起彼伏催化着人性的自我救赎,给予了观众一种对战争的理性审视和深思。  [关键词] 《钢琴师》 希望 救赎 主观视点 音
【作者简介】裴如意,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疯狂原始人》海报 电影技术的发展史也是电影文化的形成史,同时也是人们在母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与电影文化相触,从而开阔自身的语言视野和促进语言习得的历史。人类已经步入高速新媒体时代,对影视资源的需求可能无法估量,因为这些资源在不断挑动人们的好奇心,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或者供娱乐和休闲等等。